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湖南经济再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40241亿元,成功突破4万亿元大关,在全国各省区市中稳居第十位。与2024年同期38401亿元的总量相比,增量高达184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实际增速达到了5.4%。

这一系列沉甸甸的数字,不仅标志着湖南经济总量迈上了新的台阶,更生动诠释了其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与蓬勃活力,为全国经济大盘的稳定贡献了重要的“湖南力量”。
量增质升,发展基础持续夯实
4万亿元,是一个标志性的刻度,是湖南经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不仅意味着湖南的经济体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更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840亿元的显著增量,相当于在一年内创造了一个相当规模的经济增量,这背后是无数市场主体的奋力拼搏,是各项产业协同发力的集中体现,更是全省上下稳中求进、笃行不怠的成果结晶。全国第十的稳固排名,也表明湖南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保持着重要地位,其发展态势与全国经济脉搏同频共振。

增速稳健,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尤为可贵的是,在实现总量突破的同时,湖南经济保持了5.4%的稳健实际增速。这一速度,不仅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假设全国增速低于此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微调),更彰显了湖南经济增长的“含金量”。它是在不依赖过度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实现的增长,是更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增长。

近年来,湖南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集群持续壮大,科技创新动能澎湃,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些都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株洲中车为国外客户研制的高铁列车,来源:网络)
5.4%的增速,是创新驱动、结构优化、效率提升共同作用的结果,展现了湖南经济内在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动能转换,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湖南经济的亮眼表现,得益于其持续优化的产业结构和不断激发内生动力的发展环境。一方面,传统产业通过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焕发新生,制造业“智”量水平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如北斗应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赛道加速布局,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内需市场潜力持续释放。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激发了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湘商回归”效应显著,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长,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微观基础。

此外,湖南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日益凸显,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能级提升,内外联动的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40241亿元,5.4%的增长,这不仅是数据的跃升,更是信心的彰显。它充分证明了湖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所选择的发展路径是正确的,所采取的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措施是卓有成效的。

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坚信,底蕴深厚、敢为人先的湖南,必将以此为新起点,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的征程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为中国式现代化谱写更加壮丽的湖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