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第二年,他们结婚了。从校园牵手,到步入婚姻的殿堂,用当时流行的一句话说,叫“他们的爱情终于修成了正果”。结婚次年,孩子出生了,女人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喜悦中,虽然怀孕期间那么辛苦,虽然带孩子依旧很累,或许这就叫“甜蜜的负担”吧。
孩子一周岁后,女人重回职场,不知道是她的气场感染了别人,还是咋的,主管跟其他同事介绍她的时候,总喜欢说“她有个特别幸福的家庭,她老公非常爱她。”虽然听着有点别扭,毕竟既入职场,就不太喜欢被打上“家庭”的标签,她的价值应该在其他方面得到体现,但是她也不想反驳别人,人家可能只是想夸一下,她是个幸福的女人。
两年后,一家人商量买房,女人第一次感到不悦,因为,这件事没人跟她商量,女人觉得,以他们现在的经济基础,要在北京这样的超一线城市买房,哪怕付个首付,也得去借钱,而她,特别不想借钱。但是,一家人兴致勃勃,又考虑到孩子上学的问题,她不想成为众矢之的,也就默许了。
于是,他们自己出了三分之一,哥哥姐姐一起借了六分之一,公公婆婆借了一半,最终凑齐了首付。既然决定了要买,那就开心一点吧。男人带她去看了下,他们选上的那套房。那是一个有着20年房龄的老小区,芸黄色夹着电视灰的外壳,透着陈旧的气息。男人兴奋地给她介绍着,这是学区房,而且交通方便,公交站就在小区门口,离地铁站也不到一千米。
她只是看着房屋后那棵有年代感的松树发了呆,她喜欢这棵树,却不能由衷地喜欢这里,倒不是因为房屋陈旧,而是因为,这里可能是她今后几十年要住的地方,可是,却不是她选择的。
想到刚来北京的时候,他们住的是平房,但是她亲手布置每一个角落,甚至把不用的坚硬的泡沫盒子,粘上壁纸做成凳子,那一刻,幸福在她眼里,全部具象化了,就连戴着帽子站在过道做饭时,照射在她脸上的阳光都是可爱的。
签合同那天,女人高高兴兴地跟着丈夫和公公一起去了,一切谈妥后,就等签字了。公公突然把男人叫了出去,不多久,他们回来了,男人脸上带着一丝不悦地说道:“要不你就别签字了。”女人的笑容瞬间僵住了,她不解地问道:“为什么呀?”男人不假思索地回道:“两个人签字麻烦,以后办理业务不方便。”她拼命压抑内心的慌乱和委屈,说道:“有什么不方便的。”
那一刻的心寒,让她从爱情虚幻的泡沫里彻底清醒,那个她曾经深爱的男人,如今让她觉得陌生无比,只剩下一旁站着的被动看热闹的女工作人员和站在门口眼巴巴瞅着这边的公公。
她拿起笔,不由分说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笔尖落在合同上的一刻,她心里完全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冰冷的清醒,她知道,这张她“没有资格”签字的购房合同,将成为她人生中最昂贵的一课,她终于明白,她当初裸婚时的一腔孤勇,感动的只有她自己。婚姻从来不是谁的救赎,合同上歪歪扭扭的字迹充满了嘲笑。
从此以后,她努力工作,拼命提升自己。她在工作之余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哪怕在工作最忙最累,写论文写到崩溃的时候,都没有想过暂时放弃工作。她考取教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还学习理财的知识,让自己的财富升值。当她不再渴望“被认可”,而展现出“被需要”时,自从买房后,再也没有给她上交过工资的男人,再一次主动地、心甘情愿地将工资打给她管理。
渐渐地,他们还清了欠款,买了车,重新装修了房子,还提前还了部分银行贷款,公公大病治愈,她也二话不说拿出了自己的积蓄。
如今,她终于明白,她当年在房产证上争那半个名字,是为了争一口气的话,那么后来,让自己变得强大,则是在给自己争一辈子的话语权。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女主人的经历告诉现代女性:永远不要试图在关系里乞求权利,你要做的,是让自己变得足够重要(重要到无法被忽视),因为婚姻从来不是谁的救赎,独立的自我才是!
备注:本文由作者原创撰写,文中配图由AI工具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