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威观宁夏:银川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的“老头乐”,奈其何?

随着银川老城天平街跨典农河桥通车,这几天上下学时间走天平街,发现这条道上无论是机动车道还是非机动车道的车流量都大了很多。

随着银川老城天平街跨典农河桥通车,这几天上下学时间走天平街,发现这条道上无论是机动车道还是非机动车道的车流量都大了很多。

尤其是非机动车道,一开始威记觉得也是正常,因为很多学生骑着车都从凤凰街转到天平街这边捷径来过桥回学校。加上接送孩子的车,逆行的车流等,路也不宽,慢就慢点,跟在学生后面骑就行。

有一次明显发现不一样,学生们都骑得很慢,这是不着急上学吗?等再往前看,却看到原来是有一辆“老头乐”在慢悠悠地开着,大有“一车当道,万车莫得超”的架势。接着这才开始注意到这条街上的“老头乐”是很多的。

尤其在康平路天平街口,在上下学时间,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甚至机动车道上,停满了大的,小的,豪华方向盘版的,电动车手把版的,三轮的,四轮的“老头乐”,几乎成为了“老头乐”的露天“车展”。

一观察不打紧,却发现这些“老头乐”车主,不再是印象中的“老头”(这里没有贬义的意思,方便叙述而已,见谅),而很多都是时尚靓丽的辣妈、靓妈。

众所周知,“老头乐”的优点在于没有机动车的繁杂桎梏,没有两轮电动车的风吹日晒之忧,比自行车稳当,比走路快。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了这样的交通出行工具。在城市道路上,它也不再是躲躲闪闪出现,而是堂而皇之,光明正大地行驶在道路上。

这也让人感受到“老头乐”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用代步工具,也成为了很多年轻家长接送孩子的“宝驾”。如果没什么直观感受,那就到城里各大小学门口看看。

在这里不想说什么管控、禁行、安全性等老话题,因为都说了很多年了。而是想说面对这样屡禁不止,已经泛滥成为一种普遍的交通工具的情况下,能不能进行积极管理,而不只是在街头路口挂个横幅,上宣“禁止‘老头乐’上路”等警示标语?

这些色彩鲜艳、款式万千变化的"老头乐"在车流中缓慢穿行,已经成为了银川非机动车道上的风景,这场景既荒诞又温馨,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

凑近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车辆已经不止是满足交通出行需求,大多经过精心改装。比如车窗贴着卡通贴纸,后视镜上挂着平安符,有些甚至加装了雨眉和车载充电器、车顶有太阳能充电板等。

它们早已超越了代步工具的范畴,更像是移动的育儿空间——后备箱塞着书包和足球,座位底下藏着零食盒,仪表盘上贴着课程表。

面对这样的现实,既然做不到禁产禁售,那么简单粗暴的禁令显然不是解决之道。

机动车嫌它占道,非机动车嫌它挡道,或许可以借鉴机动车管理规定,划定特定停放区域,组织安全驾驶培训,甚至开发适合接送学童的合规车型,设置专用道,规范出行的交通规则等。

毕竟当一种交通工具已经深度融入日常生活,管理智慧和理念应该体现在疏导而非堵截上。就像天平街上那些灵活穿梭的"老头乐",在规则与需求之间,总能找到自己的行驶轨迹

而人们最需要的,是各行其道,各自安好!感受银川这座城市的温度!

这里是宁夏!发现宁夏之美,感受宁夏之美!

我是威记,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宁夏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