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你的情绪,究竟是大脑说了算,还是心脏说了算?来看真相

当我们说“心碎了”,“心动了”,或是劝人“别往心里去”的时候,我们似乎都默认,那颗在胸腔里跳动的器官——心脏,就是我们所

当我们说“心碎了”,“心动了”,或是劝人“别往心里去”的时候,我们似乎都默认,那颗在胸腔里跳动的器官——心脏,就是我们所有情感的居所。

然而,现代科学,尤其是神经科学的发展,却为我们揭示了一幅更复杂、也更精确的图景——情绪的产生主要依赖于大脑中的边缘系统,杏仁核、前额叶皮层、下丘脑和海马体,才是和情绪有关的核心结构。

那么,当我们谈论情绪健康时,我们到底应该关注那颗感性的“心”,还是那个理性的“脑”呢?

毋庸置疑,大脑才是我们情绪的真正策源地。我们的一切感受、思想和意识,都源于大脑内部亿万个神经元之间复杂的电化学活动。

在大脑深处,有一个被称为边缘系统的结构,是情绪的控制中心。

其中,杏仁核就像一个情绪的警报器,负责处理恐惧、焦虑等即时反应;而前额叶皮层则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帮助我们调节情绪冲动,做出更理性的决策。

当我们感到快乐、平静或抑郁时,实际上是大脑中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在浓度和活性上发生了变化。

从这个层面看,一切情绪活动,其物质基础都在于大脑。

那么,在情绪活动中,心脏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强烈地“感觉”到它与情绪的关联?

原因在于,心脏虽然不是情绪的源头,但却是情绪最忠实的表达者和承受者。

当我们体验到强烈的情绪时,大脑会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向全身下达指令。而心脏接收到指令信号后,会即刻做出反应:当我们感到惊喜或惊吓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像是要从喉咙里跳出来。当我们感到悲伤或压抑时,又会觉得胸口发闷,心跳沉重。

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生理变化,是情绪在心脏上的投影。也正是因为心脏的反应是如此剧烈、如此直接可感,才让人们误以为它就是情感的来源本身。

事实上,大脑与心脏的关系并非一条单行道,而是一条持续进行双向沟通的“心脑轴”。大脑固然可以指挥心脏,但心脏的状态,同样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大脑。

比如,心脏的跳动节律并非一成不变,其细微的变化,即“心率变异性”,能够向大脑传递关于我们身体当前状态的大量信息。

当一个人长期处于压力之下,心血管系统会持续紧张,这种信号传回大脑,可能会加剧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反之,一个健康、平稳的心血管系统,则有助于大脑维持更稳定的情绪状态。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规律的体育锻炼在强健心脏的同时,也能有效地改善心情。

这也意味着,当我们讨论情绪健康时,需要做的不是单独考虑大脑、心脏或其它某个单一的器官,而是要把它们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比如,长期的焦虑和抑郁,确实与大脑功能的失调有关,但它们造成的伤害,却会实实在在地刻印在心脏乃至整个身体上,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反过来,呵护我们的心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在为大脑的健康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的喜怒哀乐究竟住在哪里?最严谨的答案是:它由大脑产生和诠释,却通过心脏的跳动被我们真切地感知。

因此,呵护情绪健康也是一项需要“心脑协同”的系统工程。当我们通过冥想、阅读来“按摩”大脑时,也是在为心脏减负;当我们通过运动、健康饮食来强健心脏时,同样也是在为大脑的健康做贡献。

想要拥有健康的情绪和优质的生活,两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蔡志鹏,高鸿祥,李建清,等.基于生理网络脑心交互的视觉诱发情绪效价评估[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25,44(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