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一个失败画家的逆袭史 希特勒是怎么把德国带进沟里的

前两天发了篇文章讲了二战那点事,我就想着聊聊希特勒这个人,因为这位老兄的一生简直可以拍成一部狗血大剧,前半生比狗惨,后半

前两天发了篇文章讲了二战那点事,我就想着聊聊希特勒这个人,因为这位老兄的一生简直可以拍成一部狗血大剧,前半生比狗惨,后半生比狗疯,最后把整个欧洲拖进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深渊。

今天我们就扒一扒,一个流浪汉、落魄画家,是怎么一步步爬到权力顶峰,然后把整个德国带进坑里的。

一、从落魄画家到极端分子

故事还得从一战前说起,不过在此之前,咱们先聊聊这位老兄的身世。

希特勒1889年出生在奥地利一个海关小职员家里,家境还算凑合,但是这位老兄从小就不是个省油的灯,中学时代成绩稀烂,除了画画啥也不会,自诩美术还行,但顶多初中生水平。

十几岁的时候父母先后去世,留下一笔小遗产,按理说这小子应该好好规划一下人生,没想到他直接去了维也纳想考美术学院,结果被拒了两次,理由很简单:画得不行。

先提一个知识点,很多人觉得希特勒后来屠犹是因为在维也纳被犹太人欺负过,其实这是个误解。

真实情况是,这位老兄在维也纳混得确实惨,住过收容所,当过临时工,给人画过明信片挣钱,但他那会儿还没有系统化的反犹思想,只是对整个社会不满。

你想啊,一个自认为有艺术天赋的愤青,天天看着那些有钱人在咖啡馆里谈笑风生,自己却连房租都交不起,能不郁闷吗?

这时候的希特勒成了街溜子,天天在街上瞎逛。维也纳也就变成了希特勒的"社会大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维也纳,是个非常魔幻的地方,一方面是奥匈帝国的首都,繁华得不行,歌剧院、咖啡馆、艺术沙龙遍地开花,弗洛伊德在这里搞心理学,马勒在这里搞音乐。

另一方面呢,大量的斯拉夫人、犹太人涌入维也纳找工作,城市里贫富差距巨大,民族矛盾激化,各种极端思潮横行。

希特勒就是在这个环境里,天天泡图书馆,看各种乱七八糟的小册子,什么民族主义、反犹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通通往脑子里装,慢慢形成了一套扭曲的世界观。

在他的认知里日耳曼人最牛逼,其他民族都是渣渣,尤其犹太人是万恶之源。

这套理论在当时的欧洲其实挺有市场,不是希特勒的独创。问题是这小子比较极端,而且有个特点,就是特别能说,嗓门大,情绪饱满。不过那会儿没人在意他,一个流浪汉而已,谁鸟你。

二、一战洗礼与战败的仇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这对希特勒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这位老兄当时已经25岁,在维也纳混了好几年还是个nobody,一听说开战,立马跑去参军,而且参加的是德国军队,不是奥地利军队(他本来是奥地利人)。为啥呢?

因为他觉得德国比奥地利更纯粹,更强大,更符合他心目中"日耳曼精神"的形象。当时有张照片,拍的是慕尼黑街头庆祝开战的人群,在一堆兴高采烈的人里,就能看到希特勒那张激动得扭曲的脸,可以说非常兴奋了。

一战期间,希特勒在西线当传令兵,算是个跑腿的,但也算危险工作,要在战壕之间传递消息,经常被炮轰。

这位老兄还真不怕死,干得挺卖力,甚至还获得了两次铁十字勋章,这在士兵里算是很牛的了。

不过他在军队里人缘不咋样,战友们觉得他很奇怪,不抽烟不喝酒,也没其他不良嗜好,天天念叨德国必胜、日耳曼伟大之类的屁话,大家都觉得这人有点神经质。

1918年,德国投降了。希特勒当时在医院里养伤(被毒气弹炸瞎了眼睛,后来恢复了),听到投降的消息简直崩溃了。

希特勒好不容易找到了人生意义,觉得自己在为伟大的日耳曼民族战斗,结果德国就这么跪了?

而且更要命的是,德国战败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简直丧心病狂,割地赔款不说,还限制军备,规定德国只能保留十万人的军队,不能有空军和潜艇,赔款总额高达1320亿金马克(相当于现在的几千亿美元)。

当时德国国内流传一种说法,叫"背后捅刀论"。这套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德国其实没打败,是被国内的那些犹太人、社会主义者、投机商人从背后捅了一刀,才导致战败。

这套说法说的人多了,大家也就信啊,因为大家需要一个发泄口,需要找人背锅。希特勒就是这个理论最铁杆的信徒之一,他觉得德国不是输给了英法美,而是被国内的"叛徒"出卖了。

三、危机中的纳粹崛起

战后的德国一片废墟,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废墟(很多城市被炸得稀烂),更是精神上的废墟。

战前那个强大的德意志帝国,统一才四十多年,工业发达,科技领先,结果一战打完,皇帝跑了,帝国没了,换了个叫"魏玛共和国"的东西。

这个共和国从一开始就不招人待见,右派觉得它是英法走狗,是软弱的象征;左派觉得它不够彻底。总之就是里外不是人。

而且这个共和国运气还特别差,刚成立就遇到超级通货膨胀。1923年,德国马克贬值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1美元能换4.2万亿马克。你没看错,是万亿。

当时德国人去买面包,得拿着一大堆钞票,装在手推车里去超市,回来的时候人们不是偷钱,而是偷手推车,因为车比钱值钱。

有个著名的故事,一个德国人用一麻袋钱去买啤酒,把钱放在门口,进店里问价,出来发现钱还在,但麻袋被偷了。

这种情况下,中产阶级的储蓄瞬间归零,很多人一辈子的积蓄变成废纸,整个社会弥漫着绝望和愤怒。

大家都在猜忌:到底是谁害的?谁该为这场灾难负责?这时候希特勒给出了一个简单粗暴的答案:犹太人。

他说犹太人控制了银行,操纵了金融,是他们故意搞垮德国经济,从中渔利。这套说法经不起推敲,但架不住它简单啊,而且有明确的敌人,大家一听就懂,而且还能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阴谋,多爽。

希特勒这时候已经加入了一个叫"德国工人党"的小组织,这个党当时只有几十个人,在慕尼黑的啤酒馆里开会,讨论怎么拯救德国。希特勒加入后,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很快成为这个党的核心人物,还把党名改成了"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党"。

这个名字起得很有意思,"国家"拉拢右派,"社会主义"拉拢左派,"工人"拉拢底层,反正就是想把所有不满现状的人都团结起来。

1923年,希特勒觉得时机成熟了,发动了著名的"啤酒馆暴动",想学墨索里尼搞个政变,结果被警察一顿突突,死了十几个人,希特勒自己也被抓了。

这次政变彻底失败,但反而成了希特勒的转折点。为啥?因为他在法庭上慷慨陈词,把自己塑造成了为德国奋斗的"英雄",而且当时的法官也同情他,只判了五年,实际上坐了九个月就放出来了。

在狱中,他写了《我的奋斗》这本书,把他将来要干的事全写进书里(正经人谁没事写书),书中系统阐述了他的那套理论:种族主义、反犹主义、生存空间论,还有对凡尔赛条约的仇恨。

这本书现在看起来就是一堆垃圾,逻辑混乱,充满了偏见和谬论,但在当时的德国,很多人买账。

因为这本书给了一个解释:为什么德国会这么惨?因为被犹太人害的。德国该怎么办?重振军备,扩张生存空间,建立千年帝国。

这套理论对于那些在战后废墟中挣扎的德国人来说,有种致命的吸引力,因为它提供了希望,哪怕这个希望是建立在仇恨和幻想之上的。

从1924年到1929年,德国经济稍微好转了一些,纳粹党的支持率一直上不去,在议会选举中只能拿到百分之几的选票,属于边缘小党。

希特勒这段时间也没闲着,一边到处演讲拉票,一边整顿党内组织,建立了冲锋队(SA)和党卫军(SS)这些武装组织。冲锋队是街头打手,专门去砸其他党派的场子,搞暴力冲突;党卫军是希特勒的私人卫队,后来成了屠杀犹太人的主力。

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引发了全球经济大萧条。德国作为一个严重依赖美国贷款的国家,遭受的打击尤其严重。失业率飙升到30%以上,六百万人失业,工厂倒闭,银行破产,街上到处是流浪汉和乞丐。

这时候魏玛共和国的软弱本性就暴露无遗了,政府换了一个又一个,但都拿不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只会在议会里扯皮。

希特勒看到机会来了。他开始疯狂演讲,一年能演讲两三百场,走遍德国大小城市,到处煽动情绪。

他的演讲有个特点,就是特别懂得抓住听众的心理。他不讲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把复杂的问题归结为几个口号:"打倒凡尔赛条约!""打倒犹太人!""让德国重新伟大!"听众一听就懂,而且热血沸腾。

而且他演讲的时候情绪特别饱满,声嘶力竭,手舞足蹈,很有感染力,特别能煽动群众情绪。

这里要说一个细节,希特勒的演讲策略非常狡猾。他针对不同的人群讲不同的话,对工人说要打倒资本家剥削,对资本家说要打倒共产主义威胁,对农民说要保护农业,对军人说要重振军备,反正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这种策略在短期内非常有效,因为大家都觉得纳粹党代表自己的利益,都愿意投他们一票。

四、上台独裁与虚假繁荣

1930年的选举,纳粹党一跃成为第二大党,拿到了18.3%的选票。1932年的选举,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拿到了37.3%的选票。

这时候德国的政治精英们开始慌了,他们觉得希特勒这个人太危险,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魏玛共和国的致命弱点就是,它是个议会制共和国,但议会里一团乱麻,左派右派互相撕扯,谁也无法形成稳定的多数,政府三天两头倒台,根本没法有效治理国家。

这时候一些保守派的政客和资本家打起了小算盘。他们觉得,希特勒虽然是个疯子,但可以利用他来对抗德共,而且希特勒承诺要重振经济、扩军备战,这对大资本家来说是好事啊,军工企业有订单了,银行有生意了。

所以他们开始暗中支持纳粹党,给钱给人,帮助希特勒上台。他们的如意算盘是:把希特勒扶上台,但控制住他,让他当个傀儡,为我们服务。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上台仅仅一个月后,国会大厦就着火了,希特勒趁机指责是德共干的(后来有证据表明可能是纳粹自己放的火),然后以"国家紧急状态"为由,要求通过《授权法》。

这个法案的核心内容就是:政府可以不经过议会直接颁布法律。这等于把议会架空了,把所有权力都交给了希特勒。

当时德国议会还有点骨气,社会民主党全体投了反对票,但是被纳粹党和其他保守派联手压了下去。

法案通过后,希特勒立刻开始清洗异己,德共被取缔,社会民主党被打压,工会被解散,媒体被控制,法院被控制,警察被控制。短短几个月内,德国从一个民主国家变成了一个独裁国家。那些曾经想利用希特勒的政客和资本家这才发现,他们养了一头狼,而这头狼根本不受控制,还要吃人。

希特勒上台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重振经济。怎么重振?修路,修高速公路。德国著名的高速公路网就是那时候建的,雇佣了大量失业工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第二件事,扩军备战。撕毁凡尔赛条约的限制,重建空军,扩充陆军,建造军舰,军工企业开足马力生产。

这些措施在短期内确实有效,失业率下降了,经济增长了,德国人觉得日子有盼头了,对希特勒的支持率直线上升。

但这里有个问题,德国当时哪来的钱搞这些?答案是:借债,疯狂借债。

纳粹政府的财政赤字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靠发行国债和掠夺犹太人财产来维持。这种模式根本不可持续,迟早要崩盘。希特勒自己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的解决方案就是:对外扩张,抢别人的钱。

五、战争狂人与帝国的覆灭

1938年,希特勒吞并了奥地利,然后又盯上了捷克斯洛伐克。英国和法国当时采取了"绥靖政策",希望通过妥协来避免战争,结果只是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希特勒当时觉得自己牛逼得不行,认为德国军队天下无敌,可以迅速征服整个欧洲。确实,战争初期德国打得非常顺,波兰三个星期就被灭了,法国六个星期就投降了,连英国都被逼到了本土防御。

但希特勒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在1941年进攻了苏联。

这个决策简直是自杀式的。当时德国和苏联有互不侵犯条约,双方相安无事。但希特勒觉得,苏联是犹太布尔什维主义的大本营,必须消灭,而且苏联的土地广阔,资源丰富,正好可以提供德国需要的"生存空间"。

1941年6月22日,德国出动了三百多万军队,发动了"巴巴罗萨行动",入侵苏联。

战争初期,德军势如破竹,几个月内就推进了上千公里,包围了列宁格勒,逼近了莫斯科。但是到了冬天,情况急转直下。

苏联的冬天冷到令人绝望,德军的补给线拉得太长,后勤跟不上,士兵们冻死饿死的不计其数。而且苏联人越打越凶。,斯大林格勒战役打了五个月,德军最精锐的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三十多万人被歼灭或俘虏。从那之后,德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但希特勒这时候已经疯了,拒绝承认失败,不断强调要"战斗到最后一人",不允许任何部队撤退,导致德军损失越来越大。

而且他还把大量资源用在了其他地方上面,搞什么"最终解决方案",在集中营里用毒气室大规模屠杀。

这完全是毫无意义的屠杀,既没有军事价值,也没有经济价值,纯粹就是为了实现他那套变态的种族理论。

1945年,苏联红军攻入柏林,希特勒躲在地堡里,看着第三帝国分崩离析。4月30日,他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个曾经想要建立"千年帝国"的人,最终只统治了德国十二年,却把整个国家拖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造成了数千万人的死亡。

六、历史的警示与反思

希特勒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极端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个人野心结合的悲剧。

他抓住了德国人战后的绝望和愤怒,用简单粗暴的口号和煽动性的演讲,把整个国家带进了疯狂。而那些曾经想利用他的政客和资本家,最终也被他拖下了水。

最后说一句,研究希特勒不是为了崇拜他或者美化他,而是要理解,一个正常的现代国家,是怎么在短短几年内变成人间地狱的。

这段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时刻提醒着我们,要警惕那些打着爱国旗号的煽动家,要警惕那些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要警惕那些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某个群体的言论。

全文完、感谢阅读。

------------------

参考文献:

《第三帝国的兴亡》

《希特勒传》

《纳粹德国的腐败与反腐》

《平庸的恶》

评论列表

何去何从
何去何从 3
2025-11-20 20:42
个人觉得小胡子就是西方人信的上帝派去惩罚英法荷比等殖民主义国家的魔鬼尤其是英法,让满世界殖民满世界烧杀劫掠的英国佬也有在本土被炸得嗷嗷叫也有“抵抗侵略宁死不降”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