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铺就十字街,商号林立马蹄疾。转过南校尉巷,忽闻醋香混着梆子响——这里是榆次老城,一座被时光‘慢放’的明清县城。”站在城隍庙前的古戏台下,西安游客周女士举着相机,镜头里,雕花门楼飞檐翘角,茶汤摊的热气裹着晋剧唱腔飘向天空。作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之一,榆次老城以“三晋第一街”“民间故宫”南大街为核心,串联起县衙、文庙、城隍庙等40余处古建筑,更藏着晋商票号的算盘声、老字号的醋香、手艺人的铜器敲打声。20XX年,随着“山西文旅强省”战略推进,榆次老城因“活态保存明清市井文化”入选“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日均接待游客超6000人次,“逛古街、听晋剧、学非遗”的沉浸式体验,正成为太原周边“一日穿越”的首选。
从“榆次县治”到“明清市井博物馆”:一座县城的700年烟火榆次老城的故事,始于一场跨越朝代的“城市生长”。
据《榆次县志》记载,老城始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年),初为榆次县治所在;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因战乱损毁,知县重修城墙、拓宽街道;明清时期,晋商崛起带动县城繁荣,南大街“北接京畿、南连荆楚”,聚集了“常家钱庄”“瑞隆祥绸缎庄”“吉庆堂药铺”等百余家商号,形成“五里长街、店铺千家”的盛景。最难得的是,1949年后老城未被大规模改造,1990年代起逐步修复,保留了“街巷肌理完整、商业形态鲜活、民俗传承有序”的特质。“榆次老城的珍贵,在于它是‘活’的。”晋中市文旅局研究员王建国说,“这里不仅有保存完好的县衙大堂、文庙棂星门,更有清晨扫街的环卫工、午后晒醋的老匠人、傍晚听戏的街坊——700年的光阴,从未真正离开。”
漫步老城,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两侧店铺多为“前店后宅”格局:门脸挂着褪色的木匾,柜台摆着老算盘,二楼窗棂透出晾衣绳上的蓝布衫。“南大街108号”是百年醋坊“美和居”,72岁的传承人赵师傅正用木锨翻醅,“我爷爷那辈就在这儿酿醋,醋香飘了三代人,老城的味儿,就在这醋里、戏里、人堆里。”

榆次老城占地100万平方米,核心区南大街、北大街、俞家街呈“丁”字形,串联起县衙、城隍庙、文庙等景点。根据兴趣偏好,推荐以下路线:
【市井烟火线】(适合大众游客/亲子家庭)目标:逛古街、尝小吃、听市声,感受“活着的老县城”。
第一站:南大街(明清商业主轴):
从城隍庙广场进入,沿青石板路向南,依次经过“协同庆票号”(可体验清代汇票填写)、“常家庄园绸缎庄”(试穿晋商马褂拍照)、“天禄堂药店”(看老药柜、闻中药香)。最热闹的是“北谦亨烟店”前的茶汤摊,70岁的武师傅用龙嘴铜壶冲茶汤,“米香+芝麻香,这是老城的早餐味儿。”
第二站:西花园(老城“后花园”):
南大街尽头拐入西巷,藏着一座袖珍园林——西花园。假山、水池、碑亭均为明清风格,本地人爱在此下棋、遛鸟,“夏天荷花满池,秋天银杏金黄,比公园更有烟火气。”常来锻炼的张阿姨说。
彩蛋:傍晚去“老城剧场”看晋剧折子戏(票价20元),《打金枝》《算粮登殿》等经典剧目,演员唱腔里带着地道的榆次方言。
【晋商文化线】(适合历史爱好者/研学团队)目标:从票号、县衙看晋商“汇通天下”的智慧。
协同庆票号地下金库:
票号展厅还原了清代“账房”“金库”场景,可触摸仿制的“汇通天下”银锭,听讲解员揭秘“密押制度”(用汉字代替数字的防伪密码);
榆次县衙(全国保存最完整县级衙署):
县衙占地2万平方米,大堂、二堂、牢狱齐全。重点看“仪门”前的“戒石坊”(刻“公生明,廉生威”),以及二堂内的“亲民堂”,陈列着清代县官审案的蜡像;
晋商书院(新增体验):
穿晋商长衫,学打算盘、写毛笔信,模拟“万里茶道”商队记账(限12岁以上,需预约)。
【非遗手作线】(适合亲子/文艺青年)目标:动手体验,把老城的文化带回家。
榆次剪纸(国家级非遗):
北大街“剪纸坊”,省级传承人王奶奶教剪“福”字、生肖图案,“剪纸要‘千刀万剪’,急不得。”小朋友剪的“小老虎”贴在窗户上,喜气洋洋;
铜器制作(省级非遗):
南大街“老铜匠铺”,65岁的李师傅演示錾刻工艺,游客可定制铜钥匙扣、书签(刻“榆次老城”“晋商故里”等字样);
老陈醋DIY:
西大街“醋文化园”,亲手选高粱、泡米、拌麸曲,封坛发酵(成品1个月后邮寄到家)。
【摄影创作线】(适合摄影爱好者)目标:捕捉“明清县城”的光影与细节。
晨雾中的南大街:6:00-7:00,薄雾笼罩青石板路,店铺陆续开门,灯笼与招牌若隐若现,自带复古滤镜;
夕阳下的县衙大堂:17:30-18:30,夕阳斜照“明镜高悬”匾额,阴影拉出长长线条,适合拍建筑特写;
夜灯里的古巷(夏季开放):南校尉巷、东羊市巷挂起灯笼,茶汤摊、糖画摊亮起暖光,烟火气与古意交织。

自驾:导航“榆次老城景区”,太原出发约40分钟(30公里),晋中市区出发约20分钟(15公里)。景区设有3个停车场(收费5-10元/天);
公共交通:
高铁:太原南站乘高铁至“晋中站”(票价12元,15分钟),转乘公交12路至“榆次老城”站(3元/人,20分钟);
普速列车:太原站乘火车至“榆次站”(票价5元,20分钟),打车至景区约10元(5分钟);
跟团:太原旅行社推出“晋商大院+榆次老城一日游”(含门票+讲解,198元/人,省心游)。
【门票与体验:70元逛活态古城】门票:70元/人(学生、60岁以上老人半价,1.2米以下儿童免票);
特色体验:
“老城寻宝”亲子活动(每日10:00):领取任务卡,寻找县衙“升堂鼓”、南大街“百年茶庄”等10处地标,完成可领剪纸小礼品;
夜游老城(每周五、六18:30-21:00):穿汉服提灯笼逛古街,听街头艺人弹古筝、唱小曲;
餐饮推荐:
南大街“老城面馆”(人均25元,“头脑”“碗托”“过油肉”还原榆次传统小吃);
西大街“晋韵楼”(人均80元,“榆次灌肠”“平遥牛肉”搭配老陈醋,地道晋味)。
【避坑提醒】别错过“西花园”!多数游客只逛主街,西花园的园林与市井交融,更显老城韵味;
防踩坑!南大街部分“老字号”为仿古装修,建议认准“美和居”“复盛公”等百年品牌;
慎买“古董”!景区出口流动摊贩兜售“老铜器”“旧瓷器”,多为现代仿品,正规文创店可买剪纸、铜钥匙扣;
提前预约!节假日需在“榆次老城”公众号预约,避免现场排队。

“奶奶,这个糖画的小马和你讲的一样!”5岁的乐乐举着糖画追着90岁的太奶奶跑。太奶奶是榆次本地人,从小在南大街长大:“以前县衙升堂,我就挤在人群里看;现在孙子来,我带他认老店铺、尝老味道——这才是真正的‘传家宝’。”
摄影爱好者林先生则在夜游时拍到了“灯笼映古墙”的绝景:“白天看是热闹的步行街,夜晚变身为温暖的时光机,这种‘古今重叠’的感觉,比照片更有温度。”他的作品登上《中国国家地理》新媒体,让更多人知道了太原周边的“明清活标本”。
结语:老城不老,它在等一场跨越时空的相遇暮色中,榆次老城的灯笼次第亮起,茶汤摊的热气模糊了古戏台的轮廓。一位卖醋的老师傅擦了擦手,哼起小调:“榆次城,五百年,青砖灰瓦老街坊……”
正如景区负责人李宏所说:“我们不追求‘全新’,只愿做历史的‘守灯人’。从一块砖到一碗醋,从一段戏到一个娃,老城的魂,就在这‘活着’的日常里。”
这个周末,不妨来榆次老城走一走:摸一摸南大街的青石板,尝一口老醋的酸香,或是在古戏台下听一段晋剧——你会懂得,最动人的风景,从来都在“活着”的烟火里。
(注:具体开放时间、活动信息以景区官方公众号“榆次老城”最新公告为准。)
记者手记:采访中,90岁的太奶奶拉着我的手说:“老城不是博物馆,是咱们的家。”从明清商号的算盘声到今天的醋香、戏腔,榆次老城用700年的光阴证明:最好的保护,是让历史“活”在当下。文化传承,从一次认真的“逛吃逛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