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又要回来了!
说实话, 当看到威马汽车发布复产消息的时候, 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次是真的吗?"毕竟从2023年开始, 威马复产的消息已经传了好几次, 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不过这一次, 深圳翔飞汽车正式接手并发布了白皮书, 看起来确实有些不一样的意思.
有一说一,威马能够重新站起来, 本身就是个奇迹 !要知道在新势力造车这个赛道里, 倒下的品牌可不少, 但真正能够通过破产重整再次复活的, 威马算是头一个. 从2015年成立到现在, 整整十年的时间, 威马竟然走了一个完整的轮回, 这在整个汽车行业都是比较罕见的案例.
从复产计划来看, 翔飞给威马制定了一个相当宏伟的"三步走"战略.2025年要实现1万辆保底, 争取2万辆 , 2030年更是要挑战100万辆的销量目标!老实讲, 这个目标写在纸上确实很震撼, 但现实能不能跟上, 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看得出来, 新威马的复产策略还是挺务实的. 首先选择了 EX5和E5这两款相对成熟的车型 , 毕竟供应链比较完善, 库存零件也能支撑首批生产. 更重要的是, 通过网约车公司的定向采购, 已经拿到了2000辆E5的意向订单, 这对于刚刚复活的威马来说, 确实是个不错的开始.
不过, 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资金问题依然是最大的悬念 . 翔飞目前只投入了10亿元, 相比威马几百亿的负债和复产所需的投入, 这点钱显然是杯水车薪. 更让人担心的是, 翔飞背后的实际控制人黄晶已经被限制高消费, 而且还掌控着宝能汽车的相关业务. 要知道宝能集团目前被执行的金额已经超过500亿元, 这样的财务状况让人对威马的后续资金保障产生疑问.
除此之外,供应商的信任重建也是个大问题 . 停产两年多, 很多供应商的欠款都没有完全解决, 想要重新获得他们的支持并不容易. 更不用说核心技术团队已经流失超过70%, 剩下的基本都是一线生产人员, 研发能力严重不足.

从消费者层面来看, 威马面临的挑战可能更大.停产期间数万车主遭遇的售后停滞、车辆贬值等问题 , 已经让品牌形象受到了严重冲击. 在社交媒体上随便搜索一下"威马复产", 基本都是负面声音. 想要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绝不是发一份白皮书就能解决的.
说到底, 威马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宏伟的销量目标, 而是 实实在在的信任重建 . 比如尽快完善售后服务网络, 对破产期间受损的车主给予实质性补偿, 同时确保新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能够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
当然, 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威马的复活可能性. 毕竟温州市政府的全力支持, 以及相对完整的生产基地和制造资质, 这些都是威马重新起步的基础. 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威马的复活本身就证明了中国汽车产业的韧性 .
总结一下, 威马的复产确实让人看到了一些希望, 但要想真正实现复兴,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是要脚踏实地, 一步一个脚印地重建各方面的信任. 至于那个2030年100万辆的目标, 先把今年的1万辆做好再说吧!毕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存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