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米安》作者;尔曼·黑塞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代表作《德米安》。这是创作于1919年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辛克莱从少年到青年,在友人德米安的影响下,不断追寻自我的成长历程。
少年辛克莱的两个世界
故事从辛克莱10岁那年,还在小城上拉丁语学校时的经历讲起。
辛克莱有着优渥的家境,年少的他,常常觉得自己身处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是父母、姐妹,温暖且洁净的环境、疼爱和严厉的气氛,有温存亲切的交谈,良好的礼仪和考究的衣装。在这个世界里,他们清晨祈祷,歌唱,欢庆节日。辛克莱和姐妹们玩闹游戏,生活美好有序,在他们面前,有一条笔直的路通向未来。
同时,这个家里还有一个隐秘的世界,那是家中女仆和工匠们展露出来的另一番天地。在厨房和马厩里,辛克莱总能听到他们谈论外面的事情,以及流言蜚语和鬼怪故事,像是醉汉打老婆、谁家的母牛在分娩,乡警抓捕纵火犯,姑娘们在深夜的工厂织线团,盗窃、凶杀还有自寻短见。
这个世界让辛克莱感到陌生、不安和恐慌。但偶尔,他愿意待在这充满禁忌的世界,因为第一个光明世界,总有些乏味且寂寞。当然,更多时候,他也明白,自己生活的目标,是成为像父母那样澄明纯洁、谨言慎行的人。
不过,要成为那样的人,自己还要走很长的路,要上中学、读大学、参加各种考试。而这条正确的路,总会经过一旁的黑暗世界,可能会遇上陷入其中、难以自拔的危险。就像辛克莱钟爱的很多故事,都有着少年失足的经历。当然,最后他们又纷纷回归光明世界,作为唯一正确的结局。
辛克莱遭遇弗朗茨霸凌
一天下午,辛克莱和两个邻家男孩在外闲逛,一个大男孩走了过来,他叫弗朗茨,大约13岁,外表粗野强悍。辛克莱早就知道他,他是裁缝的儿子,父亲是个酒鬼,一家人在城里都声名狼藉。辛克莱有些害怕,他不想和弗朗茨打交道。
弗朗茨把这几个小男孩带到桥边的河岸,命令大家在桥洞里翻垃圾,把有用的东西找出来给他,像是铅、铜、锡一类的制品。他觉得有用的,便一把夺走,没用的就直接丢进河里。尽管非常不情愿,在弗朗茨的命令下,大家只能乖乖照办。
之后,大家坐在地上聊天,男孩们纷纷炫耀起自己的英雄行径或者卑劣的恶作剧。辛克莱没有什么可吹嘘的,因此沉默不语。但其他人都有话讲,他担心自己的沉默会惹怒弗朗茨。辛克莱很清楚,自己的衣着和举止,在这几个男孩中间,就像个异类。弗朗茨不会喜欢他这样一个绅士的儿子。
恐惧之下,辛克莱只好编了一个故事,把自己描绘成故事中的“英雄”。他说磨坊附近有一座花园,自己曾趁着天黑,和一个同学去那里偷了一整袋的苹果,还不是普通的苹果,是上等的好苹果。
为了让这个故事听起来更加逼真,辛克莱使出浑身解数,编造了更多的细节,比如他和同学一个人爬上树摘苹果下来,另一个人负责放哨。还说一整袋苹果太重了,他们只好先带走一半,过了半个小时,又回去把剩下的苹果取走了。
讲完后,辛克莱本以为自己的“英雄行径”能得到大家的赞赏,但两个小点的男孩都没吱声,弗朗茨眯着眼睛看向辛克莱,似乎要把他看穿一样,威胁道:“真的吗?”
辛克莱硬着头皮说:“是真的。”
弗朗茨又逼问:“你敢发誓?以上帝和天国的名义?”
辛克莱害怕极了,他压抑着狂跳的心,仍然嘴硬道:“以上帝和天国的名义。”
那天回家时,弗朗茨说他和辛克莱同路。辛克莱甩不掉他,好不容易看见自家的大门,以及闪耀在窗棂上的阳光,辛克莱舒了一口气,迅速开门钻了进去。正准备关门时,弗朗茨却挤了进来,在门廊处紧紧贴着辛克莱,用铁钳般的手抓着他的胳膊,轻声说:“你知道磨坊旁边的果园是谁的吗?”
辛克莱吓了一大跳,说:“你要干什么?我,我不知道,可能是磨坊主的。”
弗朗茨凑近辛克莱的脸,用邪恶的眼神打量着他,说:“我早就知道偷苹果的事,我要是告诉果园的主人,谁偷了他的苹果,他就会给我两马克。”
“天哪,”辛克莱大惊失色,“难道你要告诉果园主吗?”
弗朗茨不怀好意地笑了起来,说:“哼!不告诉他,我自己能造出两马克吗?我是个穷鬼,不像你,有个有钱的爸爸。能得到两马克,这钱我肯定要去赚。”
辛克莱吓得哭了起来,他的世界一瞬间就崩塌了,弗朗茨会去告发自己,自己的父母很快就会知道这件事,警察也许会来抓自己。自己本来根本就没有偷窃,可是,谁让自己发了誓呢?
辛克莱的脑袋一下子乱了,他绝望地摸索着口袋,里面空空如也,他又想起戴着的手表,那是一块旧银表,是祖母的遗物,但此刻也顾不了那么多了,辛克莱把表摘下来,交给弗朗茨,着急地说:“你别告发我,我把这块表送你,它是银的,很不错的表。”
弗朗茨不屑地看了看表,鄙夷地说:“你的破表对我一文不值!你是个有钱人,只要给我两马克,这事就了了。”
“可是我一分钱也没有啊,”辛克莱哀求道,“父母从不给我零花钱,其他东西我都可以给你,我有一本故事书,几个锡兵,一只罗盘,我现在就去拿给你。”
弗朗茨撇撇嘴,朝地上啐了一口唾沫,命令道:“少废话!这些破烂你自己留着吧,听着,我只要钱。你家里有的是钱。明天放学后,我在集市等你,要是拿不来钱,有你好看!”他凶恶地瞪着辛克莱,又吐了一口唾沫,然后像幽灵一样消失在门后。
辛克莱只觉得两腿发软,连走上楼梯的力气都没有了,他痛苦地缩成一团,躲在黑暗的台阶上。
很久后,他慢慢走回房间,门前的挂钩上,挂着父亲的帽子和母亲的阳伞,家里温馨的气息扑面而来,但此刻,这个少年心里翻江倒海,他觉得自己已深陷罪孽与险境中,被人勒索恐吓,满是惊吓和耻辱。
姐妹们在起居室里说话的声音传来,那低语比往日更显得珍贵可爱,然而,辛克莱觉得,光明的世界已经对他合上了门窗。他不敢把今天发生的事情告诉家人,不敢向父母寻求保护,不敢向姐妹索求理解,不敢用忏悔去乞求原谅,换取审判和惩罚。
他恨自己,为什么要跟弗朗茨这样的魔鬼在一起,为什么要扯那些偷苹果的鬼话,为什么要把犯罪的行为当成英雄事迹去吹嘘?现在,撒旦钳住了自己的脖子,自己从原本的幸福中堕落,即将掉入无底深渊。他只能独自吞下这个秘密,独自承受扮演英雄的恶果。
那天夜里,辛克莱辗转难眠,第二天早上,他状态很糟,还呕吐了一阵。11点钟,弗朗茨会在集市等着,没有钱怎么办呢?
思虑再三,辛克莱想到母亲房间里有个自己的存钱罐,他悄悄溜进去把它拿了出来,捅破薄薄的铁网,把里面所有的钱都拿了出来,发现只有65芬尼,连1马克都凑不齐。
辛克莱心事重重地带着65芬尼去见弗朗茨,说自己存的钱都在这了。弗朗茨点了点数,冷冷地问:“剩下的1马克35芬尼,我什么时候能拿到?”
辛克莱说:“你不要告发我,不能把这件事告诉我父亲,剩下的钱,我一拿到就给你。”
弗朗茨吹了一声口哨,说:“你看,我是穷人,你穿的比我好,吃的比我好,但我不介意再等等你。后天下午,我一吹口哨,你拿钱了事,懂吗?”
从那之后,辛克莱总能听见弗朗茨可怕的口哨声,不管他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那粗野的口哨声都在耳边萦绕,辛克莱一次次被弗朗茨叫到没人的地方,忍受他的折磨和勒索。可辛克莱上哪能弄来钱呢?他只能偶尔从家中女仆放在厨房的菜篮里,偷几个芬尼,去交给弗朗茨,但每次都会被弗朗茨鄙夷地责骂。
一连几周过去,辛克莱每天担惊受怕,他从未陷入此种境地,失魂落魄又无比绝望。
由于辛克莱多次两手空空去见弗朗茨,弗朗茨拿不到钱,开始用新的方式折磨辛克莱,命令辛克莱为他做事,还故意刁难他,可怜的辛克莱常常在梦魇中惊醒,浑身冷汗。他几乎神经错乱,终于病倒了。
辛克莱遭遇了典型的校园霸凌,深陷泥沼之际,他的苦难出人意料地得到了救赎,那么,这到底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下节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