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没有鼠字,不算家人?”三只松鼠企业文化遭质疑

11月19日晚,三只松鼠创始人兼CEO章燎原的一条朋友圈,将这家零食巨头推上风口浪尖。针对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花名文化,章

11月19日晚,三只松鼠创始人兼CEO章燎原的一条朋友圈,将这家零食巨头推上风口浪尖。针对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花名文化,章燎原写道:“无论以何种方式,如果员工喜闻乐见地接受并最终落到企业的价值观,以消费者为中心,组织内部高度协同且有趣,都是好的企业文化!”

话说得漂亮,但现实真如章燎原所言那般“喜闻乐见”吗?

据悉,三只松鼠内部有一套独特的“鼠文化”体系。员工入职后都要起一个带“鼠”字的花名,CEO自称“松鼠老爹”,老板娘被称作“松鼠老母”,办公区叫“鼠窝”,办公软件取名“飞鼠”。乍一听,确实挺萌。

然而,网友爆料揭开了这层温情面纱背后的真相。有前员工直言:“培训时强制我们必须喊‘主人’,美其名曰让顾客觉得我们是一群真松鼠。”更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花名文化看似有趣,实则是为了规避法律责任。在录音等证据中找不到员工真名,导致劳动纠纷时取证困难——打工人很难举证签署合同和实际工作的都是本人,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公司规避了吃官司的风险。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这套匿名体系甚至可能成为违法犯罪行为的‘遮羞布’。”

据悉,11月23日,有网友在小红书爆料了这一现象,并晒出证据——分销会座次牌清一色“鼠某某”,连党委名单也未能幸免。当网友向客服求证“松鼠老母”这一称呼时,客服坦然承认:“是真的。”

曾在松鼠小镇实习的网友现身说法:“他们叫客户都叫主人,天天见到人就叫主人,简直神经。”这番吐槽道出了多少员工的无奈与尴尬。

面对舆论发酵,三只松鼠工作人员11月24日出面解释:“这是企业内部文化,用‘鼠’字起名更亲切可爱,也能突出品牌特色。”对于是否强制推行,该工作人员辩称:“并不是强制规定的。是在入职时有人告知我们有这样的习惯,我们接受了,也没有提出异议。”

好一个“被告知后没有提出异议”!这话术听着耳熟——就像领导对你说“不强制加班,但任务必须明天交”一个道理。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有几个新人敢对公司的“传统”说个不字?更何况,当“喊主人”成为培训必修课,这种文化早已变味。

细品章燎原的回应,可谓滴水不漏。“喜闻乐见”“高度协同”“以消费者为中心”——每个词都踩在企业管理学的正确节奏上。但问题在于,当企业文化不能被社会大众所认同时,本身就已经说明问题了。

真正耐人寻味的是,为什么一家年营收近百亿的上市公司,非要让员工从姓名开始就“鼠化”?表面上是打造亲和力,骨子里是不是在强化某种归属感?当每个员工都变成“鼠小二”“鼠秘书”,那种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恐怕比任何规章制度都来得有效。更不用说,这种安排是否真如网友所言,暗藏规避法律责任的心机?

当然,我们不必一棍子打死企业文化建设。阿里巴巴的“花名文化”、腾讯的英文名传统,都曾引发讨论。但关键在于,这种文化是让员工更自在还是更压抑?是激发创造力还是强化服从性?当员工不得不对顾客自称“鼠某某”并称呼对方为“主人”时,尊严何在?

从网友曝光的照片看,连党委名单都要改成“鼠书记”“鼠委员”,这未免太过形式主义。当个体的姓名都被集体文化吞噬,所谓的“亲切可爱”还剩几分真实?

企业文化不是cosplay,不是把办公区变成主题乐园就万事大吉。真正的文化应该根植于对员工的尊重,体现在公平的薪酬体系、畅通的晋升通道和包容的工作环境。如果本末倒置,只顾在表面符号上做文章,那不过是新时代的“楚王好细腰”罢了。

三只松鼠这几年日子并不好过。从2021年净利润增速放缓,到2022年遭遇食品安全质疑,再到如今深陷“花名风波”,章燎原或许该思考:当消费者打开零食包装时,他们在乎的是办公室里坐着“鼠员工”还是“人员工”吗?或许他们在意的是零食好不好吃,安不安全,价格实不实在吧。

企业文化这东西,装不出来,也强求不来。员工脸上的笑容是不是发自内心,消费者一眼就能看穿。因为,再可爱的“鼠名”,也掩盖不了企业管理中的真问题。当一家企业需要员工通过放弃真实姓名、称呼顾客为“主人”来彰显文化特色时,这种文化本身就已经误入歧途。

说到底,企业终究是企业,何必把自己包装成童话王国。用“鼠”字花名取代真名实姓,用“主人”称呼消解员工尊严,这套看似可爱的文化外衣,终究会被明眼人看穿。商业的本质在于诚信经营与相互尊重,而不是这些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当一家企业需要在员工称谓上大做文章时,恐怕已经偏离了商业的本真。

图源: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