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芒果
编辑|芒果
2025年11月1日,商务部发布通知,允许符合条件的车企采购芯片时不受出口限制影响,这是为了稳定市场情绪,让汽车生产能够继续推进,然而仅仅两天后,荷兰安世半导体便声称其在东莞的工厂无法保证供货,将中断芯片供应,安世半导体没有提到自身控制晶圆供应的问题,反而把责任推给位于中国的工厂。

荷兰的做法其实很常见,他们对外声称中国的生产情况不稳定,私下却已经在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建了新工厂,打算把生产线转移出去,荷兰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自己重新搭建一套生产体系,但实际情况是中国这边早就做好了准备,闻泰公司在上海能够供应晶圆,无锡和杭州也有很多企业可以顶上,完全不需要等荷兰方面同意。

很多人搞错了一件事,封装不等于制造,真正卡住我们的是晶圆和设备,安世公司自己不生产晶圆,完全依赖中国工厂供应,现在他们停止提供晶圆,导致封装线没法运转,反而指责东莞管理不善,这个说法实在站不住脚,中国的晶圆产能已经能够自给自足,封装只是最后一步工序,没那么关键。

车企心里都很明白,荷兰方面提出的不可抗力因素,实际上是在政治压力之下主动切断芯片供应,所谓的监管问题只是借口,客户关系一旦破裂,即便再建工厂也难以挽回信任,现在新签订的合同中,许多都加入了优先采购中国生产芯片的条款,市场已经用实际行动做出了选择。

这件事背后还有更大的布局,欧盟最近在推动《关键原材料法案》,想要把技术领域和中国分开,荷兰这次的做法,就像是给欧盟展示了一个样本,用企业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可是这种做法风险很大,企业被推到地缘政治的前线,最终可能既得不到欧洲方面的认可,也失去其他市场的信任,全球供应链也会因此变得不稳定。

我倒认为,这种推卸责任的游戏玩得太多,最终会失去所有人的信任,中国这边不是没有做好准备,也不是缺乏应对能力,一旦对方停止供应,我们马上就能接替上去,荷兰方面想要重建信任,应该先看看各家车企是否还愿意回头合作。

随着次事件在网络上不断发酵,有网友说现在断供阿斯麦稀土是对世界供应链的一次无差别打击,让阿斯麦搬出荷兰是对荷兰的定点打击,若阿斯麦不同意搬就断供稀土,其搬出荷兰将是对荷兰的重大打击。我觉得这种说法有点想当然,稀土断供和企业搬迁的关联没那么直接。

还有网友说壳牌的机油润滑油大家不要买了,壳牌加油站也不要去加油了,联合利华的东西不要买了,飞利浦的产品也不要买了。我觉得这种一刀切的抵制不太理性,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您对此怎么看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探讨。
免责声明:本文仅为信息整理与观点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消费建议,内容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立场,读者需理性看待,自行承担决策责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