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德国5000亿欧元投资启动,在德中企该如何把握德国新一轮基建浪潮

德国政府即将推动一项规模高达5000亿欧元的基础设施现代化专项基金,涵盖交通、能源、数字化等重点领域。这被视为德国近年来

德国政府即将推动一项规模高达5000亿欧元的基础设施现代化专项基金,涵盖交通、能源、数字化等重点领域。这被视为德国近年来最大规模的投资计划之一,也迅速吸引了在德中资企业的关注。

然而,最新发布的《在德中资企业营商环境调查报告2025》显示,尽管商机可期,但多数中企依旧处于观望状态。

中企关注度高,但落地策略仍未明朗

根据德国中国商会(CHKD)与毕马威(KPMG)发布的调查,在德中资企业中40%认为基建基金蕴含商业机会,但真正制定具体参与计划的企业并不多。

40% 的企业:关注政策,但尚未形成明确方案22%:认为与自身业务关联不大15%:计划与德国合作伙伴共同参与项目12%:打算扩大在德生产或物流布局仅 10%:准备参与公共招标

报道指出,尽管中国企业在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经验丰富,但德国关于基金的实施路径仍不透明,实际可操作性有限,使企业难以制定清晰策略。

毕马威德国专家Andreas Glunz表示,随着美国政策不确定性加剧以及德国基建计划规模空前,“许多中企正在重新评估和调整在欧洲的布局”。但现实情况是——机会出现了,但玩法仍待明确。

投资环境承压,中企对德国仍保持高度关注

此次共104家在德中资企业参与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对营收前景保持谨慎乐观,但对德国营商环境的评价却不算亮眼。

58%的受访企业认为德国投资环境“中性”近三成(29%)认为“不利”或“非常不利”仅13%认为“有利”或“非常有利”

造成压力的主要因素包括:

高劳动成本与严格劳动法规(73%)监管复杂性(53%)冗长官僚程序(27%)招聘难(25%)能源成本高企(25%)

值得注意的是,46%的企业认为在申请政府资助时不具优势,仅5%认为与欧盟本地企业享有同等待遇。德国政府近期计划在6G网络建设中排除华为等中国供应商,也进一步增加了政策不确定性。

德国中国商会呼吁,为在德中企提供“公正、稳定、无歧视”的营商环境,并强调这不仅关系到个体企业,更关系到中德长期经贸关系的走向。

尽管挑战重重,德国仍是中企最看好的欧洲市场

即便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德国依然是中资企业的欧洲首选。

计划未来投资欧洲的受访者中,21%选择德国,高于匈牙利(18%)与波兰(12%)。51%的企业将德国子公司设为欧洲总部,凸显德国在集团全球布局中的战略地位。

在经营预期方面,在德中企展现出和德国本土氛围截然不同的“逆周期”态势:

43%预计明年收入增长(其中22%预计增幅超20%)41%计划扩大员工规模30%计划增加投资(其中19%计划增幅超20%)

相比德国多家大企业近年的裁员潮,中资企业的扩张意愿显得尤为突出。

未来最具潜力的合作领域:数字化、能源与汽车

中德合作未来的增长点,被普遍认为集中在三大领域:

数字化(51%):涉及自动化、工业软件、IT服务等新能源与电池技术(48%):从储能到电池材料与技术升级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制造(35%):在电动汽车产业链上中德互补性显著

德国基建基金重点覆盖的能源转型、绿色工业和数字化升级,也正与这些领域高度重合。

德国中国商会认为,中德应在务实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创新潜能,以提升德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力,同时为中企带来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