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作品或社交场合中,常听到有人提及“床笫之欢”这个成语。
可十个人里有九个,一看到 “笫” 就顺口读成 “dì”,跟 “门第” 的 “第” 一个音,甚至写的时候也直接写成 “床第之欢”,把俩字彻底弄混。但你知道吗?这不光读错了音、写错了字,连成语原本的意思都跑偏了。
那“笫” 到底该咋读?为啥是 “床笫” 搭配,床笫之欢是什么意思?我们今天这篇文章,就来给大家答疑解惑,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些许帮助。

为啥这么多人读错?因为这个音在平时说话里太少见了,也就 “床笫”“笫席” 这几个固定词里能用着,不特意记还真容易搞混。《说文解字》里就写着:“笫,床箦也。从竹,姊省声”。“姊省声” 啥意思?就是说 “笫” 的读音跟 “姊”(zǐ)相近,这就进一步确认了 “zǐ” 这个读音没毛病。
再看 “笫” 的字形,它是上下结构,上面是 “竹” 字头,下面是 “姊” 字省掉了 “女” 字旁。看到 “竹” 字头,咱就能猜出来,它原本肯定跟竹子做的东西有关。
“笫,床箦也”。“箦” 就是竹做的床席, “笫” 本来的意思就是铺在床榻上的竹席,后来也泛指床榻上的铺垫物,比如草席、苇席这些。

《周礼》里记载“掌王之燕衣服、衽席、床笫”,这里的“床笫”指的是帝王的床榻和竹席。后来随着语言慢慢变化,“床笫” 的意思就变了,从具体的物件,慢慢引申成床榻所在的私密空间,特指卧室或夫妻的起居场所。
为啥会这样?
因为床榻是古人休息、独处,还有夫妻相处的核心地方,时间长了,“床笫” 自然就和 “私密生活” 挂上钩。明白了“床笫”的含义,“床笫之欢”的意思就清晰了。字面上看,它指的是“在床榻这个私密空间中获得的欢愉”。
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夫妻间的亲密关系,也包含在床榻上休息、放松、读书闲谈的惬意。在古代农耕社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基本生活节奏。夫妻白天各忙各的(男耕女织),晚上才是真正“在一起”的时光。
古人天黑后没有现代人丰富的夜生活,夫妻回到房中,躺在床上,是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

《浮生六记》里,沈复和妻子芸娘就写过:“每晚饭后,芸必煮茶,与吾对坐榻上,说今日所见所闻,或论诗论文,或调笑解颐。”这种“床笫之欢”,更多是夫妻间心灵的契合,那种踏实和温暖,才是古人眼中最珍贵的“欢”。
当然生理层面的“欢”也是其中一部分。古人讲究“发乎情,止乎礼”,对私密话题尤其克制。“床笫”二字,既点出了场景,又不越界,不直接说“夫妻同房”,而是用“床榻上的欢愉”委婉表达。
就像现在人们常说的“二人世界”,点到为止,既尊重隐私,又保留了意思。

毕竟夫妻同心,齐力断金,才能让门庭兴,万事旺。您说是不是?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