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造就了不少风云人物。
石友三,从小兵爬到总司令,却把所有底线都踩在脚下。他曾多次易主,谁给好处就投靠谁,谁挡路就背叛谁。
更荒唐的是,这人当了总司令后不想着为国为民,反而把心思全用在了女人身上,连宋美龄都敢惦记,最终竟落得个被自己亲信活埋的结局。这到底咋回事?
从马夫到"十三太保"1912年,石友三刚20出头。他进了冯玉祥的部队当兵,一开始就是个给长官牵马的马夫。
这人脑子活,嘴也甜,看人下菜碟的本事一流。冯玉祥那时候正是用人之际,看这小伙子机灵,就开始提拔他。
石友三在军队里混得风生水起。他会来事儿,知道长官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打仗的时候也够狠,敢往前冲。就这样,他从马夫升到了班长,又从班长升到了排长。

1920年代初期,他已经坐上了营长的位子。冯玉祥手下有"十三太保",都是跟着他南征北战的心腹大将,石友三就是其中之一。
那些年正是军阀混战最激烈的时候。石友三跟着冯玉祥四处打仗,从华北打到西北。
1924年到1926年间,他已经是团长、旅长级别的军官了。
手底下管着几千号人,在当地也算是说一不二的人物。这时候的石友三,表面上对冯玉祥忠心耿耿,其实心里早就有了别的盘算。

这人有个特点,打仗的时候特别残忍。不管是对敌人还是对老百姓,这人下手都不带犹豫的。部队打到哪里,当地百姓都跟着遭殃。
抢粮食、抢财物,那都是小事。看上谁家姑娘,就直接抢走。
有人反抗的话,轻则打一顿,重则直接杀了。这些恶行在军队里传开后,大家背地里都说这人心狠手辣。
多次易主,典型的“墙头草”1929年,石友三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震惊的事——他背叛了冯玉祥。
要知道,冯玉祥可是他的恩人,把他从一个马夫培养成了手握重兵的将军。
可石友三压根不在乎这些。他看蒋介石那边势力大,给的条件好,就直接带着部队投靠了南京政府。
冯玉祥当时气得不行,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信任的手下会背叛他。
可石友三根本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在他眼里,谁给的官大、给的钱多,就跟谁干。什么师徒情分、兄弟情义,在利益面前什么都不是。

投靠蒋介石还没多久,石友三又觉得不满意了。他跟唐生智联手,掉头反对蒋介石,甚至用炮轰南京。
这事儿闹得很大,把蒋介石气得够呛。可没过多久,形势又变了,石友三又换了一个立场。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这场战争是民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之一,冯玉祥、阎锡山联合起来对抗蒋介石。
石友三看冯玉祥那边人多,又回到了老上司那边。冯玉祥虽然知道这人不可靠,但当时正缺人手,也就收留了他。

关键时刻到了。战争打到最激烈的时候,谁赢谁输就看这最后一把。张学良手握东北军,他站在哪边,哪边就能赢。
石友三又动了心思,他暗地里跟张学良接触,最后在战场上突然倒戈,投降了张学良。
这一下子,冯玉祥和阎锡山的联军立刻崩了盘。几十万大军瞬间溃败,冯玉祥多年的心血就这么被石友三给毁了。
这几年里,石友三的名声彻底臭了。
大家都叫他"倒戈将军",说他是“墙头草”,哪边风大往哪边倒。可石友三自己不在乎,他觉得这是聪明。
抗战时期不抗日,霸占女兵成正事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按理说,这时候大家应该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可石友三想的跟别人不一样。他被蒋介石任命为第181师师长,后来又升到第69军军长。
抗战打响后,他的部队编制越来越大,最后扩编成了第39集团军,他当上了总司令。
这个总司令的位子让石友三飘了。他手下管着好几万人,控制着一大片地盘。这时候他想的不是怎么打日本人,而是怎么保存自己的实力,怎么享受。
石友三在敌后活动期间,悄悄跟日本人搭上了线。他派人去跟日本驻军谈判,表示可以合作。

日本人也乐意拉拢这种有地盘有兵的中国军阀,双方达成了不少秘密协定。
石友三答应不主动攻击日军,日军也不打他的地盘。这种勾当,那就是实打实的“汉奸”行为。
蒋介石那边下了命令,要"防共、限共、反共"。
石友三把这个执行得特别卖力。他在自己控制的地区大肆抓捕共产党员和抗日积极分子。
八路军在敌后搞抗日根据地,石友三就跟八路军摩擦不断,甚至主动挑起冲突。他觉得与其打日本人冒风险,不如打共产党捞好处。

更让人不齿的是他的私生活。
当上总司令之后,石友三彻底放飞自我了。他在部队里强征年轻女子当"女兵",其实就是给他当小妾。
那些被抓来的女孩子,都被强行编入部队。说是训练她们打仗,实际上就是供石友三玩乐。
他手下的军官也跟着学,整个部队乌烟瘴气。
还有个传闻说,石友三一次喝了酒,在一帮手下面前吹嘘,说什么女人他都能搞到手,就连宋美龄他都敢想。

这话传出去之后,所有人都觉得这人疯了。
宋美龄是什么人?那是蒋介石的夫人,国母级别的人物。石友三敢说这种话,足见他狂妄到了什么地步。
这个传闻在正史里没有明确记载,很可能是民间传说或者野史的演绎。
可为什么大家都信呢?因为石友三确实就是这么个荒淫无度、口无遮拦的人。他平时就爱吹牛,什么大话都敢说。
这个传闻流传开来,正好符合大家对他的印象——一个毫无底线、狂妄自大的“色鬼”。
黄河边被活埋的悲剧1940年底,石友三的末日到了。他的部下高树勋是他的结拜兄弟,两人关系一直不错。
可这几年下来,高树勋看清了石友三的真面目。
这个人通敌卖国,祸害百姓,搞得部队人心涣散。最重要的是,高树勋掌握了石友三准备公开投降日本人的证据。
高树勋跟几个军官一商量,都觉得不能再让石友三继续作恶了。可石友三身边警卫森严,想要抓他很难。
他这人多疑,平时出门都带着大批人马,一般人根本靠近不了。强攻的话,肯定会引起混战,到时候石友三跑了就麻烦了。

高树勋想了个办法。他派人给石友三送信,说最近军情紧急,需要商量一下对策,请石友三到河南濮阳柳下屯他的军部来一趟。
石友三没多想就答应了。他觉得高树勋是自己人,不会害他。
12月1日,石友三带着几个贴身护卫到了柳下屯。高树勋客客气气地把他请进了指挥部。
两人坐下来谈事,谈着谈着,高树勋使了个眼色。埋伏在外面的卫兵突然冲进来,把石友三和他的护卫全都控制住了。

石友三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中计了。他开始大喊,说高树勋是叛徒,说自己是总司令,要军法处置高树勋。
可高树勋已经铁了心,他把石友三的罪状一条条列出来:背叛上级、勾结日寇、残害百姓、败坏军纪。这每一条都是死罪。
高树勋和其他几个军官商量,觉得不能拖。石友三在外面还有部队,要是拖久了,他的手下赶来营救就麻烦了。他们决定当天夜里就解决掉石友三。
黄河就在不远处。那天晚上,高树勋的人把石友三拖到了黄河边上。他们在河岸边挖了个坑,把石友三推了进去。

石友三这时候才真正怕了,他求饶,说愿意改,说自己还有用。
可谁还信他的鬼话呢?士兵们一铲一铲地往坑里填土,石友三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彻底没了动静。
就这样,这个作恶多端的"倒戈将军",在黄河边被活埋了。消息传出之后,没有人为他感到惋惜,大家都觉得这是他应得的下场。
《——【·结语·】——》石友三这辈子,把所有能背叛的人都背叛了一遍,把所有能犯的罪都犯了个遍。
从军阀混战时期的“墙头草”,到抗战时期的通敌汉奸,再到最后的荒淫无度,这人把人性中最恶的部分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结局也证明了一个道理:不管你爬得多高,只要失了人心,众叛亲离是迟早的事!
信息来源:
1. 《民国军阀史》,中国文史出版社
2. 《冯玉祥传》,河南人民出版社
3. 《中原大战史料汇编》,中华书局
4.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三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