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神识神
吕帝曰:天地视人如蜉蝣?,大道视天地亦泡影。惟元神真性,则超元会。而上之。其精气则随天地而败坏矣。然有元神在,即无极也。生天生地皆由此矣。学人但能护元神,则超生在阴阳之外,不在三界之中,此见性方可,所谓本来面目是也。

凡人投胎时,元神居方寸,而识神则居下心。下面血肉心,形如大桃,有肺以覆翼之,肝佐之,大小肠承之。假如一日不食,心上便大不自在,以致闻惊而跳,闻怒而闷,见死亡则悲,见美色则眩,头上何尝微微些动也?问天心不能动乎?方寸中之真意如何能动?到动时,便不妙,然亦最妙。凡人死时方动,此为不妙。最妙者,光已凝结为法身,渐渐灵通欲动矣,此千古不传之秘也。

识心如强藩悍将,欺天君暗弱,便遥执纪纲,久之太阿倒置矣。今凝守元宫,回光返照,如英主在上,二目回光,如左右大臣尽心辅弼,内政既肃,自然一切奸雄无不倒戈乞命矣。
丹道以精水、神火、意土三者,为无上之诀。精水云何?乃先天真一之炁。神火即光也,意土即中宫天心也。以神火为用,意土为体,精水为基。凡人以意生身,身不止七尺者为身也,盖身中有魄焉。魄附识而用,识依魄而生。魄阴也,识之体也。识不断,则生生世世,魄之变形易质无已也。惟有魂,神之所藏也。魂昼寓于目,夜舍于肝。寓目而视,舍肝而梦。梦者神游也,九天九地,刹那历遍;觉则冥冥焉、渊渊焉,拘于形也,即拘于魄也。故回光所以炼魂,即所以保神,即所以制魄,即所以断识。古人出世法,炼尽阴滓,以返纯乾,不过消魄全魂耳。

回光者,消阴制魄之诀也。无返乾之功,上有回光之诀。光即乾也,回之即返之也。只守此法,自然精水充足,神火发生,意土凝定,而圣胎可结矣。蜣螂转丸,而丸中生白,神注之纯功也。粪丸中尚可生胎离壳,而吾天心休息处,注神于此,安得不生身乎?

一灵真性,既落乾宫,便分魂魄。魂在天心,阳也,轻清之炁也。此自太虚得来,与元始同形。魄,阴也,沉浊之气也,附于有形之凡心。魂好生,魄望死。一切好色动气皆魄之所为,即识神也。死后享血食,活则大苦。阴返阴也,以类聚也。学人炼尽阴魄,即为纯阳也。

解析:
1.元神与识神:
-元神被视为超越生死、不受物质世界影响的纯粹存在,是人的真我或本性,与“道”相合,具有永恒性和无限性。
-识神则是后天形成的意识,受制于感官经验和情感波动,居住在心脏附近,与身体的生理反应紧密相连,容易被外界刺激所影响。
2.元神的超越性:
-吕帝指出,从宏观的视角看,人类的生命如同短暂的蜉蝣,天地本身也不过是大道中的泡影。唯有元神,才能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达到无极的境界,成为创造天地万物的源头。
3.修行的目标:
-修行者通过保护和强化元神,可以超越阴阳的对立和三界的束缚,达到对自身真性的认识,即所谓的“见性”,这是对人本来面目的直接体验和认知。
4.生命的动力与限制:
-人类的物质生命依赖于饮食和呼吸,这使得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各种情感反应。但真正的天心(元神)是不动的,它位于“方寸”之间,不会因外界的变化而动摇。
5.死后的转变与生命的升华:
-死亡时,识神的活动可能引发元神的微动,但这并不是理想的境况。理想的状态是在修行过程中,通过凝聚光华(智慧和精神能量),形成法身,达到灵性的高度发展和完全的自我觉醒。
6.修行的秘密:
-凝聚光华并使之转化为法身,是一个深奥且少有人知的过程。这不仅涉及对内在真我的深刻理解,也包括了通过特定的修行方法,如冥想、内观等,来促进精神能量的集中和升华。
7.识心与元神的关系:
-将识心比喻为强藩悍将,暗示了后天意识(识心)在缺乏约束时可能会占据主导地位,压制住原本应该处于领导位置的元神(天君)。这种情况下,修行者需要通过冥想、内观等方式,使元神重新掌控局面,就像一个英明的君主重新掌权,使国家恢复秩序一样。
8.回光返照的意义:
-回光返照是一种内观的修炼方法,通过集中精神,使意识回返至内心深处(元宫),如同英主在上,二目回光则比喻双眼作为内外交流的门户,应当被用来辅助元神的觉醒与巩固。这样,内政得以肃清,所有负面的、阻碍精神成长的因素都会被清除。
9.丹道修炼的三要素:
-精水、神火、意土是丹道修炼中的三个核心概念。精水代表着先天的、纯净的精神能量,神火象征着光与智慧,意土则是指中宫天心,即精神的核心所在。这三个要素相互配合,构成了丹道修炼的基础。
10.魂魄与识的关系:
-魄被视为与物质身体紧密相连的、偏向阴性的能量,而识则依赖于魄的存在。魂是神所藏之处,与元神关系更为密切,白天寓于双目,夜晚归于肝脏,负责梦境中的活动。通过回光返照,修行者可以锻炼魂,保护神,控制魄,最终断绝识,达到精神的净化与升华。
11.出世法与炼魄全魂:
-古代修行者的出世法,即通过修炼来消除物质身体中的阴性杂质,目的是消减魄的影响,使魂得到完整的发展。这个过程就是从物质束缚中解脱出来,回归到纯阳(乾)的状态,实现精神的完全觉醒与自由。
这段论述强调了精神修炼的重要性和方法,特别是如何通过管理和提升内在精神能量,达到超越物质世界的境界。它体现了道教内丹学说中对生命本质和精神提升的深刻理解。
这段文字继续阐述了道教内丹学说中关于精神修炼的原理和方法,尤其是“回光返照”的技术及其在修炼过程中的意义。以下是其要点的解析:
12.回光返照的作用:
-“回光”被描述为一种消阴制魄的关键修炼技巧。这里的“光”象征着纯阳的乾性能量,通过回光,修行者能够将精神能量从外在的、物质的层面转向内在,从而达到返本归真的效果。
13.修炼的效果:
-守持回光之法,可以使修行者体内的精水(先天之气)充盈,神火(智慧与精神能量)旺盛,意土(中宫天心)稳固,进而孕育出圣胎——这是精神层面成长的象征,代表着修行者内在灵性的成熟。
14.蜣螂转丸的比喻:
-文中以蜣螂滚粪球为例,说明即便是污秽的粪便中,在蜣螂专注的精神作用下,也能孕育出生机。这比喻了即便在凡俗的身体和环境中,通过精神的专注与修炼,同样可以催生出内在的灵性生命。
15.魂魄的性质与作用:
-魂被视为与元神相联系的、带有阳性特质的能量,它来自于太虚,与宇宙的根本同质同形。魄则是阴性、沉重的物质性能量,与身体和识神相关,倾向于死亡和物质的束缚。
16.修炼的目的:
-修行者的目标是通过炼尽阴魄,即消除物质和欲望的束缚,达到纯阳的状态,也就是与元神合一,实现精神上的完全自由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