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得病仅2年我就吸上“顶配三联药”,几次错误决定让病情彻底失控

确诊哮喘仅仅2年,我就吸上了资深老病号才用的“终极杀手锏”——三联药,但情况还是时好时坏。而这,已经是医生为我调整的第3

确诊哮喘仅仅2年,我就吸上了资深老病号才用的“终极杀手锏”——三联药,但情况还是时好时坏。而这,已经是医生为我调整的第3个治疗方案了。

从“几乎不生病”到“三联药都难稳住症状”,短短几年时间内,我的健康状况一落千丈。若要究其原因,还得从那一次次的“错误决定”聊起。

只要扛3个月症状就会消退?我的过敏性鼻炎可以“自然好转”?

2019年8月底的一天,我正对着电脑核对报表,眼角毫无预兆地发起痒来,眼周皮肤也逐渐红肿。那几天我早上刚起床,喷嚏就像连珠炮般一个接一个炸开,清涕也完全不受控制,一整包抽纸不到半天就能用完。

好不容易熬到周末,我终于抽出时间赶往医院,医生仔细检查后语气肯定地告诉我:“你这是典型的过敏性鼻炎。”他随即开了三种药,口服的氯雷他定、鼻用的糠酸莫米松喷雾、缓解眼痒的盐酸氮卓斯汀滴眼液。我临走之前,他还特别叮嘱:“这些药至少要用三个月,断药太早,很容易反复,到时候更麻烦。”

那会儿我没把医生的话放在心上,吃了两天氯雷他定,早上不打喷嚏了;用鼻喷剂喷了三天,鼻子也通了;滴眼液点了一周,眼角的痒和肿全消了。我对着镜子照了照,眼不红、鼻不堵,跟没生病似的,心里顿时松了劲:“看来也没那么严重啊,这不就好了?”这么一想,我干脆把药收了起来,不到两周就彻底停了药。

谁知停药后各种症状很快卷土重来,但我那时对过敏性鼻炎的严重后果毫无概念,而且又打心底抗拒激素类鼻喷剂,总觉得 “是药三分毒”,于是就硬生生扛了一个多月。某天早上,我突然发现鼻子通了、眼角的痒意也没了,还兴冲冲地跟家人说:“你看,我就说不用吃药吧,这病自己就能好!”殊不知,并不是我的病痊愈了,只是秋末的过敏原减少了、症状暂时藏了起来而已。

从那时起,连续三年,每到的8至10月,我的过敏性鼻炎都会如期发作。而我依然沿用老办法:不用药、硬扛,等待它“自然好转”。

那一年,老办法竟然不中用了,治疗时的“偷工减料”让我吃了大亏

2023年初秋,熟悉的症状又来了,而且比往年都要凶。一天凌晨我突然惊醒,紧接着就觉得胸闷得厉害,只能坐起来靠在床头大口大口地喘气,好半天才缓过来。第二天早上,我想着出门散步透透气,可刚走了不到两百米,气就像堵在了胸口似的吸不上来。那一刻,我才真的慌了,这跟往年的鼻炎完全不一样!

我连忙赶去医院,医生了解了我的症状和病史之后开了一堆检查单,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以及一氧化氮检测。等所有结果出来,医生告诉我:“你这是支气管哮喘,和之前过敏性鼻炎没控制好直接相关。”

△我在河南一家三甲医院确诊了哮喘

明明之前只是鼻炎而已,后来竟然发展成了哮喘,原来,之前三年里我每一次的硬扛和侥幸都是在埋雷,现在这颗雷终于爆炸了,而我只能吞下自己种下的苦果……

刚确诊2年就用上了“顶配三联药”,我的心里又慌又悔

由于多年的“偷工减料”,我的过敏性鼻炎已经严重到了用药也难以控制的地步。一到过敏季,我的鼻子里就会明显肿胀、分泌物源源不断,呼吸的通道被堵住了,就非常容易牵引出哮喘发作。医生还告诉过我,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是“难兄难弟”,过敏性鼻炎所产生的炎症介质,会顺着气道向下蔓延,刺激支气管异常收缩,从而使哮喘的控制难上加难。

除了这客观上的双重夹击,我又一次做出了错误的决定。确诊哮喘之后,我延续了“露头再打、见好就收”的习惯,一方面是担心长期用激素对身体不好,另一方面,每天两次的吸药“仪式”让我莫名觉得自己成了“特殊人群”。于是,只要咳嗽、憋气的症状稍有缓解,我就会偷偷停药,每次用药时间从来没超过一周。结果可想而知,治疗断断续续,效果大打折扣,我在一年内急性发作了四五次。

为了控制住不断加重的病情,医生只能一次次为我升级治疗方案。我一开始使用的是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160型,后来换成了抗炎效果更强的320型。前阵子因为查出气道阻塞又换成了布地格福吸入剂,也就是从之前的“激素+单支气管扩张剂”,升级成了“激素+双支气管扩张剂”。

之前跟病友聊天时听说,这种强效的药一般是重度老病号用普通药控制不住病情时才会换。可我刚确诊哮喘2年,就用上了别人口中“资深患者才用的顶配药”。

与疾病共处的这几年,何尝不是一场漫长而深刻的修行?

我现在真切体会到了“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含义,每一次症状稍有好转就自行减药、停药,看似是短暂的解脱,实则是把自己推进了泥潭。与疾病共处的这几年,何尝不是一场漫长而深刻的修行呢?

△检查出轻度阻塞性

肺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降低

病情从未得到真正控制,长期的炎症反复刺激,在悄无声息中重塑了我的气道。年初复查肺功能时,医生就提醒我,这种“气道重塑”意味着气道已经存在不可逆的气流受限。自那以后,我不再仅凭自身感觉和症状有无来判断用不用药、用多少药,紧紧跟随医生为我量身定制的长程治疗方案。

△身体好转后,我继续坚守工作岗位

在和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打交道的过程中,我还摸清了一个关键:两种病必须“联手治”,少了哪一头都不行。我曾经认为哮喘更严重、只把精力放在了治疗哮喘上,但其实鼻腔和气道是相连通的,如果没有控制好过敏性鼻炎,那么哮喘的治疗可能会受到影响。相反,要是控制好了过敏性鼻炎,可以更有效地减轻气道症状,提高哮喘的治疗效果。

所以,如果你也同时受到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双重困扰,别忘了在医生的指导下,在使用哮喘吸入药物的同时,也规律使用药物控制鼻炎,让整体治疗效果事半功倍。

最后,我还想特别提醒有过敏性鼻炎的朋友们尽早筛查哮喘。医生曾经给我讲过,很多常见的过敏原既能刺激鼻腔、引发过敏性鼻炎,也可能侵犯气道、诱发哮喘。而且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免疫系统常常处于一种“高度戒备”的状态,一旦接触过敏原,不仅鼻子会过度反应,这种敏感状态还可能蔓延到支气管,让气道对各种刺激也变得敏感,久而久之就可能进展为哮喘。

我在住院时认识的不少病友都是先有常年鼻塞、打喷嚏,之后才逐渐出现胸闷、气喘。所以,如果你已经确诊了过敏性鼻炎,那么最好尽早做一做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等检查,早发现才能早干预,以免像我当初一样,等鼻炎拖成了哮喘才追悔莫及。

患者故事征集

《看呼吸》推出系列专访《我的呼吸故事》,很多呼吸慢病患者用心讲述了自己患病、看病的体验,比如,72岁的魏大爷讲述了如何用四年时间就打破了“慢阻肺病不可逆”的魔咒,51岁的张女士分享了一张“运动处方”扭转她人生轨迹的故事……

有读者从《我的呼吸故事》中获得了疾病知识,还有人汲取了面对困境的力量。

我们真诚地欢迎所有患有呼吸慢病的朋友们联系小助手,讲述您生病、看病的真实经历,或其他与健康相关的有趣体验或感悟,我们将会根据您讲述的内容撰写成文章。

大家也可以将自己的经历写成故事,并发邮件至editorkanhuxi@163.com投稿。

说明:

1、只接受基于本人或近亲属真实经历,不接受虚构内容。

2、稿件必须是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3、文章字数建议在 1000-2000 字。

4、编辑部审稿、修改、加工后发布。

5、请在邮件中注明常用联系方式(手机号或微信号)。

6、对于接受采访或撰写故事的患者,文章一经发布,付稿酬 500 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