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美手伸进马尼拉?菲军高层传策划兵变,马科斯疑被“自己人”盯上

马科斯的夜还长:军方“劝变”传言背后,美国的影子越来越近——深夜的马尼拉军区,灯火没灭。布劳纳的电话一通接一通,从将领到

马科斯的夜还长:军方“劝变”传言背后,美国的影子越来越近

——

深夜的马尼拉军区,灯火没灭。布劳纳的电话一通接一通,从将领到媒体,全在问一句话——“是不是真的?” 是真的。退役将领找过他,劝他推翻马科斯,立特奥多罗为临时总统。那一刻,他大概知道自己成了风暴中心。

马科斯的反应很快,政府发言人急忙出来降温,说总统“早就知情”,说军队“专业而忠诚”,说“局势可控”。这类话听多了的人都懂——越是强调稳定,越说明不稳。

菲军的气氛确实变了。上一次出现这种集体不安,还是在杜特尔特时代末期。当时军中也在传“换旗号”的消息,结果没动手。可这次不一样,物价涨得离谱,街头抗议愈演愈烈,美国也在背后按着算盘打节拍。布劳纳的“卖队友”,或许只是想给自己留条退路。

马科斯也在打算盘。他在南海的态度太摇摆,一边签美军基地协议,一边又派外交官和北京私下沟通。白宫当然不高兴。 据传,中情局的人在马尼拉活动频繁,目标很明确——试探军方对特奥多罗的接受度。特奥多罗这个名字,不少人还记得。他是国防部长,哈佛出身,美军圈子里很有面子。有人说他才是美国真正信任的人。

布劳纳的那句“军队忠于宪法”,听着像誓言,实则像警告。 他不是没有忠诚,而是不知道该忠于谁。

马尼拉街头的气氛比总统府更真实。出租车司机骂油价,商贩抱怨税,抗议者举着牌子喊“辞职”。而警察一边拦人,一边也在低声嘀咕“薪水不够”。这种情绪的累积,没人能预测什么时候爆炸。

布劳纳清楚,军队一旦被卷进去,菲律宾政治的牌就要重洗一遍。问题是,美国希望洗,而马科斯怕。 所以他这两天不断召见各军区司令,试探谁还听话。表面寒暄,桌下比心虚。有人私下透露,总统可能在年底前调整一批高层军职,把“不稳定因素”调去文职部门。这是老手法,父亲那一代就玩过。结果呢?那位老马科斯最后也没能躲过。

很多人忘了,菲律宾军队其实有两张脸。一张是忠诚的宪法卫士,另一张是随时准备“拯救国家”的政治掮客。 当政权失去民意、经济陷入泥潭、外部势力按图索骥——军方往往会自觉“出面”。 现在三条全中了。

美军在吕宋岛北部的基地最近很活跃,F-16起降次数明显增加。有人说是“例行训练”,但连夜出动两次机群,怎么看都不像例行。还有人拍到美军顾问进入菲律宾空军情报中心的照片,官方没否认,只说“联合研究”。研究什么?没人回答。

美国在观察,马科斯在猜疑,军方在犹豫。 越是这种时候,越危险。 因为一旦有谁先动一步,其余的人就会被迫跟着站队。

街头的老百姓可能不知道特奥多罗是谁,但他们知道油价、米价、工作。对于这些人来说,谁上台都无所谓,只要能让生活好一点。可历史告诉我们,军人一旦进政坛,日子往往只会更苦。 从拉莫斯到阿罗约,哪一场兵变不是从“拯救国家”开始,最后却成了新的争权?

马科斯最近频繁露面,笑得有点僵。说信任军队,说感谢美国,说国家团结。每次他这么说,网络上就会有人留言:“别学你爸。”这句话刺耳,却准。

这座城市的夜,越来越像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那几年。街角的士兵多了,巡逻的警察带着防弹衣。官方说是例行安全检查。大家都懂,这种“例行”,往往意味着不例行的事就快到了。

军方还没动手,至少现在还没。可那些退役将领、那些背后站着的外交影子、那些频繁进出国防部的顾问,他们都在铺棋。 棋盘已经摆好,只差谁先伸手。

有人问,马科斯有没有出路?也许有,但要他彻底摆脱美国的掌控几乎不可能。失去美国,他撑不住军方;靠近美国,他又被军方视作傀儡。两头不是人。 布劳纳明白这一点,所以他选择说出那番话,既表忠又警示。聪明,也危险。

马尼拉湾的风刮得很硬,旗子猎猎作响。海上是美国军舰的身影,岸上是警车的警灯。 没人知道这股风会吹向哪边,也没人敢肯定,下一次的黎明,会不会是另一面旗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