DC娱乐网

南理工原校长付梦印功成身退,新校长杨益新能否带领南理工再创新高?

从2016年12月担任南京理工大学校长开始,付梦印院士执掌这所实力强大的理工类大学近九年时间,带领南理工取得长足发展,其

从2016年12月担任南京理工大学校长开始,付梦印院士执掌这所实力强大的理工类大学近九年时间,带领南理工取得长足发展,其实力和影响力已经超过部分“985高校”。如今,付梦印院士功成身退,原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杨益新接棒,成为南理工新一任掌门人。

作为国内水声工程学科带头人,杨益新教授最近几年可谓是“春风得意”:2024年斩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25年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如今又被任命为南理工新校长,这是对他在学术上和教育管理上的水平的高度肯定。

西工大和南理工都是国内实力强劲的理工类大学,同为“国防七子”之一。从西工大副校长到南理工校长,从副厅到正厅,成为学校的“一把手”,杨益新能否带领南理工走上更高的台阶呢?

南理工新校长杨益新

水声工程的领军人物

国内水声工程领域的最强院校,除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实力难以撼动之外,西工大的水声工程同样不遑多让,人才荟萃。曾经求学于西工大,又长期在西工大从事水声工程研究的杨益新教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1993年,杨益新进入西工大教学改革试点班学习,成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名学生。或许那个时候他也没有想过,自己会从此与这所国防强校结下深深的缘分。

西工大深藏功名,在祖国的大西北默默为国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力强劲,却低调务实。这种作风,深深影响了在这里求学的莘莘学子。

在这里,杨益新见识到了各领域的科学家在这里攻克科研难题,进军学术前沿,学习了各领域的前沿技术,大开眼界。教授们的专业、睿智,以及对科研事业的一腔热情,一直鞭策着杨益新投身到学业中去。

西北工业大学

杨益新全身心投入到专业的学习中去,一有时间就钻到图书馆和实验室,学习最前沿的知识。在西工大,他完成了从本科到博士阶段的课程,取得工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他曾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机与电子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两年后再次回到西工大,进入航海学院工作,继续从事他喜欢的水声工程研究。

从进入西工大读书开始,三十年来,杨益新教授一直从事水下信息与控制相关领域的研究,在传感器、声呐系统、水下低频探测等领域取得多个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

如今,杨益新已经是国内水声工程领域响当当的学术带头人,成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担任水下信息与控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他所主导完成的“水下低频探测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在2025年的两院院士增选中,杨益新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距离成为院士仅有一步之遥,这是对他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绩的充分肯定。

杨益新在西工大

国家级教学管理名师

从2004年回到西工大开始,杨益新从航海学院的一名普通教授,晋升为航海学院院长,到后来又担任西工大的副校长,其教学管理能力之强,有目共睹。

西工大向来以“三航”为特色,“航海”便是其中的一大重点领域,因此也备受重视和瞩目。学院主要进行水中兵器、水声工程、水下航行器、海洋工程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而杨益新作为水声工程领域的学术带头人,自然被委以重任。

在教学上,杨益新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带头人,担任《声纳原理》国家级精品课程的主要负责人,也是该专业优秀教学团队的负责人。他亲自编撰了《传感器阵列超指向性原理及应用》《声呐系统的波束形成与目标方位精确估计》等著作,成为该领域广为流传的专业书籍。

凭借一名工程师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以及深厚的专业知识,杨益新总能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解释,向学生高深的专业知识背后的基本逻辑和趣味原理。

杨益新出席活动

由于表现突出,杨益新一路晋升,被提拔为航海学院的院长和学校副校长。他分管学校的基础教育工作和本科生教育,以及学校的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时刻关心对学生教学和成长。

西工大被誉为“总师摇篮”,其在培养“总师”上的累累硕果,离不开学校独特的环境和人才培养模式。对此,在这里学习、工作多年的杨益新深有体会。

学术出身的杨益新,他深知技术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他一直坚持在西工大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切实提高了学校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水平和质量。

二十年的教学管理,使杨益新沉淀了丰富的经验,对学生的成长、学校的教学模式创新有独到的理解和深刻的认识。这是将来能够独当一面的资本。

南京理工大学

南理工新一任校长

出生于1975年的杨益新,今年恰好50岁。在这个年纪,学术研究上已是颇有建树,教学管理上也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和心得,在这个时候再次被委以重任,足以看出上级部门对杨益新的肯定和重视。

不管是从整体办学实力,还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看,南理工与西工大相比都稍逊一筹。二者同为“国防七子”之一,西工大以“三航”为优势,而南理工的兵器科学与工程堪称一绝,并且在化工、控制、机械、光学工程等领域也有强劲的实力。杨益新所擅长的船舶与海洋工程、水下探测相关技术,则是南理工的弱势学科。

南理工校训

杨益新的走马上任,或许不是为了补齐南理工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领域的短板,更有可能是将自身研究成果与南理工的兵器科学技术深度结合融合,开辟新的应用空间;

其二,依托他自身的学术资源和对技术攻关的理解,进一步促进学校在电子信息、自动化、仪器等相关领域的发展,也能提升南理工的学科建设水平,强化更多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能力。

其三,西工大作为一所办学实力更强的院校,其卓越的办学经验和人才培养模式,或许也能对着杨益新的到来,为南理工的办学带来更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