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着火了!赶紧救人!

10月29号下午,18岁的祝野正在家做题呢。一听外面的喊叫声,他拿起湿毛巾就冲了出去。
灭火、断电、背老人、清理烧坏的东西,干完这些,他扭头就去打羽毛球了。
谁想到,没过两天,他就在网上火了,网友们都高兴的合不拢嘴!

黑烟呼呼往外冒,屋里的火在逐渐蔓延。
重庆一个小区,老两口家的轮椅电池突然烧起来了。
18岁的高中生祝野最先看到发生火灾了。他什么都没想,连衣服都没换,就穿条内裤冲进了火场。
祝野判断自己面对当时的火情是有能力对两位老人提供帮助的,并非是一时冲动。

进入火场后他立马断电,防止还会发生更大的危险。
然后赶紧把两位老人背到安全地方。人救出来以后,他又叫了一名保安一起,帮忙收拾烧坏的床单啥的。

这操作太稳了,不但救了人,还进行善后工作。现场不仅没人受伤,东西也没烧坏多少。祝野这么年轻,就这么冷静和聪明,还真是令人佩服。
据祝野回忆时说:“当时有些吓人,先把老人救出来再说,人命比较重要。”可他后背被吊灯碎片划伤了,自己提都没提。
救完火,祝野赶紧回学校上课。被救老人的女儿江女士,想要把这个恩人到。费了不少劲,她找到了祝野上学的学校。
记者采访,事迹曝光江女士立马叫记者来家里进行采访。
见到两位老人行动不便,屋里木家具一堆,可想而知火一烧起来,他们肯定慌乱。老奶奶自己说,当时整个人已经懵了,就连腿烧伤了都没有感觉。

要不是祝野帮忙救火,家里东西可能全毁了,两位老人也有可能有生命危险。江女士在镜头前激动的直哭:“谢谢这小伙冲到家里来救我爸妈。”

她还特意带了牛奶和苹果去祝野的学校,想着给他“补补身体”。校门口,江女士道谢,记者采访,祝野看起来特别实在、特别谦虚。
老师一点不意外他会在火场救人。老师说,祝野是打羽毛球的体育特长生,平时在羽毛球馆训练特别拼,在校也经常帮助别人。
老师还说,他连着两年拿了全区第一。高考分数我们不知道,但做人的担当,他早就满分了!

江女士激动得说:“要是有女儿都想让他当我女婿!”话里全是夸赞。江女士和祝野加了微信,江女士认他当了干儿子。
从记者来家开始,江女士就一直在提孩子只穿着内裤救火。校门口,祝野说“当时我打着光脚就出来了”,记者立马接话:“是不是只穿了内裤就进去了?”这句话让还只是18岁祝野直接害羞了。

本来温馨感人的事儿,媒体报道一多,风向突然变了。江女士和记者总强调“只穿着内裤就从家冲出来救人”,本意是想夸赞他,结果让这个18岁小伙全网“社死”
“社死”全网,暖心又好笑祝野肯定也没想到,自己救火的事儿,最后成了“摇裤侠”火遍全网。网友还问呢,“摇裤”是什么意思?好心网友赶紧解释,摇裤就是内裤,川渝本地岁数大的人内裤都叫摇裤。

这场面,又搞笑又暖心。重庆话“摇裤”这个词,一下子戳中大家笑点。激发了大家的创作灵感。
相关新闻的评论区,有人调侃:“人民的摇裤侠,感动!”“我就说,原来超人都是穿摇裤。”

本地网友更有意思,还做了“摇裤侠表情包”。写上:“遇事不慌,摇裤也能当战袍。”这些表情包在网上到处传。
也有人替祝野尴尬:“祝野同学从此痛失本名,只叫他摇裤侠。”“你们能不能不要再重点提我
只穿了个摇裤来救人啊”。想想他做了好事,却因这外号出名,确实让人忍不住想笑。
从“祝野”变成“摇裤侠”, 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热点事件的传播规律。
一个具象、有趣且略带反差感的点,比一个具体的人物本名更容易被广泛传播。
值得品味的是,看上去好像“社死”的调侃,实际是网友们想要表达的温暖和敬意。

调侃并不是贬低和嘲笑,而是用搞笑方式表达喜爱和佩服。有网友说得好:“摇裤儿强调了形势紧急,刻不容缓。”
小编观点:
这件事让我看到,真正的英雄不在于外表光鲜,而在于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祝野的勇敢举动和网友的善意传播,共同演绎了新时代的正能量。
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光,只要心怀善意,勇敢行动,就能让社会更加温暖。为这样的年轻人点赞!
当然,这并代表盲目去挺身而出。一定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帮助他人。
大家都来聊聊,对这个故事有什么看法?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