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十阙《如梦令》:品宋词小令的风流典雅

宋词的韵律里,藏着千年未散的柔情。而《如梦令》这短短三十余字的小令,恰似江南的烟雨,朦胧间尽是风情 —— 或是少女醉归的

宋词的韵律里,藏着千年未散的柔情。而《如梦令》这短短三十余字的小令,恰似江南的烟雨,朦胧间尽是风情 —— 或是少女醉归的憨态,或是羁旅思归的怅惘,或是春去花落的惋惜。它如同一枚精巧的玉佩,玲珑剔透,每一个字都浸着雅致,每一句都绕着情思,轻轻吟哦,便能让人坠入那片温润的宋时月色里,品出岁月沉淀的风流。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早年生活优渥,居于济南,常与友人泛舟溪亭,尽享青春欢愉。那日夕阳西斜,余晖铺满溪面,她与友人饮酒赏景,沉醉在暮色与荷香之中,竟忘了归途。尽兴之后驾舟返回,却不慎划入藕花深处,层层叠叠的莲叶簇拥着粉白的荷花,将小船环绕。情急之下奋力划桨,“争渡” 声惊起滩头栖息的鸥鹭,白色的翅羽掠过水面,打破了荷塘的宁静。这首词如同一帧鲜活的画,将少女的天真烂漫与自然的生机盎然融为一体,没有刻意雕琢,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未经世事的澄澈与欢愉,成为李清照早期词作中最富生活气息的篇章。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南宋初年,李清照历经家国变故前,仍在闺中享受着平静时光。某个春日夜晚,细雨稀疏,晚风急促,她饮了几杯薄酒,沉沉睡去,晨起时酒意仍未消散。惦念着院中海棠,便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可有受损?” 侍女却轻描淡写答道:“依旧如初。” 她听后不禁轻叹:“你可知晓?经过一夜风雨,定是绿叶愈发繁茂,红花却已凋零稀疏了。”“绿肥红瘦” 四字,将春逝的惋惜藏于寻常问答间,既写尽了花木的荣枯,也暗喻着美好年华易逝的怅惘,字句间皆是细腻的情思与敏锐的感知。

《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

宋・秦观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秦观贬谪期间,春日里见江南景致,触景生情写下此词。黄莺啄食花瓣,红色的花汁在喙尖流转;燕子掠过水面,尾尖点起层层绿波。这般生机盎然的春景,却未能驱散词人心中的愁绪。指尖冰凉,玉笙也透着寒意,即便吹遍《小梅》曲调,将春意尽数融入乐声,心中的孤寂仍未消减。日复一日,春光依旧,词人却如院中的绿杨般日渐清瘦,将怀人之思与贬谪之苦,化作 “人与绿杨俱瘦” 的轻叹,哀而不怨,尽显婉约词风的柔婉与深情。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

宋・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秦观被贬途中,夜宿驿亭,孤枕难眠,遂作此词。漫长的夜晚像流水般深沉,寒风呼啸,驿亭的门紧紧关闭,隔绝了外界的暖意。梦中惊醒时,只见老鼠正窥探着微弱的灯影,寒霜带来的清晨寒意浸透被褥。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耳边忽然传来门外的马嘶声与行人起身的动静,新的一天又将在漂泊中开启。全词以驿亭一夜的所见所闻为引,将谪宦羁旅的孤寂与艰辛融入字里行间,没有直白的抱怨,却让那份漂泊的苦涩如寒霜般沁入人心。

《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

宋・秦观

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

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

无绪,无绪。帘外五更风雨。

暮春时节,秦观客居孤馆,见春光逝去,心生怅惘。池塘边的春色不知去往何处,眼前只剩漫天飞舞的落花与柳絮,带着春尽的萧瑟。孤馆寂静无人,梦中回到月光下的堤岸,那条通往故乡的路清晰可见,醒来却只剩空寂。满心无措,愁绪难遣,此时帘外传来五更的风雨声,更添几分凄凉。词人将对春逝的惋惜、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无奈,都藏在这 “无绪” 的叹息与风雨声中,哀婉动人。

《如梦令・有寄》

宋・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

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元祐元年,苏轼自杭州知州任上被召回京,任翰林学士,居于玉堂。虽身处朝堂高位,他却时常怀念在黄州东坡的闲适生活。于是写下此词,托人向东坡传达心意:如今身在玉堂深处,远离了东坡的自在,自离别后,怕是再无人踏足那片土地,大雪覆盖小桥,早已无路可寻。心中反复默念 “归去”,渴望回到东坡,看江上落下一犁春雨,滋润田间的庄稼,重拾那份躬耕的平静。全词淡雅自然,无一字雕琢,却将对仕途的疏离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化作一缕清风,拂过人心。

《如梦令・自净方能净彼》

宋・苏轼

自净方能净彼,我自汗流呀气。

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

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

元符三年,苏轼遇赦北归,途经广州时恰逢浴佛节。彼时他历经贬谪磨难,心境愈发通透,遂作此词寄寓人生感悟。词中写道,唯有先净化自身,才能净化他人,浴佛时汗水直流,气喘吁吁,却也乐在其中。他寄语前来浴佛的人,不妨将肉身当作游戏的载体,不必过分执着。“但洗,但洗” 的反复叮嘱,既是对浴佛仪式的呼应,更是对人生的顿悟:如同沐浴般洗净尘埃,以豁达的心态面对世间万物,俯身拥抱人间的一切悲欢。全词透着苏轼 “得于自然,游戏三昧” 的人生观,轻松洒脱,不落俗套。

《如梦令・春思》

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元丰年间,苏轼被贬黄州,在东坡筑雪堂居住,亲手栽种堂前桃李。后来离开黄州,他仍时常怀念那段时光,遂作此词。词中遥想当年亲手种下的桃李,如今已枝繁叶茂,绿荫浓郁,挂满青色的果实。帘外的百舌鸟在五更时分啼鸣,惊醒了春日的睡眠。仿佛有人在耳边轻声呼唤 “居士,居士”,提醒着不要忘记东坡的小桥流水,那片曾给予他慰藉的田园。表面上是怀念雪堂的生活,实则是排遣对仕途经营的厌腻,字里行间满是对简单自在生活的向往。

《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宋・向子諲

谁伴明窗独坐。和我影儿两个。

灯烬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好个凄凉的我。

靖康之变后,向子諲因反对议和被贬,晚年隐居临江。某个孤寂的夜晚,他独坐窗前,唯有影子相伴,遂作此词。“谁伴明窗独坐” 的问句,道尽独处的落寞,起初以为还有影子相随,可当灯烛燃尽想要入眠时,连影子也消失不见。“无那,无那” 的叹息中,满是无法排遣的凄凉。全词以极简的笔触,将孤独写到极致,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让那份身处乱世的孤寂与无助,如寒夜的月光般清冷动人。

《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

宋・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严蕊是南宋初年的歌妓,才思敏捷,常与文人雅士唱和。春日里见一种红白相间的花儿,既非梨花也非杏花,遂作此词描绘其独特风姿。花儿白白红红,在春风中绽放,别有一番风情。词人忽然想起曾在武陵(暗指桃花源)微醉时见过相似的景致,那份美好与朦胧,至今难忘。全词清新明快,将对花儿的喜爱与对美好过往的追忆融为一体,透着歌妓身份背后难得的雅致与灵动,没有丝毫艳俗之气,反而如春日朝露般纯净。

宋词的韵味,藏在《如梦令》的短章里,藏在那些或欢愉或怅惘的情思中。它如同一扇小小的窗,推开便能看见宋时的月色、江南的烟雨,以及词人们鲜活的心境。无论是李清照的少女情怀,苏轼的豁达通透,还是秦观的婉约愁思,都在这三十余字的小令中静静流淌,历经千年仍未消散。当我们再次吟起这些词句,仿佛能穿越时光,与古人共赏那片月色,共品那份风流,让心灵在典雅的韵律中,寻得一份久违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