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晨的一些小习惯可能关乎着身体的大健康。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度不断提升,网络上各类的健康科普的信息也是铺天盖地而来,朋友圈和家族群里经常能刷到一些好像特别有道理的养生说法,就比如“不吃早饭,可以燃脂!”“早晨空腹一杯水,可以清肠!”之类,相信也有很多人照做了。
真实效果还未可知,而最近网络上又开始流传相悖的科普,甚至说早晨空腹喝水的危害性要大于不吃早饭!那到底哪个说法才是真的呢?
一、长期不吃早餐,危害远超想象经过长达8到12小时的夜间休息时间,体内的能量储备被大量的消耗掉,各项生理机能都处于等待重新启动的状态。此时,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并不是简单的填饱肚子,它更是对全身器官功能的一次全面唤醒。
但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下,与其他正餐相比,早餐反而成为了最容易被舍弃掉的一环。数据显示,我国约有2%的成年人从不吃早餐,超过一半的人因“没时间”而将其省略,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即使吃了,也选择了不健康的模式。这种普遍存在的早餐缺失,对于健康的危害可能比大家想想中的还要大。

当人们选择跳过早餐时,大脑作为人体最高级的指挥中枢,其能量供应几乎完全依赖葡萄糖。在经过一夜的代谢消耗后,肝脏里存着的糖原都快用光了,根本没办法再好好的维持血糖稳定了。清晨起来不吃早餐,意味着血糖水平将持续处于低位,这会直接损伤大脑的正常功能。神经元由于缺乏能量底物,会出现兴奋性降低、信息传递效率下降,具体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反应迟钝、短期记忆力减退、思维滞涩等。
而且大脑边缘系统对血糖的波动极为敏感,低血糖状态会触发应激反应,使一些压力激素(如皮质醇等)分泌增加,使人变得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严重影响上午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同时,受生物钟昼夜节律的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也是具有一定节律性的。即使是早晨起来不吃东西,胃腺依然会分泌一定量的胃酸,胆囊也会在经过一夜的积蓄后,充满富含胆固醇的胆汁。
如果没有食物来稀释,高浓度的胃酸会持续的侵蚀胃黏膜,破坏其表面的黏液屏障,长期如此,很容易就会诱发或加重胃炎、胃黏膜糜烂,甚至发展为胃溃疡、胃癌。同样,胆汁无法按时排出,会在胆囊中过度浓缩、滞留,胆汁中的胆固醇成分因过饱和而析出微小的晶体,这些晶体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聚集、增大,最终形成结石。这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剧痛,更增加了急慢性胆囊炎,以及胆囊癌的长期风险。

而且多项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提到,与规律进食早餐者相比,长期忽视早餐的人群,其血液中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可能与空腹状态下升高的游离脂肪酸促进炎症因子释放、血糖的剧烈波动产生氧化应激、以及生物钟紊乱导致的免疫细胞功能失调有关。
也就意味着,此类人群体内长期持续处于一种低强度的慢性炎症状态,这并非像感染那样剧烈,但它会悄无声息的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发展;同时,炎症因子也会干扰胰岛素信号通路,增加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所以,不吃早餐者其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中风)和代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会显著增加。

并且,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误认为省略早餐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但实际可能恰恰相反。研究发现,长时间的空腹会使身体进入到一种节约能量的模式,此时基础代谢率会代偿性的降低,以保存能量应对不时之需。当人处于特别饿的状态下,就会引发激素水平的剧烈变化(如胃饥饿素水平飙升,而抑制食欲的激素如 leptin(瘦素)的作用可能相对减弱)。
这种会让人在午餐和晚餐的时候,本能的去吃一些更高热量的食物,吃饭的速度也会变得更快,最终使得一天的总热量摄入不降反升。

更重要的是,早晨是人体胰岛素敏感性最高的时段,此时进食,葡萄糖更容易被肌肉等外周组织摄取利用。如果错过了,身体在午餐后会出现更剧烈的胰岛素分泌和更高的餐后血糖峰值,这种血糖波动不仅加重胰腺β细胞的负担,长期下去也会诱发胰岛素抵抗。而在这种状态下,身体更倾向于将多余的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起来,尤其是内脏脂肪,这就会进一步的加剧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发展。
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和老年人,青少年的大脑正处于高速发育阶段,单位脑组织的能量消耗远高于成人。加之睡眠时间长,夜间禁食的时间也更久,大脑在早晨出现能量缺乏也更严重。

一顿营养均衡的早餐,能迅速提升血糖,并供给合成神经递质所需的氨基酸、脂肪酸以及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降低维生素A、C、钙、铁、镁等微量营养素缺乏的风险,并有助于建立健康的体重管理,增加其身体活动水平。
而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利用效率下降,早晨及时补充优质蛋白,能有效抑制肌肉蛋白的分解,刺激合成,预防少肌症。同时,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规律的早餐习惯有助于稳定代谢节律,降低炎症,这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和心血管疾病都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长期不吃早餐绝非明智之举,其对于身体健康来说是绝对具有危害性的。
二、早晨空腹喝水,还可取吗?关于早晨起来后应不应该空腹喝水这个问题,其实一直是众说纷纭,有人觉得它可以清肠,有人觉得它会冲淡胃酸。其实大家说的既有有一定道理,又有一定的误区。
晚上睡觉的时候,人体虽然处于静止状态,但呼吸、皮肤蒸发等依然在持续的丢失水分。这就使的人体在刚醒来的时候处于一种轻微的脱水状态,血液的粘稠度也相对较高,此时喝下一杯温水,可以及时给身体补充水分,唤起一天活力。
同时,也可以减轻心脏的泵血负担,改善了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在早晨的血液灌注,从而可以有效的降低各类突发心脑血管事件(如脑梗死、心源性猝死等)的发生风险,这对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及中老年人来说格外的重要。

它还可以温和的冲刷食管和胃壁,清除夜间积聚的黏液和脱落细胞,起到清洁消化道的作用。
并能适度的刺激胃肠道蠕动,将其从睡眠状态中的低速运行模式逐步唤醒,并有助于促进结肠产生便意,还能软化因缺水而变干硬的宿便,可以有效的预防和缓解便秘,帮助人体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
同时,作为体内所有生化反应的介质,早晨空腹喝水可以直接提升细胞的水合状态,加速新陈代谢速率。能促进肾脏的血液灌注和滤过功能,加速尿液生成,更高效的将夜间代谢产生的尿素、尿酸、钠离子等废物排出体外,起到一个“清肠、排毒”的作用。

所以,早晨空腹喝水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对人体十分健康的习惯,但如果不加以注意那就可能出现一些不利于健康的问题。
对于消化功能正常的人来说,喝一杯水(约200ml)的水对胃酸的稀释作用是短暂且可被迅速代偿的,因为胃黏膜壁细胞会持续分泌胃酸来维持其酸性环境。除非是一次性的大口猛灌超过500毫升甚至更多的水,可能会过度的刺激到胃壁,引起胃部痉挛或短暂不适。但对于本身胃酸分泌严重不足或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在饭前大量饮水,理论上是可能会短暂的降低胃内酸度,影响紧随其后的早餐消化效率的。

同时,水的温度也很有讲究,通常情况下,一杯温度与人体体温相近的温开水(大约35 - 40℃)更为适宜,它不会给身体带来强烈刺激,能让身体更舒适的接纳。但如果是冰水,就可能变成一种强烈的冷刺激,肠胃道胃肠道血管骤然收缩,平滑肌痉挛,很容易就会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
相反,如果是温度过高的热水,则容易烫伤口腔黏膜及食道粘膜,长期甚至可能增加食管癌风险。
还有一些人,尤其是“养生达人”习惯空腹饮用一些加“料”水(如淡盐水、蜂蜜水、柠檬水等),认为这样能起到额外的保健效果。

以淡盐水为例,我们上面有提到本身经过一宿,早晨的血液处于一种相对黏稠的状态,这个时候再给身体里面加盐,过多的钠离子就会升高血压,加重心血管及肾脏的负担,对于代谢慢的老年群体,以及本身就存在高血压、心脏病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尤为不利。
而蜂蜜水的核心成分是糖,在经过一宿身体需要大量能量的时候,糖分能被身体迅速吸收,确实能快速提供能量,但这也会导致血糖快速上升,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对于血糖调节能力正常的人来说,或许能短暂提神;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或胰岛素抵抗的人群,只会加重病情。

毕竟我国近三分之一的人血糖都在异常范围,尤其是一些存在胰岛素抵抗但还不是很严重的人群,长期空腹喝蜂蜜水,只会加速糖尿病进展。
至于近年来风靡的柠檬水,一旦过浓,其酸性较强,空腹饮用可能会刺激和侵蚀牙釉质,对于本身胃酸过多或有胃食管反流问题的人,只会加重反酸、烧心等不适症状。
所以说,早晨空腹喝水本身无害,甚至有益。真正的危害在于如何喝,喝什么样的水;而不吃早餐的危害性却是十分明确的。
三、科学晨间习惯:喝水+早餐,健康双保障其实与其讨论谁比谁的危害更大,不如清楚的知道该如何养成科学的晨间习惯来保障我们的健康。建议在起床后可以空腹状态下,小口、慢慢的喝200毫升左右的温水,大概半小时后,等到喝下去的水被身体充分吸收了,循环系统也彻底从一夜睡眠之中清醒了之后,再开始吃早餐。

相较于午餐和晚餐的丰盛,很多人的早餐往往简单应付,可能只是早点摊的一个手抓饼或一杯速食粥,稍微讲究一点的或许会选择餐馆里的包子、油条配小咸菜,然而这些并不健康。
作为一顿正餐,它应该占全天摄入总能量的约三分之一,是全天能量与营养的重要来源,上述吃法不仅缺乏必要营养,还可能因高糖、高盐、高脂食物的过量摄入带来诸多的健康风险。

一份合格的早餐应做到营养全面且均衡。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它最好包括主食(如全麦馒头、杂粮粥或非即食燕麦片)、优质蛋白质(如鸡蛋、鱼虾、瘦肉等)、钙质(如牛奶、酸奶等),以及来自新鲜蔬菜水果的维生素(如蓝莓、西红柿等)。
这样的组合,例如一碗杂粮粥加一个煮鸡蛋、180毫升酸奶和一些蔬果,就能为身体提供全面营养。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些标称果汁奶或乳饮料的产品,并不属于真正的奶类,选购的时候要看清标识。

无论是关于吃早饭还是喝早晨第一杯水的讨论,都反映出大众对健康的重视。不过,与其纠结吃或不吃、喝或不喝,不如以科学方式对待。
喝好晨起第一杯水,吃好营养全面的早餐,这才是拥抱健康的正确之道。
参考文献:[1]佚名.早晨空腹喝水,是对还是错?[J].老年世界, 2018(11):1.DOI:CNKI:SUN:LLSA.0.2018-11-048.
[2]范志红.不吃早饭到底有多伤身[J].烹调知识, 2018, 000(005):P.22-22.
[3]综合.晨起第一杯水该怎么喝?[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7):2.DOI:CNKI:SUN:XXGF.0.2018-07-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