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抗高血压药有很多种,下面介绍最常用的四大类,又称“A、B、C、D”,以及一种新的抗高血压药。注意,要根据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来选择抗高血压药。

首先,先来说说血压是如何升高的。
到目前为止,高血压的病因并不完全明确,通常认为,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但血压变化的机制,也就是血压升高和降低的相关因素,已经明确了。

血压就是血管内的压力,心脏运行起来就像一个泵,它通过收缩泵出血液。
1.如果心脏收缩的强度太大,泵出去的血液充满了速度和能量,血管内的压力就会升高。
2.如果今天本来要泵1吨水,结果泵了2吨,那就是血容量太多,这样血压也会升高。
3.如果血管比较细或血管内阻力大,那血管内的压力也会升高。
打个比方,拿一个气泵给轮胎充气,这个气泵是非常厉害的高压气泵,轮胎的压力就容易过高。也有可能气泵不是很厉害,但充的气太多了,轮胎的胎压也会升高。或相同量的气充到一个大轮胎里正好,结果充在一个小轮胎里,或车太重把轮胎压扁了,再充进去同样的气,这个轮胎的压力就非常大了。

针对这些机制,就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降压原理有降低心脏的工作强度、减少血管里的血液、舒张血管、增大血管腔、减少阻力等。
然后,根据不同机制选药。

首先,从最早发明的药物D说起,D代表利尿药。
利尿药就是增加尿量的药物,小便排出以后,人体内的血容量就减少了。D适合口味比较重的高血压患者及老年高血压(收缩压高、舒张压不高)患者。常用的利尿药有氢氯噻嗪、呋塞米、托拉塞米等。
口味比较重的人血管内的血液容易出现水钠潴留,就好像打开的盐瓶子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吃进人体的盐分一多,盐中的钠离子就会使血容量增多,导致血管壁压力增大。使用利尿药,通过肾脏排掉血管里多余的水分,血压也就正常了。
但利尿药也有很多缺点。第一,它会影响人体尿酸的排泄。有些人喜欢大吃大喝,尤其是山珍海味,这样的人使用利尿药会引发痛风。所以,痛风患者是绝对不能使用利尿药的。第二,长期使用利尿药也会对糖代谢和脂代谢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对血糖不太稳定或高血脂患者是不利的,甚至还会影响男性的性功能。所以,目前利尿药一般都作为辅助用药,且剂量逐渐减少。

注意,新型利尿药吲达帕胺除了有利尿作用外,还有类似钙通道阻滞剂的作用,使利尿药在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中地位又有了新的提高。
再来说说C,C代表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是一类直接舒张血管的药物,好比让小轮胎变大,血压就能降下来。此外,它还可以解除血管痉挛。
这类药物的发展历史也很漫长,早先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作用的靶点比较多,除了降血压以外,还会对心脏及肠道等起抑制作用。虽然说一举多得,但若患者只有高血压而没有其他疾病,这类药物用起来不良反应可能会比较大。
但经过科学家们的探寻,终于找到了只针对血管起效而不影响心脏的钙通道阻滞剂。这类药物俗称“地平类”,包括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莫地平、尼卡地平、拉西地平、非洛地平、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等。这类药物的好处在于,无论对哪类患者,效果都很好。
它是通过舒张血管起效的,降血压的效果比较确定,不像其他类型的药物,针对某一人群效果很好,对另一人群效果就很差。地平类药物一般用于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这类患者血压升高的特点是收缩压高、舒张压不高,地平类药物降低收缩压的效果比降低舒张压的效果更好,也没有特别大的不良反应。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由舒张血管引起的面部发红、牙龈增生、心率加快、踝部水肿等。有一点需要注意,这类药物一定要吃长效制剂。

接下来讲B,B代表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是交感神经受体,刺激β受体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激动、亢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而血压高、亢奋时间长,对人体是有害的。所以,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让血压降低、心率减慢,也就是让心脏泵血的力度小一点,这就是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制。
从上述机制可以看出,β受体阻滞剂很有针对性,不像C,适合所有人。如果本来就不容易兴奋、心率不快的人服用这种药,就没什么作用;一般比较容易兴奋的人适用。
有两种人就不适合服用β受体阻滞剂:第一种是心率慢的人,如传导阻滞、心动过缓者,服用后心率会变慢;第二种就是哮喘患者,因为这类药可能会诱发哮喘。
β受体阻滞剂包括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只要是“洛尔”,就是β受体阻滞剂。

最后说A,A代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是让血管紧张素效果变差的药物。
血管紧张素,顾名思义,就是人体分泌的可以让血管紧张起来的激素。人体在需要紧张起来的时候,就会分泌血管紧张素使血压升高,人就精神起来了。但如果在休息的时候血管紧张素还是很高的话,血压就会一直持续不下。这时候需要让血管放松,让血管紧张素分泌减少,或就算血管紧张素浓度高也发挥不了作用。
减少血管紧张素分泌的药物即ACEI,主要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不让血管紧张素发挥作用;而拮抗血管紧张素受体的药物叫ARB,就算血管紧张素再多也发挥不了作用。
总而言之,A代表的药物就是不让血管紧张素影响血压。由于A代表的药物牵涉人体内分泌,所以最大的作用就在于其对心脏、血管、肾脏的保护作用。除了降血压的效果以外,A代表的药物还有保持血管弹性和延缓肾脏、心脏衰退的作用。
说到这类药物,不得不提到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其是由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和ARB类药物缬沙坦组成的化合物,即缬沙坦的复方制剂。脑啡肽抑制剂可以加强利水、利钠的作用。所以除了具备A代表药物的降血压作用以外,它同时具有D代表药物的利水、利尿作用,特别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这是目前临床上非常热门的一类抗高血压药。
正是由于A代表药物跟内分泌相关,所以对于血管紧张素浓度比较低的人,这类药物的效果就比较差;同时这类药物对有色人种的效果更差一些。另外,对于高盐饮食人群,这类药物的效果也较差。所以,市面上有很多复方制剂,如A代表药物加上D代表药物,效果就会变好。因为高盐饮食容易让人水钠潴留,加一点利尿药排钠、利尿,就能降血压。
注意,有两种人是不适合服用A代表药物的:第一种是孕妇,因为此类药对胎儿有致畸作用;第二种是严重肾衰竭患者,这类药物对早期的肾功能减退有好处,但到了晚期,就没有作用了。
ACEI类药物俗称“普利类”,包括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雷米普利等。ARB类药物俗称“沙坦类”,包括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缬沙坦、氯沙坦、坎贝沙坦等。

A、B、C、D这四类药
是不是可以随便挑一种
根据合并的其他疾病,高血压的治疗有优选方案,如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优选A代表药物,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最优,其次是ACEI;合并糖尿病或蛋白尿的患者,优选A代表药物中的ARB类药物;心率偏快的患者,优选B代表药物;合并脑卒中的患者,优选C代表药物。
根据年龄,也有优选方案,以60岁为基准划分为两组:60岁以下的人先用A代表药物;如果年龄超过60岁,先用C代表药物。
这几类药物常需要搭配使用,道听途说乱换药是很不好的,因为高血压患者中只需要服用一种药就能控制血压的人只占27%,也就是有73%的高血压患者需要食用两种及以上的药物进行搭配。上文已经说过C和D代表药物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比较好,而A和B代表药物对激素水平比较高的年轻人或舒张压高的人比较好。联合使用A+C、A+D、C+A、C+B都是不错的联用方案。如果血压还降不下来的话,可以三种一起用,A+C+D,这样效果就会更好。
最后说一点,医生最怕的不是无知的患者,而是一知半解的患者。所以,大家对抗高血压药要有一点了解,这样可以对医生的医嘱心里有数。一旦患上了高血压,还是要请医生来开处方,制订治疗方案,不要自作主张!
内容来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心脏使用说明书》
本书著者: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 崔松
声明:本材料仅供疾病认知教育使用,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推荐具体治疗方案,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
注意:本文封面图片和文内图片均来自版权图库,转载时请注意,避免侵权。
图书质量问题反馈
电话:010-59787234
邮箱:zhiliang@pmph.com
点击本行文字,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