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于11月2日接受采访时明确表态,当前阶段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晤“没有必要”。这一回应为近期反复波折的美俄元首互动画上阶段性句号,也折射出两国在俄乌冲突等核心议题上的立场仍存巨大分歧。
佩斯科夫在解释这一立场时强调:“从理论上讲,美俄总统举行会晤具备可能性,但就当前局势而言,没有实际必要。双方若要推进问题解决,首先需要在和平谈判的细节上开展非常细致、务实的前期工作,而非急于举行高层会晤。”
这番表述既未完全关闭对话大门,也明确传递出俄方对“无实质进展的会晤”的抵触态度,与此前美方多次摇摆的表态形成对比。
回溯近一个月的美俄互动脉络,双方在元首会晤议题上的态度经历了多轮反转。
10月16日,普京主动致电特朗普,彼时特朗普在公开回应中乐观表示,计划在布达佩斯与普京会面,还提及美俄在俄乌和平谈判中据称取得的“积极进展”,一度让外界期待美俄能为冲突降温。

但仅5天后的10月21日,会晤计划突然被搁置,特朗普对外解释称,搁置原因是“不愿与普京进行一次徒劳的会晤”,并直指关键障碍——“俄罗斯拒绝停止当前前线的战斗,没有展现出推动和平的诚意”,首次公开表达对俄方立场的不满。
随着会晤搁置,美俄关系迅速转向紧张。10月22日,特朗普政府采取强硬反制措施,宣布对俄罗斯两家规模最大的石油企业——俄罗斯石油公司与卢克石油公司实施制裁,涵盖其海外资产冻结、技术合作限制等内容。
这两家企业合计贡献俄罗斯原油产量的近60%,制裁直接冲击俄罗斯能源出口命脉,被俄方视为“单方面升级对抗”的信号。
不过美方立场随后又出现缓和迹象。10月23日,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在记者会上释放弹性信号,表示“特朗普与普京举行峰会并非完全不可能,只要能为和平谈判创造条件,美方不排除任何对话选项”,试图为双边关系留有余地。

但俄方的回应却进一步暴露双方认知差异:10月24日,普京特使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对外宣称,“在美国的斡旋下,俄罗斯与乌克兰即将达成结束战争的协议”,这一说法很快被证实与俄方实际立场相悖——俄罗斯国防部当时仍明确拒绝任何妥协,坚持将“乌克兰交出整个顿涅茨克州”作为开启和平谈判的先决条件,而顿涅茨克州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争夺最激烈的区域之一,乌克兰政府此前多次表态“绝不放弃一寸领土”,这一诉求显然难以被乌方接受。
立场矛盾的持续发酵,让特朗普的态度再次转向强硬。10月25日,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态,除非看到“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达成和平协议的明确路径”,否则不打算与普京会面。
他坦言:“我一直努力与普京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这对两国和世界都有好处,但这次俄方的表现非常令人失望,没有展现出应有的合作态度。”这番话彻底浇灭了短期内举行美俄元首会晤的可能性。
从当前态势来看,美俄在俄乌冲突议题上的核心分歧仍未弥合:美方希望俄方先停火再谈,俄方则坚持以领土诉求作为谈判前提,前期工作的缺失让高层会晤缺乏现实基础。
佩斯科夫此次“无必要”的表态,本质上是俄方对这一僵局的确认,也预示着美俄短期内通过元首互动推动局势降温的可能性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