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狐狸”进看守所时25岁,一个眉清目秀的小伙子,因姓胡,加之长相俊美如女人,大家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小狐狸”。
“小狐狸”人年轻又勤快,在号子里当“水板”,帮忙洗洗衣服、拿拿茶杯,做些这样的小事儿,就有人罩着他,给他分吃的、买日用品啥的,他家里也就不用送钱来。
这么年轻又勤快,为啥也进来了?
一说起这个,“小狐狸”就懊恼不已。
“小狐狸”没读多少书,读了高中后,因父亲过世了,就没有继续读大学。因为学历不高,进工厂干过,也到工地干过,反正一直不太稳定。
后来,进到家政这行,还挺适合他。人年轻勤快嘴甜,活干得又好又快,比进工厂强,有事就干,没事不干,还比较自由,又能照顾家庭。
过年后,“小狐狸”接了一个相对固定的单子,也是一个有钱人家庭,每周去搞卫生。卫生自然是搞得没话说。

但在打扫卫生的过程中,看到床头柜里放了三千港币,一直放这儿很长时间了。开始,“小狐狸”视而不见,还生怕不见了,那不得怀疑他。
时间长了,就有点蠢蠢欲动了。观察了几次,觉得可能主人家早忘记了。想想新媳妇要临产了,这不得花钱。这次搞完卫生就顺手拿了。
钱放在兜里还没捂热,就进了派出所了。
原来,巧不巧的主人家要出差,想起了放的港币,一看,不见了。以为进了贼赶紧报警。警察一查监控,近期就“小狐狸”去过。这不明摆着吗!
最后,“小狐狸”被判了九个月。孩子出生时,他还在看守所里。我们七嘴八舌帮忙给他孩子取名。可惜将来孩子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个坐牢的爹。

阿陈是开餐馆的,在酒店里当过大厨。后来,自己出来干,主要是夏天做小龙虾。他说就那三四个月,纯利润至少也能搞个十几万。
由于资金、场地、人手这些问题,他经常跟人合伙,抢季节多开几家,多挣点儿钱。因为阿陈懂得其中的道道儿,能把一切都打理好,合伙人就不用操多大心,最后分钱就行了。
这次,阿陈在网上认识了一个求合伙的,去了一看,场地、设备和地段啥的都不错。两人一拍即合,阿陈除了技术、经营管理外,还投了十万块。
生意一开始还不错,阿陈就让合伙人接手管理,自己去打理另一家了。偶尔去看看,觉得生意还行,也没多问,觉得到时有钱分就行了。
未料一季虾子完了,合伙人一算账,说没赚到钱,还亏了。算来算去,阿陈本金还要亏两万。
这么好的生意,为啥会亏钱?阿陈觉得被坑了,但因为平时没去琢磨防范,认为就是一本糊涂账,自己又拿不出证据。
想来想去,心里气不打一处来。一次晚上跟自家餐馆几个帮工喝点酒,一时怒从心头起,找了个面包车,几个人直奔合伙餐馆,来了一通打砸。

这不是明摆着吗!合伙人一报警,一查就把几个拘了,情况问明了,别人拘留,他进了看守所。砸坏的玻璃和空调外机要赔钱,合伙人还提了误工费、停工损失等一堆诉求。
反复协商未果,阿陈十万块钱赔完了不说,还被判了一年两个月。
老彭是个近七十岁的老头了,一直在火车站附近卖水果,就是小打小闹、经常会被城管赶来赶去的那种。有时说点好话,有时交点罚款,反正就这样混着。
这次要老彭交的不是罚款,是一个月的管理费,几十块钱,不算多。碰巧老彭这几天生意不好,进的水果没卖上钱,还烂了不少。
一听说管理费,心里就毛了,一来二去,就跟城管吵起来了。
眼见一个城管要动他的摊子,他随手拿起水果刀就是一捅。
好在伤得不重,没出人命。要知道这可是十年前的城管,不会轻饶老彭,幸好只判了一年半,老彭在看守所就服完了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