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一直有“吃他汀不能碰牛奶”的说法,这让许多日常有喝奶习惯的中老年人困惑不已。这个说法究竟有无科学依据?服药期间,真正的该忌嘴的又是哪些呢?
一、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什么要选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之所以能够在心血管健康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主要得益于此类药物的核心目标是对肝脏内一种名为HMG - CoA还原酶的关键酶进行抑制。
在正常情况下,肝脏会利用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来合成胆固醇( CHOL),满足身体各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需求。而其中该特定酶直接把控着 CHOL合成的速率以及最终合成量,当其被抑制之后,特定合成酸的生成量就会大幅减少,CHOL的合成过程自然也就受到严重阻碍。
而我们身体中近八成的CHOL都是通过此途径合成的,长期服用此类药物,自然也就能够有效的减少体内CHOL的总体合成量。

在整个CHOL的大家族成员中,有好(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有坏(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其中好的成员会将外周组织(如动脉血管壁等)部位多余的运送到肝脏来代谢,而坏成员则恰恰相反,它会将肝脏中合成的运送到全身各处的动脉血管壁上。
随着它们不断的堆积,管腔变得越来越厚,就会影响到血液的正常流动,有可能还会堵住血管,造成可危及生命的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如梗死、卒中等)。
而当CHOL合成减少,肝脏细胞表面的LDL - C受体数量则会相应的增加,它们可以更有效地捕捉到血液中的LDL - C,并将其转运到肝脏内进行代谢和分解。

通过这种双重机制,此类药物可以精准地降低血液中LDL - C的含量,减少脂质斑块的形成和积累。同时,它还可以改善斑块的内部构造,促使其内的胶原纤维含量增多,增强其稳固性,降低其发生剥离的风险;并减少其内的炎症反应,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和活性,降低其破裂的风险。
在我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初级预防与次级预防策略里,长期规律使用此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来说,此类药物的长期使用更是可以减少心绞痛发作的频率,降低再入院风险,自然也就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而且临床上,此类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都很好,虽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如肝功能异常、肌肉疼痛等,但这些不良反应大多在停药或调整剂量后可以自行缓解。
但是,患者在服用该类药物的过程中,也应该留意某些特定食物对于药物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的潜在影响。既不能轻信没有科学依据的谣言而盲目忌口,也不能完全忽视饮食禁忌,毫无顾忌地进食各类食物。
二、吃他汀不能碰牛奶?在日常中,很多患者道听途说的认为,在服用此类药物的时候是坚决不可以碰牛奶的。
因为药物和牛奶同服,其中的钙离子会与药物成分形成不溶性沉淀,严重的影响药效;同时牛奶中的饱和脂肪会不利于血脂控制,会抵消掉药效。
看似有理有据,似乎确实如此。但事实上来讲,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禁忌。

而牛奶中却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无论是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都可以从其中获益良多。就比如它堪称天然的优质钙库,每100毫升中的钙含量超过100毫克,且其钙磷比基本接近人体(约1.3:1),具有极高的生物利用度。
与不经常喝的人群相比,经常喝的人群骨骼更加强壮,发生骨折的风险也明显降低。
同时在它中还含有与人体需求非常接近,生物价值高,又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族、磷、钾、镁等多种营养成分,和具有抗病毒、抗氧化、抗菌等多种生理功能的活性物质,它们相互协同,共同为人体健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我们每天摄入牛奶的量基本半斤左右,其中的饱和脂肪酸还不足以影响到血脂的调控,再者这属于饮食结构的问题,也并非是药物与牛奶之间直接的毒性相互作用问题。如果还是有这方面顾虑的,那也可以选择脂肪含量较少的种类(如低脂牛奶、脱脂牛奶等)。
同时,它也并不是和所有药物成分都会发生毒副作用,钙离子与不同药物结合也是有强弱之分的。比如和一些抗生素(如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的分子结构中含的多个活性基团都很容易就结合在一起,形成溶解度很低的螯合物。
尤其是在中性或碱性环境(如肠道pH)中,钙盐解离度增加,游离Ca²⁺浓度升高此类物质的生成也会成倍增加。这就会影响到药物的吸收率,使大部分的药物成分得不到有效吸收,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甚至最大可下降约70%。那这些药物肯定就不建议与之同服。

而他汀类药物的分子结构中极性基团比较多,和它结合的可能性也就比较弱,尤其是一些水溶性的品类(如如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等),生物利用度几乎不受其影响。
而一些脂溶性的品类(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等)可能会与钙离子发生作用,但其实也是微乎其微的,对于总体的药效并不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不过为了安全用药,避免任何潜在的轻微干扰,可以选择在服药后,间隔1至2小时,等到肠道充分吸收后,再饮用一些脱脂牛奶。
这样既可以保证药效,又不用放弃牛奶对于身体带来的益处,两者均可兼得。
三、医生直言:这3物再馋也要忌嘴1、葡萄柚及其果汁饮品
其实,相比与牛奶,葡萄柚(又称西柚)及其果汁饮品才是此类药物明确禁忌的食物之一,两者同服对于身体伤害远超一般人的认知。
这类食物中所包含的特定生物活性物质(像香豆素类衍生物等),可以不可逆地抑制人体内一种重要的代谢酶(CYP3A4),差不多一半的常用药物都得靠它来分解,像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这些他汀类药物也不例外。这种抑制作用还不是短时间的,一次摄入甚至可以持续24至72小时。

这就会使这些原本需要依靠肝脏中的酶系统来完成代谢的药物成分,没有办法正常的代谢出去,在体内大量的蓄积,进一步又会升高血药浓度,形成恶性循环。这就很容易使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水平急剧上升,甚至可达正常水平的10–15倍。
此类药物本身在标准治疗剂量范围内是相对安全的,但其服药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却又与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水平有很大的相关性。当血药浓度过高时,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可能会直接损伤肝细胞,使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ALT 和 AST 就会被大量释放到血液中,使血清中这两种酶的活性升高。如果血药浓度持续处于较高水平,肝细胞就可能出现广泛坏死,引发黄疸、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肝脏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同时,还会引起肌肉毒性反应。当药物在体内蓄积到一定程度时,会干扰肌肉细胞的正常代谢过程,使其内的能量代谢紊乱,影响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患者最初可能仅表现为肌肉疼痛、无力等轻微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被忽视或误认为是其他原因引起的。但随着病情的进展,肌肉损伤会逐渐加重,一旦大量细胞破裂,细胞内成分进入血液,就可能将肾小管堵住,发生危及生命的急性肾损伤。
肌肉细胞破坏还会释放出大量的钾离子,而这又会影响心脏的正常电活动,诱发心律失常,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心脏骤停。

并且,这种相互作用具有“剂量无关性”,即使只饮用一杯约200毫升的果汁或者是半个果肉,都足以对酶活性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哪怕是常规治疗剂量,最后也会相当于超大量给药的体内浓度,极有可能发生中毒反应。由于对药物在体内代谢进程产生的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光靠把吃药时间岔开是躲不开风险的,最安全的做法就是用药期间一点儿都别碰。
所有,美国FDA及多个国际药学机构均都曾明确建议过,正在服用此类药物的应完全避免食用葡萄柚或相关制品,尤其是经过此类酶普代谢的(如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而对于一些经不同酶系代谢,受影响较小的种类(如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出于绝对安全考虑,一般同样建议患者尽量避免食用。

并且在用药期间,也要留意其他柑橘类水果(如青柠、血橙等),它们中也含有少量呋喃香豆素,虽然含量较低、通常不影响药物代谢,但对于肝肾功能不佳或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仍建议谨慎控制摄入量。还有一些中草药(如白芷、白云花、岩前胡等),在联合用药时同样需要特别留意相关禁忌。

2、含酒精类食物
米酒、啤酒、白酒等任何含酒精(乙醇)的饮品及食物,都是此类药物服用者需要严格规避的另一大禁忌。
酒精(乙醇)及其代谢产物,需要通过肝脏中的多种酶系统进行分解和清除。而上面我们有提到,此类药物同样需要依赖肝脏代谢,两者同服自然会加重肝脏代谢负担,竞争有限的酶资源,使药物的清除速率下降。相同标准治疗剂量下,就相当于是在超剂量服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也就更高。

而且,酒精本身具有肝细胞毒性,可破坏线粒体功能、诱发氧化应激与脂质过氧化,直接损伤肝细胞结构。两者协同放大这种肝毒性反应,大幅度增加肝酶(ALT、AST)升高的风险。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甚至是黄疸、肝区疼痛,以及危及生命的急性肝衰竭等。同时,两者同服还会增加肌肉毒性风险,酒精的脱水效应和代谢干扰可影响肌细胞膜稳定性,使此类药物更加容易引发肌痛、肌炎、横纹肌溶解等问题。
所以,在服药期间应该做到滴酒不沾,并不存在所谓的安全剂量,即便是少量也会对药物的吸收、代谢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像一些含酒精的药品(如藿香正气水等)、醪糟、料酒、腐乳等同样应当留意。

3、高脂食物
此类药物的主要作用就是降脂,如果患者自认为有药物进行控制,就不需要限制饮食了,在服药期间仍大量摄入高脂肪食物,自然就会影响到药物的效果。
同时,这类食物不仅会使血液中的脂质水平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它们通常热量还极高,容易引起体重增加,而肥胖本身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像一些炸串、炸鸡等高油脂食物,在高温油炸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丙烯酰胺、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可能加剧身体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此类药物的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所以,在服药期间,患者应该坚持低脂饮食原则,优先选择瘦肉、鱼类、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类食物,并采用蒸、煮、炖或凉拌等健康烹饪方式,最大限度减少油脂摄入和有害物质的生成。

总而言之:要想把心血管疾病控制好,他汀类药物少不了。
不过在吃药的时候,大家可别听那些没有科学依据的谣言,只要方法科学,牛奶照样能喝。但有些东西是真的应该离远点,像葡萄柚、酒,以及高脂肪的食物等。轻则心血管疾病控制不住,重则不良反应可能会成倍增加。
参考文献:[1]方健.阿托伐他汀与这些食物,药物"相克"[J].医食参考, 2022(003):000.
[2]宜华. "服他汀药能吃柚子吗." #i{江苏卫生保健} 4(2019):1.
[3]鲁向楠.与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常常可预防[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4):2.DOI:CNKI:SUN:XXGF.0.2017-0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