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藏了60年的731部队罪证现身!她在异国法庭上死磕42场官司,证词字字泣血

731部队的细菌战,曾一直被当做是谣言,直到一个中国“女疯子”出现。她散尽百万家财,以个人名义与日本打了42场国际官司,

731部队的细菌战,曾一直被当做是谣言,直到一个中国“女疯子”出现。

她散尽百万家财,以个人名义与日本打了42场国际官司,最终迫使对方承认731部队对中国实施细菌战的罪行。

如果你知道731部队,却不知道王选,那你的历史缺了最重要的一课。

如果你是中国人却未听过她的名字,请挺直胸膛,花五分钟了解一下这位令日本恨得牙痒痒的巾帼英雄!

1. 上海童年

1952年的上海,春寒料峭。王家弄堂里,一个女婴呱呱坠地,父亲王德明给她取名“王选”,寓意“王者之选”,寄托了对女儿无限的期望。

王选的童年是在父亲讲述的历史故事中度过的。

每当夜幕降临,父亲就会把她抱在膝头,用低沉的声音讲述那些发生在浙江老家的往事。最常讲的就是1942年那个可怕的秋天。

“你叔叔死的时候,才十三岁……”父亲的声音总是哽咽,“前一天还活蹦乱跳的孩子,第二天就高烧不退,浑身发黑,死的时候七窍流血……”

小王选睁大眼睛:“叔叔是生病了吗?”

“不是生病。”父亲摇头,眼中闪烁着愤怒的火花,“是日本人……他们在我们崇山村投下了鼠疫菌……”

“什么是鼠疫菌?”

“是一种看不见的毒药,比枪炮更可怕。”父亲紧紧抱住女儿,“小选,你要记住,日本人欠我们王家一条命,欠中国人千千万万条命!”

这样的对话在王选的童年里重复了无数次。每次听完,她都会做噩梦,梦见一个看不清面容的少年在黑暗中向她伸出手,嘴里喊着“救我……救我……”。醒来时,枕边总是湿的。

2. 知青岁月

1969年,17岁的王选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离开上海,来到祖籍地浙江义乌崇山村插队。

崇山村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一条清澈的小溪穿村而过。初来乍到的王选被这里的自然风光所震撼,但很快,她就发现了村里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老人腿上都有溃烂的伤口,当地人称之为“烂脚病”。

“阿婆,您的脚怎么了?”一天,王选忍不住问村里最年长的李阿婆。

李阿婆坐在自家门槛上,卷起裤腿,露出触目惊心的伤口——小腿上布满了紫黑色的溃疡,有些地方甚至能看到骨头。

“这病啊,二十多年了……”李阿婆叹了口气,“怎么治都治不好,一到阴雨天就疼得钻心。”

“是怎么得的?”

李阿婆浑浊的眼睛望向远方:“那年日本人来过之后……村里很多人都这样了……”

王选心头一震,想起了父亲讲述的故事。但她当时年轻,又正值文革时期,没人敢多谈“日本人”的事,这个疑问也就暂时埋在了心底。

在崇山村的四年里,王选渐渐融入了当地生活。她学会了义乌方言,跟着村民下地干活,皮肤晒得黝黑,手上磨出了茧子。但每当看到那些“烂脚”老人艰难行走的身影,她心里总会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

3. 日本留学

1987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35岁的王选已经结婚,丈夫是上海一家外贸公司的业务骨干。这年秋天,公司派丈夫去日本进修,王选作为家属一同前往。

初到东京,王选被这座现代化大都市震撼了。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与她记忆中的上海判若两地。更让她惊讶的是日本人的彬彬有礼——地铁里无人喧哗,街道上一尘不染,商店店员总是面带微笑鞠躬致意。

“日本人……真的和父亲描述的一样残暴吗?”王选有时会困惑地想。

为了不虚度光阴,王选决定攻读学位。凭借扎实的基础和刻苦的精神,两年后她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筑波大学研究生,专攻中日关系史。毕业后,她顺利进入丈夫所在的公司,担任日语翻译,年薪高达5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万元),在当时堪称天文数字。

生活似乎驶上了快车道——宽敞的公寓、定期的海外旅行、高档餐厅的晚餐……王选几乎要忘记那些关于“烂脚病“”和“日本人”的往事了。

4. 命运转折

1995年春天的一个午后,王选在公司附近的咖啡馆翻阅《朝日新闻》,一则小标题突然闯入眼帘:“731部队国际研讨会将在哈尔滨召开”。

“731……”这个数字像一把尖刀,瞬间刺穿了王选平静的生活。她颤抖着手指继续往下读:“……日本学者松村高夫、森正孝将赴中国浙江义乌崇山村调查细菌战受害情况……”

“崇山村!”王选几乎喊出声来,引来周围人诧异的目光。她顾不上这些,报纸上的文字与记忆中的画面在她脑海中激烈碰撞——父亲的讲述、叔叔的惨死、村里老人的“烂脚病”……一切突然有了联系。

当晚,王选辗转难眠。凌晨三点,她摇醒熟睡的丈夫:“我要联系这两个日本学者!”

“你疯了?”丈夫睡眼惺忪,“公司下个月就要派你去美国进修……”

“比起进修,这件事更重要!”王选的声音异常坚定,“我是崇山村人,我懂当地方言,又精通日语,没有人比我更适合协助调查!”

5. 深入调查

经过一番周折,王选终于联系上了松村高夫教授。当她在东京大学研究室见到这位白发苍苍的历史学者时,对方惊讶于她流利的日语和对崇山村的了解。

“王女士,您确定要参与这次调查吗?”松村教授推了推眼镜,“这可能会很……艰难。”

“我比任何人都确定。”王选直视教授的眼睛,“那里是我的家乡。”

1995年6月,王选请假陪同两位日本学者来到阔别二十多年的崇山村。踏上故土的那一刻,她几乎认不出这个曾经生活过四年的地方——泥泞的小路变成了水泥路,低矮的土房大多被砖房取代,但那条小溪依然清澈如昔。

调查从拜访李阿婆开始。老人已经八十多岁,但记忆惊人地清晰。

“1942年9月3日……”李阿婆干枯的手指紧紧抓住王选的手腕,“那天日本飞机从我们村子上空飞过,没扔炸弹,却撒下了一些麦粒和跳蚤……”

“然后呢?”王选用义乌方言轻声问,同时为日本学者翻译。

“然后……”李阿婆的眼中浮现出恐惧,“十天后,村里开始有人发烧、吐血……第一个死的是王家的孩子,才十三岁……”

王选的心猛地一沉——那是她从未谋面的叔叔!

调查持续了整整一周。王选带着学者挨家挨户走访,记录下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故事。最让她震惊的是在村后的乱葬岗——那里埋葬着1942年死于鼠疫的404位村民,其中23户人家全部死绝。

“11月7日,日本兵来了……”一位幸存老人回忆道,“他们穿着白大褂,戴着防毒面具,挖开新坟,把尸体拖出来解剖……”

“11月11日……”另一位老人浑身颤抖,“他们把还没断气的病人集中到祠堂……我亲眼看见日本军医用手术刀划开一个孩子的肚子……”

王选手中的笔几乎握不住,泪水模糊了视线。她终于明白父亲为何每次讲述都泣不成声——这些暴行超出了人类想象的极限!

6. 真相大白

随着调查深入,王选发现崇山村只是冰山一角。她带着学者走访了义乌周边地区,然后是宁波、衢州、金华……受害者的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

在衢州,他们找到了1942年国民政府卫生署的档案记录:“……日军飞机于9月3日投下不明物质,十日后爆发鼠疫……死亡人数逾千……”

在金华一家医院,老医生展示了珍藏多年的照片——成堆的尸体,皮肤发黑,表情扭曲。“这些都是炭疽感染者,”医生指着照片上溃烂的伤口,“这种病无药可治,伤口几十年都不愈合……”

1995年底,王选辞去了日本的高薪工作,全身心投入调查。她变卖了东京的公寓,用积蓄购买录音设备、摄像机,记录下每一位受害者的证词。

“你疯了吗?”丈夫难以置信,“我们好不容易在日本站稳脚跟……”

“有些事比金钱更重要。”王选平静地说,“我要让全世界知道731部队的罪行!”

两年间,王选的足迹遍布浙赣两省三十多个县市。调查结果显示:1942年的浙赣细菌战中,日军投放了鼠疫、炭疽、霍乱等多种细菌,造成至少6.3万人死亡,感染人数超过32万。而这仅仅是日军在华细菌战的冰山一角——全国范围内,受害者超过200万!

1997年,王选被推举为“中国细菌战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带领180名幸存者向日本政府发起诉讼。从此,她的人生彻底改变——从一个普通的留学生,变成了揭露历史真相的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