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钟撞碎山间雾,松涛卷着梵音来。站在清凉山‘望川台’远眺,桑干河如银带蜿蜒,山脚下麦浪翻涌,连风里都浸着薄荷般的凉意。”7月中旬的午后,记者随朔城区文旅局工作人员探访这座“藏在煤都旁的清凉秘境”,刚到山脚便被扑面的负氧离子裹住,同行的老游客王师傅笑着说:“来了20年,还是这股子‘洗肺’的劲儿!”
作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山西十大避暑名山”,清凉山依托独特的丹霞地貌与深厚的佛教文化,成为朔州及周边市民的“夏日刚需”。景区总面积1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49米,现存唐代古刹清凉寺、明代悬空栈道、天然溶洞群等30余处景观。2024年入夏以来,这里日均接待游客超3000人次,其中45%为太原、大同的“跨城避暑家庭”,20%为户外徒步爱好者,更有来自北京、内蒙古的“禅修团”专程来此“寻静”。
山魂水脉:一座被佛音浸润的“北方小五台”清凉山的“清凉”,从名字便可见一斑——因山体多含矿泉,夏季平均气温比市区低8-10℃,且“山有古刹,林有清泉,石有奇观”,自古便是佛道共融的修行地。
其核心魅力,在于“人文与自然的交响”:

悬空栈道与“一线天”:地质运动的鬼斧神工:沿清凉寺东侧拾级而上,一条凿于崖壁的栈道蜿蜒300余米,脚下是深谷,头顶仅容两人并肩。行至最高处“悬佛台”,可见天然形成的“观音坐莲”石柱,与栈道上的观音庙遥相呼应。“这段栈道是明代僧人为采药、化缘所修,现在成了‘勇敢者的禅修路’。”景区讲解员小吴说,胆大的游客常在此挑战“贴壁行走”,感受“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溶洞群与矿泉:大地藏着的“清凉密码”:山中分布着“玉女洞”“龙王洞”等7处溶洞,洞内钟乳石形态各异,最长的“水晶洞”纵深200米,钟乳石在灯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而散布在山径旁的12眼矿泉,水质清冽甘甜,富含偏硅酸与钙镁离子,不少游客自带水壶接水,“比买的矿泉水多了股子山味儿。”带娃的王女士举着孩子的空水壶笑言。
行前指南:如何高效打卡“清凉套餐”?清凉山位于朔州市朔城区城南10公里处,建议与应县木塔、崇福寺组成“朔州文化+自然线”,单日往返或安排1晚山脚下民宿。
交通与开放公共交通:
高铁:朔州东站下车,乘202路公交至“清凉山景区”站(40分钟,票价4元);
自驾:导航“朔州清凉山景区”,太原出发约2.5小时,大同出发约1.5小时,景区前有大型停车场(30元/天,节假日需9:00前到达);
旅游专线:朔州古城游客中心每日8:30、10:30发车(往返25元/人,可购景区联票)。
门票与预约:
门票60元/人(持山西文旅年卡免费;60岁以上老人、1.2米以下儿童免票);
开放时间8:00-18:00(17:00停止入场,全年无休);

导览服务:
人工讲解:中文讲解30元/场(10人内),由景区培训的“文化志愿者”担任,可讲解古建细节、地质知识与民间传说;
电子导览:租赁语音导览器20元/台(含“古刹故事+溶洞科普”);
数字导览:微信小程序“清凉山寻幽”(免费,扫码听“每处景观的冷知识”,如“悬空栈道是谁出资修建”“溶洞里的钟乳石多久长1厘米”)。
特色体验:
“古寺禅修一日”:清凉寺提供抄经、禅茶、早课体验(128元/人,含素斋,需提前3天预约);
“清凉小侦探”亲子活动:景区设置“找古佛”“辨矿石”“测负氧离子”任务卡,孩子完成任务可兑换小盆栽(适合6-12岁儿童);
星空露营:山脚下“清凉驿站”提供帐篷租赁(80元/顶,含睡袋),夏季夜温仅18℃,可看银河从山尖升起。
深度玩法:三条路线,解锁清凉山的N种打开方式1. 文化朝圣线:从古刹到石刻的“佛国漫游”(推荐时长:4-5小时)路线:景区入口(乘观光车至清凉寺)→ 大雄宝殿(拜宋代彩塑)→ 摩崖造像(听唐代石佛故事)→ 观音阁(俯瞰桑干河)→ 悬空栈道(挑战“贴壁禅修”)→ 玉女洞(探溶洞听滴水声)。
亮点:
“古佛修复展”:清凉寺内临时展厅陈列着2023年修复的唐代佛首,修复师会现场讲解“如何用矿物颜料还原千年色彩”;
“禅茶一味”体验:观音阁旁茶寮提供用山泉水煮的“清凉茶”(含薄荷、金银花),配寺里自种的南瓜子,静坐听风,禅意十足。
2. 亲子趣玩线:自然课堂里的“清凉探险”(推荐时长:3-4小时)
亮点:
“石头彩绘区”:景区提供空白石头与颜料,孩子可根据溶洞石笋、山间野花图案创作,完成后可带回家或留在“清凉山儿童艺术墙”;
“小药师课堂”:每周六10:00,中药师教认山间草药(如柴胡、远志),孩子用草药包做“防蚊香囊”。
3. 徒步挑战线:登顶望川的“云海之约”(推荐时长:5-6小时)路线:景区入口→ 清凉寺→ 悬空栈道→ 望川台(午餐野餐)→ 主峰“佛顶”(看“太行屋脊”全景)→ 原路返回。
亮点:
“日出云海”奇观:夏季5:30-6:30,主峰常现云海翻涌,运气好能看到“佛光”(需提前查天气预报,带厚外套);
“山顶邮局”:主峰设有简易邮局,可盖“清凉山登顶纪念章”,寄一张盖着山景的明信片给家人。
文化传承:为什么说它是“朔州的绿色史书”?“清凉山的珍贵,在于它把‘自然的馈赠’与‘人文的坚守’揉在了一起。”朔城区文旅局局长赵琳说,景区不仅保护了唐代以来的古建、摩崖造像,更通过“禅修体验”“地质科普”让年轻一代感知文化温度。
如今,清凉山已成为“朔州生态名片”:本地学校将“清凉山地质考察”纳入实践课;山西大学在此设立“北方山地生态研究站”;抖音上#清凉山避暑日记 话题播放量超5000万,网友留言:“吹着山风听钟声,才懂什么叫‘岁月静好’。”
温馨提示:带着松弛感拥抱自然最佳游览时间:6-8月(避开周末上午10点前/下午3点后的人流高峰;9月下旬可看山间红叶);
装备建议:穿防滑运动鞋(溶洞、栈道路滑);备驱蚊液(山林蚊虫较多);带薄外套(山顶夜间温差大);
文明游览:溶洞内禁止触摸钟乳石(避免破坏自然形成);古寺内禁外放音乐;垃圾随身带走(景区设“分类回收点”)。
游客说:“这里的风,吹走了所有烦躁”
“带孩子来之前,他总说‘暑假好无聊’。在溶洞里找到‘像兔子’的钟乳石,在山顶用望远镜看桑干河转弯,回家路上他一直念叨‘下次还要来抓蝴蝶’。”太原妈妈李女士翻着孩子的照片,“最重要的是,他问我‘古寺的和尚每天做什么’,我突然觉得,他开始对‘慢生活’有感觉了。”
结语
清凉山不高,从山脚到主峰不过4公里;清凉山又很“高”,高到装得下千年的古刹梵音、亿万年的地质变迁,装得下山风穿过松林的私语、矿泉叮咚的清响,装得下一座城市对“诗与远方”的向往。
当你踩着青石板走进清凉寺,当你趴在溶洞口看水滴坠落,当你站在望川台任山风吹乱头发——你会懂得,所谓“避暑”,从不是躲进空调房,是把自己交给自然,让蝉鸣、钟声、泉声,重新校准生活的节奏。
下一次来朔州,别只看应县木塔的庄严、崇福寺的飞檐。来清凉山吧,爬一次悬空栈道,喝一碗禅茶,听一夜山风,你会看见,夏天的美好,原来可以这么“清凉”又“滚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