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文化为脉连民心 理论为魂强根基 ——徽县“理润徽县”系列宣讲活动掠影

在陇蜀古道青泥岭,历史的跫音悠悠回荡,千年文脉如潺潺溪流润泽着这片土地;红军长征的红色记忆,恰似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静静

在陇蜀古道青泥岭,历史的跫音悠悠回荡,千年文脉如潺潺溪流润泽着这片土地;红军长征的红色记忆,恰似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静静伫立,凝聚起奋进的磅礴力量;剪纸、木偶等民俗瑰宝,带着人间烟火的温度,讲述着百姓的故事。

而地处甘肃陇南的徽县,正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理润徽县”系列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同发力,将理论宣讲与本土文化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独具魅力的理论传播新路径。将理论宣讲与本土文化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独具魅力的理论传播新路径,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金徽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小喇叭“响”起来 打通基层宣讲“最后一公里”

“大妈您看,咱村的变化就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啊!”在徽县的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场所,“理润徽县”小喇叭宣讲队正用方言小品宣讲政策。这支由党史专家、道德模范、民间艺人等组成的队伍,深入镇村、企业、学校,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

在社区,宣讲员手持小喇叭,自编自演小品、歌舞,通过生动演绎本地脱贫致富故事宣传党的政策;在学校,着力培养 “小小红色讲解员”,讲述徽县红色历史,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红色种子;在企业车间,结合企业实际,讲解文化思想对企业文化建设、创新发展的指导意义,引导企业树立正确文化价值观。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宣讲,让习近平文化思想如春风化雨般走进千家万户,极大地扩大了理论影响力与覆盖面。

微宣讲“活”起来 文化载体变理论“传声筒”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李白笔下的青泥岭不仅是历史地标,更成为徽县理论宣讲的“活教材”。徽县打破传统宣讲模式,深挖古蜀道遗迹、徽成两康战役红色遗址、民俗非遗等文化资源,精心制作“理润徽县”系列微宣讲视频,从选题到成片反复打磨,内容既含历史底蕴又富时代内涵,视频相继被“学习强国”及陇南本地理论平台刊登,让群众在“云端”就能触摸文化根脉、领悟理论精髓。

“早安徽县”“晚安徽县”等情景式宣讲更添烟火气:河池夜社火的热闹场景里藏着基层治理的智慧,江洛棒棒面的制作过程中透着劳动创造的价值。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让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潜移默化中走进群众心里。

深挖掘“实”起来 理论文章显文化“真底蕴”

“徽县的每一块碑刻、每一段传说,都藏着精神密码。”县委讲师组组织党校教师、专家学者和文化工作者深入梳理地域文化,积极撰写“理润徽县”理论文章。从青泥古道文人墨客的奋斗足迹中,提炼出不畏艰险的进取精神;从红军在徽成两康战役中的英勇事迹里,解读新时代奋斗精神的传承密码。

参与撰写理论文章的徽县一中教师李正元表示:“在梳理徽县地域文化、撰写文章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青泥古道上那些文人墨客,历经艰难险阻仍砥砺前行,这种精神与我们当下所倡导的奋斗精神是相通的,我们有责任将这些精神挖掘出来,传递给更多人。”

从线下的小喇叭宣讲、现场演绎,到线上的微宣讲视频、网络传播,“理润徽县”系列活动成为推动徽县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如今,徽县正以文化为墨,持续丰富活动内涵,让理论宣讲既有文化厚度,又有情感温度,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绘就一幅理论深入人心、文化繁荣兴盛的生动画卷。(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