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宣布结束与自民党长达26年的执政联盟,直言在首相指名选举中“绝不可能在选票上写下‘高市早苗’的名字”。
这一决定源于高市早苗当选自民党总裁后任命涉“黑金政治”丑闻的萩生田光一为代理干事长,以及对公明党核心关切问题的漠视。
随着10月21日首相指名选举临近,自民党在众议院仅有的196个席位距离过半数的233席尚有37席的缺口。公明党的离开不仅带走了24个席位,更带走了一个时代的政治稳定。
高市早苗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的胜利,建立在脆弱的派系妥协之上。
她最终以185票对156票的微弱优势胜出,新增的国会议员票多来自败选阵营的利益交换,而非对其政策理念的认同。
这种“拼凑式胜利”本就需要谨慎的政治运作来维持,然而高市却犯下了致命错误。
她当选后迅速任命“黑金政治”丑闻人物萩生田光一担任党内要职,这一举动被公明党视为“公然挑衅”。
当自民党与公明党就整改“黑金政治”问题进行最后磋商时,高市团队未能满足公明党提出的强化政治献金透明度的要求。
联盟破裂的直接导火线就此引燃。
更深层次的分歧在于基本理念。高市作为自民党内右翼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其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的记录、排外言论及修宪主张,与公明党的自由主义理念格格不入。
首相指名选举本质上是一场数字游戏。目前日本众议院席位分布为:自民党196席、公明党24席、立宪民主党148席、日本维新会35席、国民民主党27席。
这一格局使得没有任何政党能够单独掌控过半数席位。
如果立宪民主党、日本维新会和国民民主党三大在野党联手,将获得210席,超过自民党的196席。
这意味着在野党联盟理论上可能阻挡高市早苗出任首相。
但如果三大在野党无法达成一致,而自民党能争取到部分在野党的支持,高市仍可能险胜。
关键角色如今落到了国民民主党身上。党首玉木雄一郎10日公开表示“已做好了担任首相的准备”,并在社交媒体上强调这一立场。
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看到了“十多年难遇的夺取政权的机会”,正积极推动在野党联合,推举统一候选人。
然而,这一联盟面临难以调和的内部分歧。
国民民主党与立宪民主党虽同出自原民主党,但在关键政策上立场迥异。国民民主党支持修宪和核电,而立宪民主党则反修宪、主张废核。
维新会党首吉村洋文对合作持怀疑态度:“如果立民和国民民主能真正合作,我们会认真考虑统一候选人的讨论,但这种可能性非常低。”
玉木雄一郎也明确提出,立宪民主党必须在安全保障和能源政策上通过党内决议与国民民主党立场一致,才可能合作。
这些条件对于立宪民主党而言难以轻易接受。
随着临时国会召开日期从原定的10月15日推迟到21日,日本政治出现了罕见的权力真空。
这种“总总裁分离”状态通常只维持数天,而此次预计将持续十多天,实属极为罕见。
这一非常时期正给日本带来内政外交的双重挑战。
对内,2025财年临近结束,汽油税减税、高中学费减免等已达成框架的民生政策因政局混乱无法落地。
对外,东盟相关会议、特朗普计划中的访日、APEC首脑会议等密集外交活动即将到来。
政策不确定性已引发市场担忧,共同社报道称,日本股市在10日下跌1%后,14日又大跌2.58%。
21日的首相指名选举,可能不会在第一轮投票中就产生明确结果。
众议院465个席位中,没有任何一方能稳操233张过半选票。如果进入第二轮投票,各方势力将重新洗牌,政治交易将在幕后激烈进行。
《每日新闻》分析指出,两个理念不同的政党能长期结盟,主要是因为能在选举中相互支持从而获得更多议席。
而如今,这一利益基础已不复存在。
用《日本经济新闻》的话说,日本已进入无论哪个政党都无法单独执掌政权的“多党化时代”,一场政治深水区的改革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