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东周•春秋篇03丨春秋前夕,礼崩乐坏的钟声已经敲响,五百年纷争也开启了序幕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石灰不是一天烧就的,野猪也不是一天就捕获的。东周时期,被称为“礼崩乐坏”的时代。然而这个崩坏,并不是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石灰不是一天烧就的,野猪也不是一天就捕获的。

东周时期,被称为“礼崩乐坏”的时代。然而这个崩坏,并不是一下子就从东周发生的。它早就酝酿于西周末期,等到那最后的一击敲响,礼乐之钟才轰然破碎。

毫无疑问地说,春秋前夕,礼崩乐坏的苗头已在蠢蠢欲动。

事件1:鲁魏公杀兄夺位

约前973年,周穆王五年。鲁炀公姬熙卒,其子姬宰继位,是为鲁幽公。若干年后,幽公姬宰被其弟姬沸,像宰鸡一样地宰掉了。姬沸高兴地像狒狒一样上蹿下跳,夺得君位,是为鲁魏公。

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国,周礼是周公旦制作的礼。故此,鲁国号称“秉礼之国”“礼仪之邦”。

而在这一年,鲁国就率先上演弑君夺位、兄弟相杀的威武戏码。鲁魏公将自己的兄长送去见了自己的父亲。

让死去的父亲有儿子作伴,孝也。

让大哥能卸下重担,得以悠闲,恭也。

自担骂名,成全父兄,义也。

鲁魏公这样大孝、大恭、大义之举,充分彰显了“秉礼之国”的大家风范。

东周时期最先施展“弑君夺位”绝学的曹穆公姬武。那是前760年,周平王十一年。已然是200多年后的事情了。

如此一比,显然姬沸的武功,比后来姬武更武,简直武到沸腾。否则,后来人不会以“魏”来作为他的谥号。魏者,高大也。看来他给当时的人的印象是高大的。

弑君夺位的美名,虽然同是出于姬姓诸侯。然而,鲁国就要先拔头筹。毕竟“秉礼之国”的威名不是白叫的。

而楚国弑君夺位的戏码,是到了楚武王熊通才开始的。那时是前741年,周平王三十年。东周都历经三十年了。蛮夷到底是蛮夷,没有经历周礼的教化,就是落后。哪里比得上鲁曹二国那般名门正宗,大家流派。

事件2:周夷王烹杀齐哀侯

约前876年,周夷王三年。周夷王姬燮会盟诸侯,齐哀侯吕不辰因病未能及时到场。周夷王大怒,说你叫“不辰”,其实就是“不臣”。此时,纪侯又在旁边添油加醋地诬陷,周夷王用大锅烹杀了齐哀侯。

周夷王就以中国第一例文字狱的方式,展现了周王的暴虐。表面上是杀鸡儆猴,实际上是杀齐儆诸侯。自此,齐国与纪国结仇,齐纪九世之仇开始。齐国对周王朝也产生了怨恨。

此时的周朝,已经走在下坡的路上,诸侯已经开始轻慢周天子。

事件3:楚熊渠封子为王

周夷王某年某月的某日。楚国国君熊渠喊出一声响亮的口号: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于是就封了三个儿子为王。从此以后,屡受欺压的楚人正式和周朝摊牌决裂。第一个叛逆者的产生,让不服周的精神,从楚国逐渐蔓延到中原。

事件4: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约前864年,周夷王十五年。周夷王崩,其子姬胡继位,是为周厉王。

周厉王上位之后,进行残暴统治,国中就有人批评他。后来,凡是批评他的人,都被他杀掉了。国人不敢大声说话,走在路上也只能挤眉弄眼,用眼色和表情来聊天。

对此,周厉王还沾沾自喜地说自己能够消除批评的声音。辅政的召公对他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堤坝溃败了,必然爆发灾难。周厉王不为所动。

周厉王的可怕,就连不服周的楚国,也怕得去除了王号,楚王们只是以若敖、宵敖这些今天听起来很奇怪的称号来自称。

事件5:国人暴动,周厉王逃彘

前841年,周厉王二十四年。周厉王的暴政,让周朝城中的人们忍无可忍,爆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被驱赶之黄河以东,晋国区域的彘地避难,像野猪一样待在那里。

关中的周朝,进入了周公、召公共同摄政的时代,史学上称之为“周召共和”。这一年也是共和元年,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纪年的开始。

周朝已经发生了这样的变动,和周朝同宗的姬姓诸侯国则更加放肆。

事件6:曹戴伯杀兄夺位

前827年,共和十四年。逃难在外十四年的周厉王,最终死在了彘地。他的儿子周宣王在关中的镐京即位。

前825年,周宣王三年。周武王的弟弟曹叔振铎,封在曹国的后代,曹夷伯姬喜卒,其子姬强继位,是为曹幽公。然而,姬强虽然名字为强,实际上一点都不够强。不久,被其弟姬苏杀害。

姬苏果然人如其名,苏醒了“弑君夺位”的基因,夺了君位,是为曹戴伯。鲁国周礼的教化之风,终于传播到了曹国。

对于此事,作为姬姓大家长周宣王,是有必要说些什么的。然而,他终究什么也没有说。

事件7:周宣王违礼立鲁世子

前816年,周宣王十二年。周公旦封在鲁国的后代,鲁武公带着自己的儿子老大姬括、老二姬戏来周朝觐。周宣王因为喜欢其次子姬戏,于是就不按礼法立了姬戏为鲁世子。三人从周朝回到鲁国之后不久,鲁武公就死了,姬戏继位,是为鲁懿公。

前807年,鲁懿公的即位九年后,老大的儿子姬伯御不满。于是发动了叛乱,杀了二叔鲁懿公,自立为君,是为鲁废公。

前796年,鲁废公姬伯御已经做了11年的国君。周宣王发兵伐鲁,杀了他。找来了他的三叔,鲁武公的三儿子姬称继位,是为鲁孝公。

周宣王废长立幼,给鲁国带来这场“伯御之乱”,让天下诸侯对周王朝失去了敬畏,不服王命的事情经常发生。

这一年,弑君夺位的周礼雄风,刮到了鲁国北方的邻居齐国。齐厉公吕无忌因为暴政,堂叔吕静就带人跟他搏命。后来二者皆殒命,其子吕赤立,是为齐文公,齐文公上位后,杀七十余人为父报仇。

事件8:卫武公杀兄夺位

前813年,周宣王十五年。曹鲁两国的周礼雄风,传到了另一个姬姓诸侯国之中。

周武王弟弟卫康叔的后代,卫厘侯去世,太子姬余继位,是为卫共伯。

卫共伯的弟弟姬和,在卫厘侯的墓道中袭击卫共伯,自立为君,是为卫武公。

当时的周宣王,确实应该说些什么的,可是他依旧什么也没有说。

这个卫武公活得很久,到了周幽王犬戎之乱的时候,已经82岁高龄了,还率兵勤王。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报周宣王当年不责罚的恩德。

同时,这个卫武公还以善于采纳谏言闻名,95岁的时候还虚心纳谏。把国家治理的很好,深受百姓爱戴。卫人还做《卫风·淇奥》来歌颂他,称他为君子。妥妥的春秋李世民无疑。

这几个事件对周王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姬姓诸侯的肆意妄为,周宣王的无所作为,都给诸侯们他提供了榜样。

榜样一旦树立,其力量是无穷的。到了东周时期,大家都不过是效“鲁国遗风”,行“曹卫故事”而已。

古时候,大钟这种器物,是放大化的铃铛,是一种传播教化的象征。孔子曾经被称为“天之木铎”,就是因为其思想的有着教化作用。

假如把周礼比作为一口大钟的话,那么在东周前夕,这口大钟已经开始出现了裂痕。周厉王、周宣王、周幽王,祖孙三代天子在位期间,姬姓之人就开始用自己的行动来敲凿裂痕。

裂痕的增多,逐渐将这口原本庄严、令人敬畏的国之重器,变成了破烂丢留一口钟。

这高悬于阁楼,曾经令人仰望和敬畏的大钟,只待那最后的一次撞击。

这最后一击,就是由周幽王亲自执行的。

周宣王时期,君臣们违礼,灾难只发生在周朝之外。

周幽王时期,周天子违礼,灾难终于爆发在周朝之中。

废长立幼的祸害,由天子亲自来示范。弑君夺位的戏码,在镐京周室上演。犬戎之乱,这沉重的最后一击,激起来的声响。既是西周王朝覆灭的倒塌之声,也是周礼大钟崩裂的破碎之响。

周王朝的权威犹如大钟破碎,散落一地。

周王朝的脸面也犹如散落的碎片,沾土蒙尘,谁都可以来踢一下,踩一脚,来回践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