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我陪1000位宝妈踩过坑:比起“教孩子”,做好这3件事更管用

上周后台收到一条宝妈的留言,看得我心揪:“盯着娃写作业到凌晨1点,钢笔摔了三次,他哭我也哭——明明是为他好,怎么就把日子

上周后台收到一条宝妈的留言,看得我心揪:“盯着娃写作业到凌晨1点,钢笔摔了三次,他哭我也哭——明明是为他好,怎么就把日子过成这样了?”那一刻我正对着自家娃画得歪扭的算术题叹气,突然发现:咱们宝妈不管读多少育儿书,一到“辅导作业”“孩子不配合”的现场,还是会慌了手脚。

作为深耕育儿领域的自媒体人,我曾经以为自己的使命是“给答案”:整理早教清单、筛选绘本、总结挑食技巧。直到一次直播,一位爸爸连麦说“按你说的方法陪娃读绘本,他还是坐不住,是不是我家娃有问题?”我才猛然醒悟:比起“标准答案”,咱们宝妈更需要“能落地的小办法”——毕竟道理听再多,不如当下能用一次。

去年夏天遇到的一位宝妈,情况特别典型。她的娃3岁还不会说完整句子,奶奶急得天天逼娃背唐诗,宝妈偷偷私信我:“娃就爱蹲在地上看蚂蚁,能看半小时,我该阻止吗?”相信很多宝妈都有过类似纠结:怕“浪费时间”,又怕逼急了娃更抗拒。这里给大家一个亲测有效的两步法,当时我让她这么做:

1. 先“加入”不“打断”:别催“快起来”,蹲下来陪娃一起看,哪怕只是安静待着,娃会觉得“妈妈懂我”;

2. 用“娃的语言”搭话:不说复杂的话,就用他熟悉的事举例,比如“你看蚂蚁搬饼干屑,像不像你早上抱积木回玩具箱呀?”

三个月后,宝妈发来视频:娃指着蚂蚁窝,清清楚楚说“妈妈,蚂蚁回家吃饭了”。原来咱们以为的“没用的事”,恰恰是帮娃开口的钥匙。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整理留言时,我发现很多宝妈都踩过“专注力”的坑:买了一堆益智玩具,娃却只爱啃纸箱、拆快递盒。有位宝妈跟我吐槽“感觉钱全白花了”,其实不用急,陪娃玩纸箱的3个小技巧,比玩具管用:

• 顺着娃的想象来:娃说纸箱是“城堡”,你就当“要敲门的公主”,别纠正“这是纸箱”;

• 加一点小互动:比如娃把纸箱当“汽车”,你可以说“乘客要上车啦,能开慢一点吗?”;

• 不催“玩出花样”:哪怕娃只是把纸箱翻来翻去,也别逼他“搭个房子”,专注的过程比结果重要。

后来这位宝妈反馈:“娃能专注玩一小时,还会自己编‘汽车送小熊去医院’的故事”。其实专注力不是“练”出来的,是咱们不打扰,娃自己“长”出来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自己也犯过错。儿子刚上幼儿园时,我每天接他都问“今天有没有听话?有没有吵架?”他总说“忘了”。相信很多宝妈都有这种感受:明明想关心,却聊不下去。后来我换了个**“开心提问公式”**,特别好用:先说具体场景+问细节,比如“今天在幼儿园玩积木了吗?搭了什么呀?”或者“有没有什么好玩的事,跟妈妈分享一个?”

就这么一改,娃眼睛立马亮了,絮絮叨叨讲半小时“和小明搭了很高的塔,老师还拍了照片”。原来不是娃“忘了”,是咱们的问题里藏着“查岗”的感觉,娃自然不想说。现在每天睡前聊“开心三件事”,成了我们的固定仪式,不仅拉近了距离,还帮娃学会了表达。

做育儿自媒体越久,越明白:咱们宝妈要的从不是“完美方法”,而是“有人懂我,还能告诉我下一步怎么做”。育儿路上没有“标准答案”,但有“少走弯路”的小技巧——比如娃发脾气时,先蹲下来问“是不是不舒服?”而不是先骂“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娃做不好时,先夸“你刚才试了两次,已经很努力了”,而不是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些小小的改变,比任何育儿书都管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次收到宝妈说“按你说的做,娃不抗拒写作业了”“我不那么焦虑了”,我都特别感动。其实我不是“老师”,只是和大家一起踩坑、一起成长的“同行宝妈”。接下来我会多分享“娃拖延怎么办”“吃饭不挑食小技巧”这类实用内容,也特别想听听你的故事——如果你正被某件育儿事困扰,或者有自己的小妙招,欢迎在后台留言。

咱们一起抱团取暖,不做焦虑的宝妈,只养开开心心的娃。下次想先聊“孩子不肯睡午觉”还是“写作业磨磨蹭蹭”?评论区告诉我,优先安排!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94
用户10xxx94 4
2025-11-01 17:16
写作业磨磨蹭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