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可持续发展——土壤生态修复技术!

19 世纪德国杰出的化学家李比希提出养分补偿学说:作物从土壤带走养分,土壤中的养分将越来越少,因此,要恢复地力就应该向土

19 世纪德国杰出的化学家李比希提出养分补偿学说:作物从土壤带走养分,土壤中的养分将越来越少,因此,要恢复地力就应该向土壤施加养分,归还从土壤中拿走的全部东西,不然产量就会下降。有人说,中国千年来一直都是农业大国,以前的土地一直都很肥沃?以前的都是小农经济,种植规模不大且产量也不多。新中国成立至今,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肥料的使用以及高产品种的喷薄而出,如今作物的产量远远高于以前的年代。这种高产已经打破了土壤循环的极限,所以许多种植区的土壤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导致了作物的减产。

国内土壤管理技术已形成“基础改良+精准调控+生态修复” 的多元体系,核心围绕解决土壤退化、连作障碍、污染等问题,适配不同农业场景。

一、基础土壤改良技术

这类技术聚焦土壤理化性状优化,是农业生产的常规支撑。

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以畜禽粪污、秸秆、菌渣等为原料制作有机肥,补充土壤有机质,改善团粒结构。全国多地推广 “粪污还田”“秸秆腐熟还田”,适配各类贫瘠、板结土壤,降低化肥依赖。

土壤酸碱调节技术:针对酸性土壤施用石灰、白云石粉等改良剂,碱性土壤施用硫磺粉、腐殖酸类肥料,快速调节 pH 值。南方红壤酸化区、北方盐碱化土壤应用广泛,保障作物生长基础条件。

节水保墒与耕作技术:包括滴灌、喷灌结合覆盖(地膜、秸秆覆盖),减少水分蒸发和养分流失;免耕、深翻旋耕结合的耕作模式,打破犁底层,提升土壤透气性,适配干旱地区、设施农业土壤。

二、精准化土壤调控技术

依托检测与数字化工具,实现 “对症下药”,是现代农业的核心技术方向。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土壤检测明确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含量,针对性制定施肥方案,避免盲目施肥。已在全国 2400 多个县推广,覆盖粮食、经济作物,减少肥料浪费和土壤污染。

水肥一体化技术:将肥料溶解于灌溉水,通过滴灌、喷灌系统精准输送至作物根系区,提高养分利用率。适配设施农业、果树、蔬菜种植,尤其适合沙质土壤、缺水地区,兼顾节水与精准施肥。

数字化土壤管理技术:结合无人机土壤检测、物联网传感器(监测温湿度、盐分、pH 值)、大数据分析,实时掌握土壤状态,动态调整改良方案。在规模化种植基地、智慧农业园区应用,实现 “按需管理”。

三、生态修复类技术

聚焦退化、污染土壤的深度修复,兼顾生态与生产价值。

连作障碍修复技术:BLOF技术,还包括生物熏蒸(利用十字花科作物秸秆分解产生的挥发性物质杀灭病原菌)、嫁接抗病砧木+微生物菌剂联用技术。在蔬菜、果树、设施农业连作区(如大棚草莓、西瓜基地)广泛应用,解决根结线虫、土壤微生态失衡问题。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采用“植物修复(种植超富集植物吸收重金属)+化学钝化(施用石灰、磷矿粉固定重金属)”;针对农药残留土壤,使用降解菌剂、活性炭吸附剂,降低污染物活性。长江流域重金属污染区、农田农药残留超标区已开展多地试点。

盐碱地综合治理技术:采用 “水利改良(排盐洗盐)+ 化学改良(施用脱硫石膏、腐殖酸)+ 生物改良(种植耐盐植物、施用耐盐微生物)” 的综合模式。黄河三角洲、西北盐碱化地区应用,将盐碱荒地转化为可耕作土壤,拓展农业用地。

近年来,百果园引进了日本的BOLF的技术,在土壤生态修复上取得了较大的成果,2025 年还入选了国家级农业主推技术。作为环境友好型技术,它能减少农药、除草剂的使用,降低农药残留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学肥料依赖,助力农业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影响作物的因素,但只有注重土壤的生态可持续,我们才能在全球粮食危机中走出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