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一二三四,四个有个性和灵魂的数字

大阅兵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那壮观的场面,军威国威的呈现,还在眼前久久没有离去。阅兵车缓缓驶过时,军人的注目礼绵长持久,面

大阅兵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那壮观的场面,军威国威的呈现,还在眼前久久没有离去。

阅兵车缓缓驶过时,军人的注目礼绵长持久,面带微笑。“同志们好!”、“首长好!”“同志们辛苦了”、“首长辛苦了”!最简单的对话里,包含了最高军事首长与所有普通一兵之间最深沉的关爱。

要问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阅兵仪式里,印象最深的有哪些,实在数不过来。一定要找出个名场面,我的选择是:阅兵车回到出发地,分列式方阵即将出发时。站立在不同装备车前的方阵,在“一二三四”后,运行到自己装备车近边,各自上车的镜头。

后边的行进中我们知道,每一辆车子都有独特的使命。每一辆车子,都有自己的个性。驾驶车子的驾驶员,与之配合的战士们,有怎样的个性?

脱下军装的他们,一定个性纷呈,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美好的人生与难得的体验吧。可是,一袭军装上身,他们有了共同的称呼:“中国人民解放军”!他们的笑容,有着烈日下长时间坚守留下的印记。他们的脸上,是军帽扣绳的压痕,是墨镜挡不住的锐利。

我以为,一场阅兵式,会有很多次出现“一二三四”。我以为,每天举着十公斤哑铃挥动的升旗手,一定是个身强体壮的壮汉。实际上却是,除了准备上车前的一次,“一二三四”再没有出现过。那位每天将国旗伸展到最佳角度的升旗手,看上去颇为清秀。

我能知道或者肯定知道的是,无数次的“一二三四”,才成就了大阅兵举世震惊的辉煌。新兵入伍,可能最早听到的就是“一二三四”,就是“向左向右走”、“向右看齐”等指令。那时候的“一二三四”是枯燥的指令,是没有思想与灵魂的数字。

时间长了,感觉不同了。一二三四,像优美的旋律一样,每天不听几遍,浑身都不舒服。果然,有人将“一二三四”谱成了曲子。第一次听到《打靶归来》歌曲,立马被其中的“一二三四”吸引。最简单的数字,在这首歌里变成了最铿锵有力的誓言。它不是“哆来咪发”,就是“一二三四”。

为了能像军人们将“一二三四”唱出来,于第一时间学习了《打靶归来》。学会以后,在无数个看到落日的黄昏,耳边都会瞬间响起这首歌的每一句歌词,每一节旋律。曾经有一段时间,有机会认真复习了这首歌,跟着几个老兵。他们演唱这首歌时的投入,让我再次对“一二三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阎维文有一首经典作品,名字就叫《一二三四歌》。看来,和我有一样想法的人不是一个两个。阎维文是军旅歌手,演唱了很多颇为流行的军旅歌曲。这首《一二三四歌》,以其独有的魅力,一经推出便迅速传唱开来。

绿色的军营,最不缺少“一二三四”的声音。像歌曲中写的那样“哪里有我,哪里就有一二三四”。因为这是“战士的歌”!战士们唱着“一二三四”,“唱得山摇地也动,唱得花开水欢乐”。还有,听唱的人,也一样听得热血沸腾,听得欢欣鼓舞。

阅兵式上,每一个方队过来,都伴随“一二三四”的口令。他们的步伐,经得起横竖的检验,不担心不同角度的挑剔。以至于,不少国家的媒体,将我们战士的步伐,称之为“AI”合成。他们无法想象,那么多不同军种的中国军人,是怎样做到这样的整齐划一!

海军方队过来了,洁白的军装,直线方块的组合。每一步迈出,仿佛大海的波涛。每一次胳膊的甩动,仿佛是翻腾的浪花。浪花飞溅的角度,分毫不差。他们从远处一步步走近广场,走过广场。“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地摇”。有那么一刻,我恍惚了。他们真的是海军方队而不是电脑合成?

回到装备车前那些进入车厢的军人。拍摄者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不同装备车的色彩与长相,还有那些三人一组跃进车厢的同车人员、不同车子的战士们。他们跳入驾驶室的动作,居然整齐划一到像一个人或者一辆车那样无法想象。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听玩过网络游戏的朋友说,阅兵式上战士们上车的动作,像“反恐精英”游戏一样。问题是,游戏就是游戏,是电脑的设计和指令。阅兵却是真刀真枪真人!应该是无数次的“一二三四”的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