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牛栏坑肉桂这么贵的茶,为什么还会有涩味?是我的泡法不对吗?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李麻花《1》上周末路过公园,偶然听到一段挺有意思的对话。彼时,一阵风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上周末路过公园,偶然听到一段挺有意思的对话。

彼时,一阵风吹过,从李麻花头顶不知名的乔木上,旋下两片落叶。

我抬头,从树的枝与叶之间窥探蓝天的颜色,蓝绿交织,清丽明净,于是打开相机准备记录。

也正是在这时,两声爽朗的笑声从另一侧的树荫下传来。

转头看去,是两位老伯正对坐着喝茶。

石桌上简单摆着一个保温杯、两个小瓷杯。

收回目光继续拍照,两人的对话也传入耳中。

其中一位用福州话说:“这茶喝着舌头紧巴巴的,不好喝。”

另一位听了,立马用带着点自豪的语气解释道:“歪呀,你不会喝!这是我儿子给我买的牛栏坑肉桂,好茶才有这种感觉!你懂不懂!”

短短两句话,却能分析出不少信息。

“舌面发紧”,说的应是茶汤的涩感,但涩感什么时候成了牛肉的标配?

这恰是茶叶品质一般的表现啊!

《2》

茶圈中,很多人习惯将“舌面发紧”的感觉称为“收敛感”,并把它归为优质岩茶的特征。

但实际上,这不过是由涩味引发的不适感罢了。

这种舌面被束缚、味蕾变迟钝的紧缩感,真让人觉得好受吗?真是优质岩茶才会有的品饮体验吗?

不苦不涩不是茶的说法,已经是很陈旧的观念了。

那个时候,制茶技术有限,茶叶中的苦涩物质难以排出,制成的茶叶才普遍拥有苦涩味。

但如今,不论是岩茶还是其他茶类,制茶技术都已十分成熟。

制茶师们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去除茶叶中大部分的苦涩味。

对正岩茶,尤其是牛栏坑肉桂这样的顶级岩茶来说,香清甘活、岩骨花香,才是它们的代名词。

喝牛肉,喝的是醇厚滋味、香气落水,茶汤咽下后回甘生津,还有清凉感涌现的愉悦感受,而不是舌面紧缩的不适感。

《3》

岩茶涩感重,多半是做青没做好。

茶青采下来之后,要及时进入制茶阶段。

摊晾茶青的场地要够大、够通风,否则,茶青都堆在一起,水分排不出来,就会闷出苦涩味。

又或者,摇青没有摇透,也会加重成品茶的苦涩味。

因为摇青的目的,在于让叶片相互碰撞,破坏边缘细胞,便于茶青走水。

走水不畅,茶叶内部的水分无法带着苦涩味物质顺畅排出,苦涩味便会留在叶片内,后期再怎么焙火,也难以去除。

除此之外,岩茶的山场环境太差、本身含有的苦涩味物质就很多,或者冲泡时闷泡了茶叶,茶汤也会出现明显的苦涩味。

比如公园里用保温杯泡茶的老伯,就可能因此才喝到了苦涩的茶汤。

说实话,山场好的岩茶,其实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苦涩味。

但这种苦涩味,与因为品质缺陷、冲泡失误而产生的苦涩味不同,它们是轻微的,转瞬即逝,会很快化为回甘。

这样的苦涩味,反而能为岩茶的风味增色,是讨喜的。

反观那种一入口就死死钉在舌面上,久久化不开的涩味,就绝对不可能是好岩茶的标志。

《4》

其实,牛肉也没那么难懂。

只要钱包允许,新手完全可以去尝试正宗的牛栏坑肉桂。

因为它的品质出众、品种特征鲜明,新手品鉴起来反而轻松。

辛锐的桂皮香是肉桂的品种香,极具穿透力和辨识度,新手喝过一次基本就不会忘记。

而且,来自正岩山场的牛肉,茶汤的醇厚度毋庸置疑。

温润柔和的茶汤中,沉着桂皮香、花香、果香、木质香等一众香型,茶味均衡,层次丰富。

茶汤咽下之后,回甘来得很快,整个口腔、咽喉都是开阔舒服的。

浓烈刺激、霸道煞口,是茶友们对肉桂、对牛肉最大的误解。

喝过牛肉之后,新茶友们反而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什么才是好茶。

不过,在此也要特别提醒新茶友们,牛肉名气大、产量稀少,价格昂贵。

在买茶之前,一定要多做功课,千万不要盲目下单,以免花了高价还要踩坑。

《5》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饶是福建,也有了入冬的趋势。

挺好,又到了围炉煮茶、以茶暖身的季节。

那位老伯说,会让舌头紧巴巴的茶,新手喝不懂。

其实,这种涩感浓重的茶,饶是品茶无数的老茶客,也未必能喝得惯。

由奢入俭难,若从前喝的都是香清甘活的好茶,又怎么会喜欢浓酽苦涩的劣茶呢?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