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全球仍有31亿人用不起智能手机上网,智能手机为何成了奢侈品?

一、触目惊心的现实:覆盖≠连接全球96%的人口生活在移动网络覆盖区,但仍有31亿人无法使用移动互联网,占全球总人口的38
一、触目惊心的现实:覆盖≠连接

全球96%的人口生活在移动网络覆盖区,但仍有31亿人无法使用移动互联网,占全球总人口的38%。其中,93%的未联网人口集中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亚),这些地区农村人口和女性上网率最低。例如,几内亚手机渗透率高达95%,但仅26.5%的人能上网——流量资费占人均月收入1/10以上,1GB套餐需花费32元人民币(当地月收入仅四五百元)。

二、智能手机:难以跨越的“奢侈门槛”

对低收入群体而言,智能手机价格是核心障碍:

价格鸿沟:入门级智能手机售价占中低收入国家人均月收入的16%,而最贫困人群需支付48%的月收入(相当于不吃不喝攒半个月买手机);

替代困境:全球仍有6亿人依赖功能机,无法享受互联网服务(如在线教育、电子支付);

连锁负担:除设备成本外,网络资费、电力短缺、数字技能缺失(如非洲仅有3G网络)进一步加剧“使用鸿沟”。

三、数字边缘化:不只是“离线”,更是机会剥夺

无法上网意味着被排除在现代社会体系之外:

教育与医疗:远程教育、健康咨询依赖网络,撒哈拉以南非洲59%人口因缺设备无法获取在线资源;

经济机会:小微商户无法接入电商平台,失去全球市场机会(如农产品线上销售);

性别不平等:低收入国家女性上网率比男性低20%,加剧社会资源分配失衡。

四、破局之路:30美元手机能否改写命运?

行业正尝试以技术普惠打破僵局:

价格革命:研究显示,若智能手机降至20美元,可让全球23%的障碍人口(约14亿)负担得起;

全球协作:GSMA发起“手机可负担性联盟”,联合运营商、制造商和金融机构,推动低价设备规模化生产(如30美元智能机计划覆盖16亿人);

政策杠杆:部分国家推行流量补贴(如印度1GB套餐约合人民币1元),并配套数字素养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