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朱棣为什么迁都北京?

在明代历史上,有一个皇帝,他的一生值得写。他在位的时间里,做了一些大事,他就是朱棣。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得皇位,改年号永

在明代历史上,有一个皇帝,他的一生值得写。他在位的时间里,做了一些大事,他就是朱棣。

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得皇位,改年号永乐。这个年号,也能看出来他的雄心。

他很想证明他做皇帝,比朱允炆更好。他是一个马背上的皇帝,他亲征漠北,但是他又不忘弘扬文化,他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编纂完成《永乐大典》。

他迁都北京,对后世影响很大。

朱棣决定迁都北京的原因,其实是非常复杂的。

从他本人来讲,北京是他的龙兴之地。他率领队伍攻破南京城,尽管他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可是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是他为了当皇帝,找的理由而已。

《皇明祖训》里,他是用了前半句,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后半句。

“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既平之后,收兵于营,王朝天子而还。”

清君侧,“天子密诏诸王”,朱允炆哪里密诏了朱棣?朱棣是不请自来。至于“既平之后,收兵于营”,朱棣都到了南京了,收兵回去,那是不可能的。

成王败寇,朱允炆输得不冤,朱棣技高一筹。但是朱棣坐在皇位上,就真那么坦然吗?朱棣的这种心理压力,也是在讨论他迁都的原因时,不可忽视的。毕竟皇位来源的正统性,是这些皇帝非常在意的。

朱棣迁都北京,也有生活习惯上的考虑。他在当皇帝之前,在北京生活了很久。北方的生活,也让他感到非常亲切。而南京城,是朱元璋、朱允炆的那些臣子们的根据地,他们大多是江南人士。这些人的根,就在江南。他们在江南生活了多年,建立了庞大的势力。这也是为什么,朱棣决定迁都北京的时候,很多臣子反对的原因。

如果我们仅仅从这些心理上,生活习惯上去考虑一个帝王做出的迁都北京的决定,那是把朱棣的格局想得小了。

作为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帝王,他曾经的就藩地北京,其实是明朝防御北元势力的前线。朱棣在当藩王的时候,就曾经出征打仗,他的战斗经验,比一般的藩王多。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他在当上皇帝后,仍然敢亲征漠北的重要原因。他对他的战斗能力,有足够的自信。

朱棣作为藩王,在北京驻守,可以防御北元势力的进攻,但是他离开了北京,又应该安排谁来驻扎北京,才能让他放心呢?

思来想去,论对当时北京的熟悉程度,谁又比得上朱棣呢?如此一看,他作为皇帝迁都北京,是非常合理的了。

其实做出迁都北京的决定,非常难。江南的发展非常迅速,而且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南京多年,南京作为当时的中心城市,生活设施都已经非常完善了。还有一点,在南京,粮食的运输是更方便的。

朱棣决定迁都,前期的准备工作,是非常庞大的。北京建立宫殿,需要的众多的木材,需要运输到北京,这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北京生活,得有粮食,除了海运,还得有漕运,这些都需要统筹规划。所以,其实这些工作,对于当时的百姓而言,负担还是非常重的。

朱棣迁都北京后,朱棣其实是实行的两京政策,南京还有一套领导班子,南京也没有荒废,这也意味着,虽然迁都北京,明朝事实上的重心北移,但是江南的发展,并没有荒废。

而且迁都北京后,不仅完善了北京城,还带动了整个北方地区的发展。

对于明朝来说,对于西北的防御是个难题。朱棣迁都北京后,对于西北的防御,可以选择的余地更大。而且,迁都北京,可以就近用北方的士兵征战,水土不服的问题更容易解决。

南京地理位置偏南,对于统治中原地区是非常不利的,有宋朝的例子在前,如果长时间明朝的中心在南方,北部那些对明朝虎视眈眈的人可能就会时不时进攻明朝的北方地区,那时候明朝的选择,就更难受。打吧,军事战线挺长,粮草运输很麻烦,不打吧,那北方的大片土地怎么防御?

说一些题外话,有时候我读关于朱棣的史书的时候,会觉得其实不少人低估了朱棣。就朱棣在任的时候办的那些大事,不能过于急,急是办不成的。参考隋炀帝,隋炀帝的失败,很大的原因就是他的急政,太想建功立业,反而失败。

朱棣对于局势的把控,是比较好的,所以他办成了那么多大事,当然,随之而来,除了对他的表扬,还有批评,办这些大事,确实花了好多钱。这也是他为什么选择朱高炽当皇太子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嫡长子继承制,朱高炽监国多年,做一个守成之君,还是有这个能力的,但是朱棣想不到的是,朱高炽做皇帝时间太短暂了。

我们评价一个皇帝,还是需要从多个方面去综合评价的。

史料参考:

《皇明祖训》

《明实录》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