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 | 何玺
排版 | 叶媛
鸿蒙生态进入发展新阶段!
日前,华为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在内部信中宣布,“搭载鸿蒙5的终端设备突破2300万台”,迈过了最关键的生死线,并豪言“三分天下有鸿蒙其一”。
鸿蒙迈过关键生死线的背后,华为都做了什么?鸿蒙生态建设接下来会如何做?全球操作系统未来又将如何发展?
我们一起来看看。
01
鸿蒙跨越“关键生死线”的背后
余承东称2300万设备为“最关键的生死线”,这并非夸张。在操作系统领域,有一个公认的“生死线”——只有达到一定用户规模(临界点通常在2000万至3000万活跃设备之间),才能吸引开发者持续投入,形成良性循环。余承东也曾坦言,“构建一个操作系统的生态,比开发一个操作系统难得多,难度超乎想象。”
历史上有太多失败案例。从诺基亚塞班到微软Windows Phone,再到三星Tizen,这些系统的折戟沉沙,大多并非因为技术短板,而是受困于应用生态的匮乏。
如今,鸿蒙迈过这一门槛,意味着它已是真正具备商业生命力的操作系统。
鸿蒙的2300万终端的跨越并非偶然,而是鸿蒙团队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结果。
余承东在内部信中回顾,在缺乏成熟经验可循的情况下,团队凭借“敢为人先”的精神完成了生态建设的初步布局。
有人主动请缨与伙伴建立联系,有人积极听取意见并提供工具支持,有人在开发现场身兼数职以加快应用上架速度,还有人成为第一批体验官并推广鸿蒙系统。这种跨部门协作形成的强大合力创造了独特的“鸿蒙速度”。
数据显示,华为仅用8个月实现鸿蒙5从0到1000万台的突破,又在2个月内突破2000万台。这种扩张速度在操作系统发展史上罕见。
到2025年,鸿蒙在中国手机系统市场占有率高达19%,超越iOS的17%。这一数字背后,是无数华为员工日夜奋战的成果。
鸿蒙生态建设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为了推动鸿蒙生态建设,华为做了很多务实的事情。比如,为了让开发者能快速开发鸿蒙应用,华为专门开发了大量的“转化”工具,可以让开发者基于自己的安卓应用。此外,华为还推出了“样板间”模式,以方便开发者复用代码,提升开发效率。面向用户,华为更是投入了大量资源去提升用户体验。
如今,鸿蒙生态已从“适配”阶段进入“创新”阶段。前不久发布的鸿蒙6,更实现了从“可用”到“好用”的关键跨越,发布后24小时内升级量达300万次,刷新历史纪录。
官方数据显示,鸿蒙6相较鸿蒙5整体流畅度提升15%,升级后续航时间最多增加51分钟,带来了更加流畅跟手的操作体验。鸿蒙智能体框架首次将AI能力系统化嵌入操作系统底座,用户通过一句语音指令即可完成复杂任务。比如用户可以通过携程AI行程助手、大麦智能体4,蚂蚁健康管家、讯飞晓医等轻松搞定旅行攻略、值机选座、挂号就医等生活小事。
鸿蒙6还带来了更智能的主动安全防护,星盾安全架构再升级,从底层内核到应用生态进行颠覆式安全创新。据报道,截至2025年9月,99%的鸿蒙应用已支持鸿蒙首创的安全访问机制。HarmonyOS已经拦截了超过240亿1次不合理的权限索取。全新的AI防诈,支持亲情防诈,更好地帮助用户和家人防范诈骗风险。
全新的鸿蒙星河互联架构,连接更强,感知更强。鸿蒙6支持手机一碰多分享与一碰多游戏组队,60+应用支持碰一碰,甚至手机与电脑轻轻碰一碰也可以分享文件、视频、图片等各种精彩内容,跨设备手眼协同再升级,更方便好用。
鸿蒙6还带来了“秒启秒开秒加载”,应用启动速度、页面切换速度、内容加载速度显著提升。同时,分屏体验、视频拍摄、长时间游戏、高清直播等高频场景的性能体验大幅提升。
更值得关注的是,鸿蒙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国内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入鸿蒙阵营,腾讯、阿里、字节等头部企业成为排头兵。截至目前,TOP 5000应用已实现覆盖,可满足用户99%的使用时长。
2025年5月,鸿蒙电脑亮相,完成了从手机到电脑的全场景闭环。
从2019年初亮相到2300万原生鸿蒙终端,鸿蒙跨越“关键生死线”的背后,是鸿蒙人不怕困难,敢为人先,合力共建的成果。
02
鸿蒙生态建设接下来会如何做?
尽管鸿蒙生态已经跨过“关键生死线”,但华为高层仍保持清醒。
余承东在内部信中表示:鸿蒙生态正循环的飞轮开始稳健地转动起来。但鸿蒙要想活得好,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很多工作要去做。
当前,鸿蒙生态建设新阶段确实还面临不少实际问题。
首先是生态规模的挑战,这主要表现在应用数量和质量上。当前的鸿蒙OS,虽然微信、支付宝等头部应用已适配,满足了用户大部分日常需求,但大量垂直领域(如特定医疗、教育软件)和个性化应用(“长尾应用”)仍处于缺失或功能不完善的状态,对比安卓/iOS的百万级应用,存在巨大差距。这影响了生态的多样性和对特定行业用户的全方位服务能力。
开发者生态方面,当前鸿蒙开发者数量对比安卓/iOS还有不小差距。部分中小开发者因学习新语言(ArkTS)、重构代码的成本而持观望态度。
其次是用户体验方面的挑战,这主要是表现在用户对鸿蒙应用从“可用”到“好用”的追求。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就指出,鸿蒙生态虽“基本好用”,但部分应用“毛细血管级”功能不完善,可能影响少数用户的核心体验;然后是跨设备协同方面需要持续优化。尽管鸿蒙6提升了多项能力,但多设备协同的稳定性、功耗控制等细节仍需打磨。
此外,鸿蒙在市场竞争与成本方面也面临挑战。
面对鸿蒙生态建设发展新阶段的“困难”,余承东指出:鸿蒙生态要想走得远,必须快速转变思维。为此,余承东在内部信中要求团队以谦卑心态站在伙伴和开发者角度思考。并在内部信中提出了鸿蒙生态的三大文化导向:“开放利他、体验至上、长期主义”。
这十二个字可以看做鸿蒙生态健康发展,未来建设的方向指引和核心逻辑。
先说“开放利他”。它要求团队彻底摒弃零和博弈的封闭思维,从“我要赢”转变为“我们一起赢”。如上文所言,当前鸿蒙应用生态在数量,尤其是中长尾应用的覆盖上仍有不足。通过践行“开放利他”,鸿蒙能有效吸引广大开发者,避免生态出现“头部繁荣但基础应用匮乏”的局面,这是也是鸿蒙实现规模化扩张和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在看“体验至上” 这并非口号,而将是鸿蒙产品迭代的核心指标。或者说,鸿蒙的“体验至上”直接回应了用户对“好用”的终极期待。余承东在内部信中特别提到鸿蒙6的AI一键成片、亲情防诈等功能获得市场好评,表明鸿蒙开始在用户体验细节上寻求突破。这要求团队必须深入理解用户在各场景下的真实需求,将用户反馈作为迭代的核心输入,驱动系统持续优化。
此外,“体验至上”还体现了鸿蒙对开发者体验的重视。华为提出“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带给开发者”,通过提供更完善的开发工具、清晰的文档和活跃的技术社区,显著降低开发门槛。良好的开发者体验能激发创新,最终通过更优质的应用反哺用户体验,形成开发者与用户体验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再说“长期主义”,和体验至上一样,长期主义对鸿蒙而言,绝非一句口号,而是鸿蒙在操作系统这场“马拉松”中保持战略耐心的压舱石。合作伙伴和开发者最担心的是生态规则朝令夕改。长期主义就是给大家吃定心丸,让合作伙伴有明确的预期,敢于进行长期投入。
总的来说,“开放利他、体验至上、长期主义”这十二字方针,共同构成了鸿蒙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逻辑。它指引鸿蒙在激烈行业竞争中以共赢思维团结伙伴,在用户体验上追求极致以赢得人心,并以足够的战略耐心面向未来构筑坚实根基。
03
三分天下有其一!鸿蒙打响“去中心化操作系统战争”
在内部信的最后,余承东表示:2300万还仅仅是起步,下一步就是尽快实现4000万、6000万、上亿用户覆盖,三分天下有其一!
“三分天下有鸿蒙其一”,这不仅是余承东的自信,更是鸿蒙在关键节点面向全球操作系统的行业宣言。
从2019年鸿蒙初启时的质疑不断,到2025年全球市场份额稳居4%,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鸿蒙的崛起已是事实。
全球市场看,鸿蒙与安卓和iOS的差距依然明显。2025年第二季度数据显示,安卓以79%的全球市场份额稳坐头把交椅,iOS以17%位居第二,而鸿蒙的份额为4%。
这4%的数字背后,却隐藏着极具深意的市场格局。在中国市场,鸿蒙已连续六个季度超越iOS,成为中国第二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与安卓和iOS不同,鸿蒙是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从诞生起就为万物互联而生。
“三分天下”的野心背后,鸿蒙正在打响“去中心化操作系统战争”。
当安卓和iOS还在努力弥补跨设备协同的短板时,鸿蒙已实现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等设备的无缝连接。华为的“分布式软总线”技术让多设备可以共享硬件能力,如调用摄像头、算力或屏幕资源。
在鸿蒙6中,互联互通能力进一步升级。在华为最新发布的MateBook Pro上,我们已经看到鸿蒙系统带来的跨设备协同体验——电脑和移动设备可以共享鼠标、键盘等外部设备,后台直接跨设备共享数据。
在系统级AI布局上,鸿蒙也展现出前瞻性。华为已经设立AI Agent技术特别工作组,致力于将AI与操作系统进行“深度融合”,而非简单的“外挂式”合作。
华为也在积极推进开源鸿蒙项目,截至目前,开源鸿蒙已汇聚超过9200名社区贡献者,累计贡献代码逾1.3亿行。开源策略有望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鸿蒙生态,推动其向更高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据权威机构研报,未来五年,终端操作系统将加速向智能化演进,从当前的任务辅助型智能,逐步升级为理解用户意图、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意图驱动型智慧工具。
也就是说,万物互联时代,操作系统不再仅仅是设备之间的附属品,而是连接万物的数字骨架。鸿蒙的分布式架构设计,恰恰契合了这一趋势。
这种架构优势,让鸿蒙有可能在全场景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数据显示,华为智能穿戴产品发货量已经达到1.3亿台,保持中国智能手表市场第一的位置。在智能汽车领域,问界等品牌搭载的鸿蒙座舱系统也已获得市场认可。
从中国市场到全球市场,鸿蒙面前的路依然漫长。但“三分天下”从来不是简单的数字均分,而是差异化的价值主张。鸿蒙的崛起,正打破西方对底层软件生态的垄断,为中国乃至全球开发者提供第三种选择。这种选择权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随着开源鸿蒙6.0版本的发布,其在系统能力、开发效率与生态适配方面实现显著跃升。未来三到五年,鸿蒙有望在“中国市场为基,全场景为矛”的差异化竞争策略下,真正实现与安卓、iOS三分天下的格局。
回望鸿蒙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万物互联理念,到如今覆盖超过10亿台设备的生态系统,华为用五年时间走完了操作系统从0到1最艰难的路程。
真正的“三分天下”,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生态繁荣度的竞争,是用户体验的竞争,更是未来技术走向的竞争。在这个意义上,鸿蒙已经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它的未来,值得期待。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