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绿色脉搏强劲:西宁电力创新驱动高原经济社会腾飞

西宁,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高原古城,正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蓬勃的发展势头,成为中国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这片广

西宁,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高原古城,正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蓬勃的发展势头,成为中国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这片广袤的河湟谷地上,现代电力系统犹如一张精密的“银线画卷”,跨越山河,连接万家,将绿色电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城市生生不息的强劲脉搏。

国网青海西宁供电公司深刻把握时代脉动,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核心契机,通过系统优化电网结构、全面推进智慧化建设,并积极助力西宁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示范中心城市。

这不仅是其坚守电力保供首要责任的生动实践,更是赋能西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为高原古城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能源基础。

 

01 勇担电力保供首责,筑牢电网安全根基

面对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西宁电网展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全市全社会用电量从2020年的439.12亿千瓦时攀升至2024年的670.45亿千瓦时,年均增长率高达11.16%。为有效响应这一挑战,国网青海西宁供电公司将保供作为首要任务,持续强化电网基础设施建设。

在“十四五”收官之年,西宁电网主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建2座变电站,并新增了43条35千伏及110千伏线路,总长度达到301.81千米,一张更为安全、可靠、高效的现代化城市电网正在稳步构建。其中,110千伏丝路变电站的即将投运,被视为“十四五”时期西宁电网建设的关键项目,将为城市重点片区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02 强化数字科技赋能,引领智慧电网转型

数字赋能是西宁电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西宁供电石头磊办公园区作为西宁市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示范项目,已成为青海首个“源网荷储”低压交直流融合示范台区。截至今年8月底,该园区通过光伏发电、储能设备与可控负荷的智能联动,累计发电约34.5万千瓦时,储能充放电量约1.8万千瓦时,生动展现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微观应用与效能。

在技术创新方面,西宁供电持续突破高原环境带来的严苛挑战。国内首台适用于海拔2200米以上地区的10千伏植物油变压器,已在丝路(政西)110千伏变电站稳定运行三月有余,成功填补了高海拔地区环保型电力设备应用的技术空白。

此外,国内首台1000千瓦失电自启动中压发电车、青海首个智能配电网调度系统巡检平台、10千伏地电位智能登杆带电作业机器人等一系列高“智”量装备的投入使用,在安全性、环保性和智能化方面展现出突出优势。

03 助推产业兴旺发展,深耕惠民服务新模式

国网青海西宁供电公司始终秉持“宁可让电等发展,不让发展等电”的服务原则,通过建立“重点项目专班”机制,为重大项目提供“一对一”的全程跟踪服务。

从“十四五”初期的“高景速度”到如今青铝“三线贯通”的顺利投运,重大项目接电时间平均缩短了21天,有效助力了地方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便民服务方面,业务办理的主阵地已全面转向线上,线上办电率已从2021年的86%提升至目前的100%,高低压用户平均接电时间分别大幅压减至10.17个工作日和1.46个工作日,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西宁供电发挥了电力服务“毛细血管”的末端贯通作用。依托10支“电靓夏都”共产党员服务队,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等地的“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点,队员们耐心指导村民使用“网上国网”APP进行电费缴纳等操作,确保偏远地区的村民,特别是老年人,也能便捷享受现代电力服务。

通过累计改造174项农网项目,并随着大通县桦林乡台子村35千伏变电站增容扩建工程的顺利投运,区域供电能力再上新台阶,农网供电可靠率推升至99.8681%,切实打通了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

站在“十四五”即将胜利收官的历史节点,西宁供电的实践不仅为高原古城筑牢了坚实的电力基石,更以智慧与绿色为笔,擘画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展望“十五五”的电网蓝图,国网青海西宁供电公司将继续锚定“先行官”的定位,不断提升服务质效和创新能力,为西宁这座高原古城的建设注入更强劲、更绿色、更智慧的电网动能,助力其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