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薛铁鏻(ICF认证MCC教练),教练吧(Coach8)创始人,曾任新高教集团副总裁、水晶石数字科技集团副总裁、金牛和瑞投资合伙人;中国传媒大学客座讲师;LUXX Profile大师级分析师&中国区首席讲师 ;乐高 Serious Work认证引导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教练头部企业客户超过60家。

写完上一篇关于“发心”的文章,后台收到了很多共鸣,但也有一位朋友的留言,像一颗小石子,精准地投进了我思考的湖心。
这位朋友写道:
“铁林老师,您说的我都懂。保持初心,专注价值。但现实是,我每天都在被各种‘甲方爸爸’蹂躏。
他们觉得付了钱就是上帝,可以随意提要求、改方向,甚至不尊重我的专业。有时候,为了生存,我不得不去‘跪舔’,去满足那些不合理的需求。这种感觉,真的太消耗了。
您说的‘小而美’,听起来很理想,但面对这样的客户,我该如何保持优雅和边界?”
这段话,瞬间把我拉回到了二十年前,那个刚刚踏入营销战场的自己。
“客户是上帝”,这句话,曾像“圣经”一样,被刻在每一个营销人、每一个服务业从业者的脑门上。我们被教导要“无条件满足客户需求”,要“超越客户期待”,要“把客户伺候舒服了”。
这种理念,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信息不对称的“乙方”时代,或许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但在今天,在这个信息爆炸、选择过剩、个性崛起的时代,如果我们依然抱着“客户是上帝”的心态去经营一家“一人公司”,那无异于给自己套上了一副最沉重的精神枷锁。
你失去的,不仅仅是尊严和快乐,更是你作为一家“一人公司”,最宝贵的资产——与客户建立深度、平等、可持续的“伙伴关系”的可能性。
1、“上帝”的黄昏
为何传统客户关系正在失效?
我们先来解构一下,“客户是上帝”这句口号背后,隐藏着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模式?
它本质上,是一种不平等的、交易导向的、以“控制”和“被控制”为核心的权力关系。
不平等:“上帝”高高在上,拥有绝对的权威和评判权;而“服务者”则处于卑微的、被动满足需求的位置。
交易导向:关系的维系,主要依靠赤裸裸的利益交换。“我付钱,你办事”,一旦交易完成,关系便可能终止。
控制与被控制:“上帝”拥有随时“惩罚”(比如投诉、差评、更换供应商)的权力,而“服务者”则必须时刻处于一种“恐惧”和“取悦”的状态中。
这种模式,对于那些提供标准化产品、依靠规模效应取胜的大公司来说,或许还能勉强运转。
但对于我们这些以“专业”、“信任”和“个性化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一人公司”(尤其是教练、咨询顾问、设计师等知识服务者)来说,它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为什么?
它扼杀专业:当客户认为自己是“上帝”时,他们往往会过度干预专业决策,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而你为了“取悦”,可能会牺牲掉自己的专业判断,最终交付一个平庸甚至错误的结果。
它消耗能量:维系一种不平等的关系,需要耗费巨大的情绪劳动。你需要不断地去猜测“上帝”的心意,去应对他们反复无常的变化,这种内耗,足以榨干你的创造力。
它无法长久:基于恐惧和取悦建立的关系,是脆弱的。一旦出现更好的“替代品”(比如更便宜的价格、更听话的服务者),“上帝”会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去。你无法沉淀真正的客户资产。
作为一个在商海里沉浮多年的人,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那些真正能够穿越周期、活得长久而滋润的“小而美”公司,他们从来不把客户当“上帝”,他们把客户当“伙伴”。
2、“伙伴”的黎明
重新定义你的客户关系哲学
“伙伴关系”(Partnership),这正是保罗·贾维斯在《一人公司》“The Hidden Value of Relationships(关系的隐藏价值)”这一章节中,所着重强调的核心理念。
他认为,“一人公司”最大的优势,不在于效率或成本,而在于能够与客户建立一种更深度、更人性化、基于共同目标的连接。这种连接,一旦建立,其产生的价值,将远远超过一次简单的交易所能带来的利润。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伙伴关系”?它与传统的“上帝服务者”模式,又有哪些本质区别?
平等与尊重:伙伴之间,是平等的。客户尊重你的专业,你尊重客户的需求。你们不是谁“伺候”谁,而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彼此协作。
价值共创:伙伴关系,不是单向的“满足需求”,而是双向的“价值共创”。客户带着问题来,而你,则通过你的专业,与客户一起,探索出那个连客户自己都未曾预料到的、更好的解决方案。
长期视角:伙伴关系,着眼的不是一次性的交易,而是长期的、共同的成长。你们的关系,更像一场结伴而行的旅程,彼此赋能,相互成就。
这种理念,听起来似乎有些“理想化”?
但我想告诉你,这恰恰是我们教练(Coaching)这个行业,赖以生存的基石。
作为一个ICF MCC(大师级教练),我可以很肯定地说:任何一次成功的教练,其本质,都是一次成功的“伙伴关系”的建立。
教练从不把自己当成“专家”或“老师”
我们相信客户内在具足智慧和资源。我们的工作,不是去“教导”或“指挥”,而是通过提问和聆听,去“唤醒”客户内在的力量。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平等的姿态。
教练的目标,永远是“共创”
一份好的教练协议,从来不是教练单方面制定的,而是与客户共同协商、反复澄清后达成的。教练的过程,更像是一场双人舞,教练跟随客户的节奏,时而引领,时而支撑,最终共同抵达那个叫做“目标”的彼岸。
教练关系的本质,是“信任”与“安全”
没有全然的信任,客户就不会敞开心扉;没有绝对的安全,客户就不会敢于探索未知的领域。教练需要像一个最忠诚的“守护者”,为客户创造一个可以“犯错”、可以“脆弱”、可以“做自己”的空间。
正是因为教练行业从诞生之初,就将这种“伙伴关系”的哲学,刻入了DNA,所以,它才能成为一种能够带来深度改变、并建立长久信任的服务模式。
3、从“Coach8”的实践,看“伙伴关系”的真实力量
聊到这里,我想,是时候分享一些Coach8自己的故事了。
从2014年创立至今,Coach8之所以能够从一个最初的公益沙龙,成长为ICF认证的专业教练培训机构,并且凝聚起一个遍布全球的华人教练社群,依靠的,从来不是铺天盖地的广告,也不是什么精妙绝伦的商业模式。
我们唯一做对的,或许就是,我们始终,把我们的学员,当作“伙伴”,而非“学生”或“消费者”。
我们从不承诺“速成”或“保证通过”
我们深知教练的成长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旅程。我们能提供的,不是终南捷径,而是一个专业的、支持性的“练功场”。
我们坦诚地告诉学员:“教练之路,三分靠教,七分靠练,最终能走多远,取决于你自己。”
这种坦诚,反而赢得了真正的信任。
我们鼓励“挑战”而非“顺从”
在Coach8的课堂上,没有“标准答案”。我们鼓励学员质疑导师,挑战权威,发出自己的声音。
我们相信,真正的学习,发生在思辨与碰撞之中。我们与学员的关系,不是“上对下”的灌输,而是“肩并肩”的共同探索。
我们构建的是“社群”而非“流量池”
Coach8最宝贵的财富,不是我们的课程,而是我们共同构建的那个充满温度和支持的社群。
学员毕业后,并不会“人走茶凉”。我们通过“教练家平台”(CoachTop)、定期的督导、共修活动,为他们提供持续成长的土壤和实践的机会。
很多早期的学员,如今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导师、合伙人。我们真正做到了,让学员成为我们事业的“共同体”。
这种“伙伴关系”的构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们放下对“效率”和“控制”的执念,投入大量的时间和情感,去进行那些看似“不划算”的深度连接。
但它的回报,也是惊人的。
极高的客户忠诚度:很多Coach8的学员,会持续复训、推荐朋友加入。他们不仅仅是购买了一门课程,更是认同了一种文化,加入了一个“部落”。
强大的口碑传播:最好的营销,永远来自于满意的客户。Coach8几乎从不打广告,我们的增长,几乎完全依靠学员之间的口口相传。
更愉悦的工作体验:当你每天面对的,不再是需要费力“应付”的“上帝”,而是一群与你同频共振、共同成长的“伙伴”时,工作的幸福感,会呈指数级提升。
这,就是“关系的隐藏价值”。
它或许无法立刻体现在财务报表上,但它却是一家“一人公司”能够穿越周期、基业长青的、最坚实的“护城河”。
写在最后:你的“伙伴”,在哪里?
文章的最后,我想邀请你,也来做一次关于“客户关系”的审视。
请你拿出纸笔,或者打开一个空白文档,真诚地回答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1、“理想客户画像”:你最渴望与之建立“伙伴关系”的客户,是什么样的?(请尽可能具体地描述他们的价值观、特质、需求,而非仅仅是身份标签)
2、“关系现状盘点”:在你现有的客户中,哪些更接近“上帝”模式?哪些已经有了“伙伴”的雏形?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
3、“伙伴关系行动”:从今天起,你可以做哪一件小事,来向你的“理想客户”或“潜力伙伴”,传递出“我想与你建立伙伴关系”的信号?(例如:分享一篇对他们有价值的文章?主动询问他们最近的挑战?或者,只是真诚地表达一次你的欣赏?)
当你开始有意识地,从“服务上帝”转向“寻找伙伴”时,你会发现,你的整个商业世界,都会随之改变。
你吸引来的,将不再是那些只看重价格和效率的“交易者”,而是那些真正认同你的价值、愿意与你共同成长的“同行者”。
而这,或许才是一家“一人公司”,最值得追求的、最高级的“成功”。
现在,轮到你了。在你与客户的关系中,你遇到过哪些困惑?你又有哪些关于建立“伙伴关系”的独特心得?
在留言区写下来吧。
让我们一起,探索这条通往更健康、更长久商业关系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