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台湾U-Audio试听报告
几个月前,我试听了Eam 的Classic 202i综合功放机,200W 功率,内建唱头放大和DAC,可对应最高PCM 784kHz、DSD256 的解码,扎实的机箱,工整的线路布局,还有大型彩色触控萤幕。声音表现亦相当出色,有力、饱满、扎实、立体、多细节、光泽好、动态足。再加上它Made in Italy 的意大利血统,不管是在物质面还是情感面上,Classic 202i 都带给人相当的满足。
过没多久,在TAA 音响展上,代理商巴洛克又带来了Eam 的单声道后级Classic 250M。纯后级,单声道设计,同属一个系列,但看起来更简单。在小房间里,推起ASI No.35 搭配两支No. 35.5 低音柱的塔型组合,展现出很从容的魄力。 ASI 这个喇叭我先前在音响展见过,但这个功放机我是头一回在音响展上看到。巴洛克小朱瞅着我,简单吐出几个字:「300W,单声道。」我随即问道:「多少钱?三十万?」

代理商把售价定得很亲民
我这么推算有根据的。之前听的202i合并功放要卖185,000 元,巴洛克根本是掐着自己脖子定这个价,完全就是欧元直接转台币,然后再删零头。这功率更大的单声道后级,价钱要是七、八千欧元,卖到台湾来,定价订个30 万不为过。小朱却说:「我只卖二十出头万。」我和巴洛克确认,订价是218,000 元。事后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欧元售价——6,165 欧,换过来又是巴洛克定价更低。
当然,巴洛克要怎么赚钱我不知道,利润他们自己算好就好。我只管听。几周之后,Eam Lab Classic 250M 就来到编辑部了。让我有机会能细细品尝Eam Lab 这个负担得起的意大利好声音。

制造专业用音响出身,产品聚焦在功放机上
Eam Lab 的全称是Elettro Acustica Milano Lab,总部位于米兰西北边,车程约半小时的市镇Busto Arsizio。若纯就Eam Lab 的品牌历史而论,2010 年才成立的它并不算久。但创办人Emanuele Pizzi 早年创立了一间名为TCE 的公司,从事专业音响制造,直到2010 年才以Eam Lab 之名转进家用音响领域。旗下产品分成两个名目,旗舰称为Signature 签名系列,只有两款后级,一款立体声,一款单声道。至于其他产品,都冠上了Classic 经典之名,有前级、后级、综扩和DAC。这样一路看下来,我们不免心下有底:Eam Lab 最厉害的,应该就是功放机了。

单声道后级,功率足有300W,体积小却有力
上餐馆吃饭,当然要吃招牌菜。 Eam Lab 既然最会做功放机,试一下他们的功放机,就知道他们究竟有没有三两三了。 Classic 250M 是Classic 系列唯一一款单声道后级,把左右声道分开来,显在250M 上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体积变小、重量变轻。 8 欧姆300W、4 欧姆550W 的后级,一台只重20kg,比功率更小的202 都要轻。加上内部线路都采直立式安装,变压器、电路板都是直立的,这就更节省投影面积。这道理就跟我们摆放书本一样——直立收纳最省空间。

意大利厂订制变压器,规格技术保密不外露
要有充足的功率输出,电源供应的角色地位很关键。 Classic 250M 搭载一颗500VA 的环形变压器,是意大利的一家拥有超过四十年历史的变压器厂Ciriacono,按照Eam Lab 针对Classic 250M 开出的规格所订制的。可以清楚见到变压器上印有品牌和型号名称,足见这个变压器是特地量身打造的订制品。
原厂透露,这个变压器的铁芯以铁粉与镁粉按照最佳比例制成,具优异的电磁效能与机械性能。严谨准确的绕线技法,能够优化整体的电气性能。本身的电感极低,工作时稳定且安静。同时外部加上铜质屏蔽,借以消除任何漏磁的可能。
Eam Lab 表示,这些变压器绕制的技术,都是他们自家经过多年研发而得的,委托Ciriacono 生产,还针对关键技术签署保密协定。上述这些特点,都是结果,含金技术还得保密,嘘......。

单边四颗10,000uF 滤波电容,看了就让人心安
变压器垂直锁定在一个厚实的钢板上,背后则是电源供应的整流和稳压线路。其上有四颗红褐色外皮的滤波电容,每个电容容值是10,000uF,加起来就是40,000 uF。电源量够,才能即时供给放大线路所需要的电力,好完整重现音乐的动态。电源供应是任何音响的基本功,像扎马步一样。马步稳了,才能真正开始练功。

输入级采用第三代HDCA 模组
练什么功?当然就是功放机的主要线路——输入级和放大级。 Classic 250M 的输入级使用到他们独家的HDCA 模组,如今已发展到第三代。这个纯粹以手工制作的HDCA 线路,采纯A 类开环工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极低回授,让音乐讯号更纯粹。讯号路径上亦不使用任何去耦电容,这就避免了因电容而有的失真和音染。反能彰显该线路的高度线性、极低失真与宽频宽的特性。

功率放大级采用六对精心挑选双极电晶体
功率放大的部分,Eam Lab 采用达林顿型的线路,单一声道的放大级用上6 对精心挑选的双极电晶体,进行AB 类放大,在5W 输出内还是纯A 类输出。如此可让Classic 250M 在8 欧姆下催出最高300W 的功率,阻抗减半,输出功率几乎可以倍增,甚至喇叭阻抗掉到2 欧姆,它照样可以输出900W。在整体设计上,务求在任何负载条件、动态需求和电流峰值状态下,都能保有可靠、稳定和效能。 6 对、12 颗电晶体直接锁在铝合金散热片上,机箱上盖除了挖散热孔外,也用三颗螺丝把散热片和机箱上盖锁在一起,让整个机箱都能协助散热。
Classic 250M 的外观设计比较简单,原厂没有在机器外观上投注太多成本。把成本用在内部线路,并确实找好材料,才能造就出更高的性价比。如果要找有华丽装饰、细致打磨、这里抛光那里磨沙,还要混用多种材料营造意境的,请找别家。 Eam Lab 不跟你搞这一套。倘若你重视声音,也看重音响产品的性价比,那Eam Lab Classic 250M 就对了。

音场开阔,起伏自如,低音壮硕,中频扎实
我在U-Audio 的试听室,以Wilson Audio Alexia V 和Perlisten R5t 搭配Classic 250M 试听,前级使用Electrocompaniet EC4.8,讯源则是MBL C41,播放Tidal 上的串流音乐。 Eam Classic 250M 的声音就如我之前试听202i 所留下的印象一般,音场开阔,起伏自如,低音壮硕,中频扎实,细节清晰,舞台画面的层次感很好。听下来又觉得,Classic 250M 的声音又更轻松一点,低频更丰富一些,光泽感则较为温润。

人声演唱好鲜活,伴奏乐器质感佳
声音扎实还能有丰富细节,中频又带着微微温暖的色调,这样的人声岂能不好听?以Anne Sofie von Otter 演唱的「Dis, quand reviendras-tu?」为例,钢琴伴奏是爵士钢琴家Brad Mehldau,配上次女高音von Otter,爵士夹杂着古典的手法,把这首Barbara 的名曲诠释得好有味道。钢琴琴音珠圆玉润,尾韵光泽也够漂亮。而von Otter 的音像听起来扎实且清楚,密度很好,却不显瘦。转音、咬字等各种歌唱诠释,都显出十分鲜活的样貌。
至于「La vie en rose」这首Edith Piaf 的名曲,经过重新编曲后,开头的钢琴清亮带几许脆感,贝斯听来丰厚深沉,竖琴的分解和弦爬刷过去洒落满屋的晶莹亮丽。随后,弦乐和吉他也加入,伴奏和人声交织在一起,但各路声线却是清楚的。

低音不仅可以沉得下去,兼有量感与解析
Alexia V 和R5t 都是低音量感够、也沉得下去的落地喇叭,重要的是功放机推不推得了,推出来了又控制的了吗? Classic 250M 在这方面的表现真是很厉害。前段分享到的「La vie en rose」里的低音提琴既有拨奏又有拉奏,在此听来丰厚而且深沉,于此之外还能保有清楚的线条和颗粒感。我想多听一点低音提琴。于是轮着播了几曲低音提琴的曲子。
以Christian McBride 和Edgar Meyer 合作的「But Who's Gonna Play the Melody?」专辑为例,轻松下潜的低音听起来真是好。低音提琴就该这样有份量,而且能沉得下去,不是?而且你还可以听见乐手拨奏时,音符弹出时的声响变化,例如紧绷的琴弦释放后所产生的振动,又如同拉奏低音提琴时,琴弓与琴弦摩擦产生的那种带着些许鼻音的粗砾质感。这个低音,是有解析的啊!

展现钢琴的宽频宽与大气势,也显出琴音的晶莹与细腻
前面还说到了钢琴是不? Classic 250M 播放的钢琴也很迷人。它可以表现出钢琴琴音坚实的质地,同时还能展现乐器之王宽广的频宽,及其庞然的气势。以Danilo Rea 的「Lirico」专辑为例,这张改编自歌剧咏叹调曲目的爵士钢琴独奏专辑,即便有许多爵士风格的改编,却依然可以从中找出原曲的脉络。 Classic 250M 本身的音质是略偏浓郁,音色是略略偏暖的。这样的声音走向,播放起钢琴——特别是这种爵士融合古典的钢琴独奏,可谓是别有一番风情,好像原本的浪漫都变得更浪漫了。
听那些欲言又止的装饰奏和切分音,又听那些分解和弦制造出来长句,再听那低音和弦提供的和声基础,这些元素交织起来,结果就是满室生香的浪漫情怀。除此之外,Danilo Rea 在弹琴时会像Glenn Gould 一样跟着哼唱;这些细节,在250M 的重播下都可以察见。这就是Classic 250M 妙的地方。一面,我们因为它的深厚的音响性能和表现而对它很有信心;一面,我们更因为它的丰富音乐性,把我们带入音乐的感动里而觉得欣慰。这样的价格,音乐性和音响性都有,岂能不欣慰?

微动态好,细节才优;动态有了,力道就足
还有一个与细节很类似的概念,也是判定一套系统价值时的参考项目,那就是微动态的表现。我会这样界定:细节是指较单纯的细微声响,以及在整段音乐里所涵盖的声响资讯。微动态则强调在音乐微弱音量的乐段下,音乐的动态表现。微动态表现越好,细节讯息就更容易被凸显出来。我想用Bertrand Renaudin 和Olivier Cahours 的「Douo Live」专辑来说明其微动态乃至动态的表现,是如何提供一个有着丰富细节的音乐画面。
这张专辑里演出的就是他们两位乐手,一个是鼓手,一个是吉他手。一套鼓组配一把吉他,却可产生出变化万千的声响。但吉他和鼓组演奏的动态范围是很大的,可轻弹、轻奏,也可用力为之。轻奏之时,那些刻意为之的细微声响,让人不禁更专注地侧耳倾听。突如其来的强奏,不仅营造出出音乐的段落韵律,更考验音响能不能即时反应。在我听来,或可能有速度听起来更快的功放机,但声音就不见得这般饱满扎实。或许也有其他的功放机可以给予很清晰爽朗的听感,却不见得能赋予力道与重量。在速度上,Classic 250M 的表现让人满意,把吉他和鼓的俐落敏捷,表现得全无拖泥带水之感。在扎实度上,这更是250M 的强项。在力道和重量的表现上,结合前面二者,250M 以这个价位能有这般声音,真得是厉害!

开阔音场约与清楚层次,管弦乐大声放也不乱
单声道后级的一大好处就是将左右声道分成两部机器后,避免了串音发生,声道分离度更好,音场就会更开阔,音像也会更立体,层次感更好。虽然前面讲到的那些类型音乐也都可以说明一二,但还是当数管弦音乐最能表现这样的好处。我以Reference Recording 的「Tutti !」专辑为例,在听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歌剧「雪娘」里的「不倒翁之舞」时,绵密扎实的弦乐部,铺陈出漂亮有光泽,甚至可见其质地的弦乐。铜管热辣的地吹奏,那种金黄灿烂音色把音乐的精神都提了起来。至于背后的打击乐,包括定音鼓、小鼓、大鼓、铜钹等,更往往是神来一笔的点缀。至于查德维克的「交响组曲第三曲」,同样可见其漂亮的弦乐质感,搭配温润的木管和铜管垫底的声响,交错编织成一幅漂亮可爱的图画。
听这层层叠叠的乐音,层次感清楚,分离度够好,就不会乱了。在布鲁克纳第九号交响曲第二乐章的片段里,弦乐的拨奏听起来真是活泼生动,低音一涌现,那充满厚度和饱满度的声响搭配铜管的声响,显出了Classic 250M 的透明度也是很不错的。特别是轻声敲响的定音鼓,搭配木管轮番吹奏,那个活生感可是真的活啊!

这等性价比,太高太高了
你看重音响的性价比吗?那你真的不能错过Eam Lab 的产品。继202i 之后,这次试用Classic 250M,同样带来大大的满足,满满的乐趣。它没有我经验上意大利音响会有的个性化表现,Classic 250M 的声音够均衡,够自然。
对于想追求音响性表现的用家来说,它的驱动力够、细节量够、动态表现好、控制力也好,用它来推Wilson Audio Alexia V,竟然也能推得虎虎生风,并无违和。对于专注在欣赏音乐的朋友来说,Classic 250M 的音乐性表现也能让人满意,它音色够自然、层次够清楚、音像够立体,而且温润滑顺的质感,实在非常耐听。
你是哪一种人?如果你在意性价比,想把钱花在刀口上,Classic 250M 你真得听一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