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民间故事:陈塘关下的火德秘闻!

陈塘关的老人们总说,每年六月廿三火神诞,关墙根的青砖缝里会渗火星子,可谁也没见过活火神。“李靖将军的宝塔镇着啥?为啥逢火

陈塘关的老人们总说,每年六月廿三火神诞,关墙根的青砖缝里会渗火星子,可谁也没见过活火神。

“李靖将军的宝塔镇着啥?为啥逢火必救的他,偏对火神诞的火星子睁只眼闭只眼?”

这话在关里传了三百年。那年头陈塘关靠海吃海,渔民出海前都要往李靖的天王庙供碗海鱼羹,求他用黄金玲珑宝塔镇住风浪。

唯独六月廿三这日,渔民们会往关西火龙岗上抛粗瓷碗,碗里盛着拌了海盐的黍米。

李靖守关第三年的火神诞,出了怪事。

正午时分,火龙岗突然腾起赤烟,岗下的晒盐场竟凭空燃起蓝火,晒好的海盐全化成了卤水。

更邪门的是,救火的兵丁一靠近,衣服就冒火星子,吓得众人只能远远吆喝。

“是焰中仙罗宣显圣了!”白发老道捋着胡子喊,“他在火龙岛修了千年,专管天下火事,定是嫌咱们供品不诚心!”

李靖闻讯提着宝塔赶来,见蓝火围着晒盐场打转,却不伤半根茅草,眉头皱成疙瘩:“哪路仙家在此捣乱?陈某镇守陈塘关,容不得生灵涂炭!”

话音刚落,赤烟里钻出个红发红眼的汉子,穿件绣八卦的红袍,骑匹四蹄冒火的马:“托塔天王好大架子!你可知这晒盐场占了我的修炼地?”

正是罗宣,他额间第三只眼眨了眨,晒盐场的火势顿时旺了三分。

李靖举塔要祭,却被老道拉住:“将军不可!罗仙长的万鸦壶能放出千万火鸦,烧得西岐城片瓦不留,宝塔未必镇得住!”

罗宣闻言大笑:“还是老道识货,赶紧把晒盐场还给我,再供百坛海酿,我便收了火。”

陈塘关的盐税是军需命脉,哪能说让就让?

李靖咬咬牙:“盐场不能让,但陈某愿赔你三倍香火。若你非要动手,休怪宝塔无情!”

说罢将宝塔往空中一抛,塔身金光罩住晒盐场,蓝火果然矮了半截。

罗宣急得现了三头六臂,一手执照天印,一手执五龙轮,正要发作,却瞥见李靖腰间的渔鼓。

那是陈塘关渔民送的,鼓面蒙着罕见的鲛绡,上面绣着渔汛图。

他突然收了法宝,红眼睛里闪过一丝异样:“你这鼓哪来的?”

“渔民感念我护佑出海,合力所赠。”

李靖摸了摸渔鼓,“仙家若要,陈某另寻好物相换。”

罗宣突然叹气:“罢了,这火我收了。”

他驾着赤烟驹落到岗上,指着一块刻着鱼纹的石头,“当年我助殷郊伐周,败逃时被你宝塔砸中,魂归封神台。天帝封我火德星君,却把我的原神镇在这石头下,说要等个懂民生的人来解。”

众人这才明白,所谓修炼地,原是他的原神镇压处。

李靖上前细看,石头上的鱼纹竟与渔鼓上的一模一样:“那为何选今日发火?”

“每年此时我的神力最盛,若没人识得缘由,再过百年,原神就要散了。”

罗宣苦笑,“我烧盐场不伤草木,就是怕连累百姓。”

李靖当即让人搬走晒盐场的设施,又在石头旁建了座火神庙。

当晚,陈塘关家家户户挂起红灯笼,渔民们端来海鱼羹、海盐糕,罗宣驾着赤烟驹在关上空盘旋三圈,火星子落在红灯笼上,竟化作了祈福的火苗。

后来老人们说,那晚看见李靖的宝塔顶端,飘出一缕赤烟融进了火神庙。

从此陈塘关再没闹过火灾,连出海遇到的渔火,都比别处亮堂。

这故事传到今天,陈塘关人还保留着习俗:火神诞那日既挂红灯笼,也供海鱼羹。

人们渐渐明白,李靖的宝塔镇得住烈火,却镇不住人心;罗宣的神火能烧尽万物,却护得了一方民生。

所谓神明,终究要懂人间烟火啊。(民间故事:陈塘关下的火德秘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