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某美发品牌创始人近日在社交媒体公开标价单次剪发费用高达11800元,迅速引爆网络争议。据官方客服回应,该服务仅包含“助理洗头+创始人剪发”两项基础流程,无任何附加项目。更引人瞩目的是,预约需配合创始人(品牌董事长)的档期,且当前排队人数众多,显示其稀缺性营销策略已初步奏效。

天价理发看似荒诞,实则精准锚定高净值人群的消费心理:
稀缺性溢价:创始人亲自服务需“排队候档”,将时间成本转化为身份象征;
圈层社交价值:客户购买的不仅是发型,更是进入特定圈层的“入场券”;
去功能化消费:剥离实用价值后,服务成为纯粹的地位标签,类似奢侈品逻辑。

此次事件折射出美发行业的极端分化:
高端化迷思:各类“总监”“首席”头衔泛滥,价格体系不断上探,试图复制创始人IP的溢价模式;
平民市场崛起:与之相对的是“10元快剪”门店全国扩张,以“不推销不办卡”的极简主义收割大众市场;
服务本质异化:从技术竞争转向身份营销,行业在高端化与普惠化间形成断层。

舆论漩涡围绕三大矛盾展开:
价值质疑:与2008年郑州“天价理发”欺诈事件不同,此次明码标价仍被批“割韭菜”;
市场规律悖论:客服称预约火爆印证需求存在,但公众质疑是否存在虚假营销;
社会情绪投射:在经济下行期,万元剪发成为贫富分化的具象符号,激发集体焦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