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唐朝红叶美诗五首: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红叶之赏,始于唐朝。唐朝社会安定后,大力提倡植树绿化,修复被战争破坏的良田山林。鼓励农民种植经济树木,将绿化和官员的政绩

红叶之赏,始于唐朝。唐朝社会安定后,大力提倡植树绿化,修复被战争破坏的良田山林。鼓励农民种植经济树木,将绿化和官员的政绩挂钩,绿化之细,落实到官署,驿站,等各个部门。很快植被恢复。

而城市的繁荣带动了旅游,人们春踏青,秋登山,有了更多的闲情,欣赏自然风光。

连带秋天的落叶,因为繁茂,在长安城的街道,也成了别样的风景。比如贾岛的“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在严整宽阔的城市道路上,连落叶也变得格外美丽,成为长安街道最美的装饰品。

既然落叶都有人欣赏,何况城市和山林还有无数秋来红叶。其中柿子树,黄栌树,枫树,提供的那种晚秋艳红,让萧条的秋天,变得格外迷人璀璨。

唐朝写红叶的诗很多,红叶苍苔,红叶满山,红叶飘飞,霜叶红于二月花。

今天来谈的,就是唐朝流传的一个极其可爱的关于红叶的爱情传说。

这个故事的源头,实际和白居易有关。

因为白居易写了关于《长恨歌》《上阳宫人》的长诗,让很多人目光,聚焦在高深莫测的盛唐宫廷。而在这之前,因为关系到皇家,是很少有人涉及到这块的。安史之乱,杨贵妃之死,唐明皇逊位,这中间的谜团和细节,其实困惑了几代人。而白居易的诗之所以广泛流行,是因为他的身份是朝廷官员,掌握着普通人不能得知的史料。

比如在他的笔下,唐玄宗宠爱杨玉环,而很多曾经入宫的宫女没有进一步上升的机会,她们困在长安和洛阳的宫城,虚度了青春,甚至老死宫廷,终身不能出来。就算是安史之乱过后的若干年,有些宫女仍旧困守宫廷,没有安置。这也激起了很多人的同情。比如那首“白头宫女老,闲坐说玄宗”。

“白头垂泪话梨园,五十年前雨露恩。

莫问华清今日事,满山红叶锁宫门。”唐 · 白居易《梨园弟子 》

白居易为了获得几十年前安史之乱宫廷的各种细节,走访了很多宫女,和当时盛名一时的梨园子弟。比如这首。

白发的梨园子弟,流着泪,说起当年宫廷歌舞的盛况,那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犹然记得当时的繁华和皇帝的青睐。

请你不要问现在啊,现在的骊山华清宫,早已经门庭冷落。只剩下满山红叶,堆砌在上锁的宫殿前,往日的繁华,过去了,再也不得见。

也的确,安史之乱是盛唐的转折点,一夜之间,盛唐被摧毁,到处是兵荒马乱,虽然七年之后,战争平定下来,但是那种歌舞太平的繁华,再也看不到了。

很多繁华的场所,被遗弃,或者难以振兴,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废墟。

虽然中唐之后,再度振兴,但是远不能恢复盛唐气象和规模。

很多人,包括年轻人,都带着复杂的感情,回味活梦想那段华丽又悲哀的历史。

于是关于那些宫廷宫女的传说,就流行开了。

“”旧宠悲秋扇,新恩寄早春。

聊题红叶上,将寄接流人。”唐 · 天宝宫人《题洛苑梧叶上》

天宝末,洛苑宫娥题诗梧叶,随御沟流出。顾况见之,亦题诗叶上,汎于波中。后十馀日,于叶上又得诗一首。后闻于朝,遂得遣出。

诗人顾况是唐玄宗时期的进士。他的妻子或者妾室,可能是位在宫廷工作过的女性。

但是唐朝的进士,通常在中进士后,就成为官员或者富豪拉拢的对象。这位宫女可能有背景服役宫廷的女官。这种女官往往会率先放出,得以婚配,但是更多的下层宫女是没有什么好运气的。

她们往往终生服役,到了一定的年龄,会送去道观,在那里受到圈禁,以避免泄露皇家秘密。

这首诗显然是后人附会的。

因为顾况娶的是位曾经有宫廷背景的女子。

传说,是顾况有一天,在皇宫外的护城河,发现了里面有片树叶,树叶上写着这样的诗。

“旧的宠爱,会悲凉扇子被启用,但是新人都巴望着得宠的春天。

我已经看透了这些,无聊的我将苦闷写在红叶上,看谁能看到我的诗。”

我相信,在深宫里,会有一些女孩用这种方式打发漫长的宫廷岁月,我也相信,会有宫廷外的人看到这些女孩子们写的片言只语。

但是我不能相信她们的命运会被轻易改变。因为很简单,御沟既然能飘树叶,就能飘更多的东西,皇宫也不是吃素的,怎么会允许这样的疏漏?

倒是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在皇宫内的内循环水上,有才的宫女们会仿照曲水流觞,用流水祈福。但是这些诗句,也只会静静压在箱底或者烧掉。

等待她们的是被安排的命运。

唐朝的一些传奇小说,往往会附会前朝,写一些传奇故事。

只能说,顾况的妻子是幸运的,她或者从来没有写过这样的诗,但是她代表着深宫的姐妹的愿望,离开这里,有自己的幸福。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唐 · 宣宗宫人《题红叶》

卢偓应举时,偶临御沟,得一红叶,上有绝句,置于巾箱。及出宫人,偓得韩氏,睹红叶,吁嗟久之,曰:“当时偶题,不谓郎君得之。”

红叶之赏,在中唐和晚唐兴起。而白居易对于深宫宫女的遭遇,也获得了很多人的同情。唐朝皇宫也会不定期放还一些宫女。

实际上有很多宫女是朝廷官员的女子,她们在宫廷享有一定的地位,准许25岁左右离开宫廷。

这些女孩子受过良好的教育,甚至在进宫之前,就已经听说了很多宫廷逸事和异闻。

包括红叶题诗这样的趣事。但是进入宫廷之后,才会发现制度森严。

我喜欢这首诗,是因为如果是女子所写,她的受的教育,是非常良好的。

因为这首诗,简短,优雅,雍容,而带着点悲伤,以及悲伤中的期望。

流水是这样的急,仿佛时光,而在深宫里,是这样的安静,度日如年。

我将心情寄托在红叶上,希望你载这我的梦想,回到人间。

我相信这位女子,依靠背景,一定能顺利出宫。

果真如我所想,这位进士,获得的妻子,正是这位曾经在宫廷度过一段时间的贵族女子。

他绝对不是因为事先看到了从御沟里流出的红叶,而是在夫妻情感很好的时期,妻子诉说宫廷往事,给他看的那压在箱子里的红叶,证明了宫廷生活的残酷。

但是他们是幸福的。

“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

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唐 · 韩氏《婚宴席上索笔为诗 》

这首诗,明显是杜撰,和先前的那首风格完全不一样,甚至非常轻薄。

但是这样的故事,有人愿意写,有人愿意听。

谁不愿意娶个受过皇家训练的女子,宛如仙女做为妻子爱人?

又哪个深宫里籍籍无名的女孩,不愿意获得自己的幸福?

但是事实是,李商隐也送过几批出宫的宫女,她们年龄大了,心灰意冷,在选择给人做妾和进入道观修行这样的方案中,往往选择了后者。常年深宫生活,她们既有心理的高贵也有身份的落差,更不能指望一个妾室的身份,能带来终生的幸福。

而道观,到底还是皇家管辖,有着衣食无忧的将来。

“长安百万户,御水日东注。

水上有红叶,子独得佳句。

子复题脱叶,流入宫中去。

深宫千万人,叶归韩氏处。

出宫三千人,韩氏籍中数。

回首谢君恩,泪洒胭脂雨。

寓居贵人家,方与子相遇。

通媒六礼具,百岁为夫妇。

儿女满眼前,青紫盈门户。

兹事自古无,可以传千古。”晚唐 · 张浚 《咏红叶题诗事(题拟)》

这首诗,写出了晚唐时期,人们对于宫女爱情的那种祝福。

不管真假,韩宫女的爱情是个传奇。在传说里,她题红叶,逐流水。

红叶被爱人捡到。

而到出宫时,因缘际会,恰恰遇到那位捡到红叶的男子,两人成了婚,儿女成群。

仿佛漂流瓶,最终落在了幸福的手中。

而红叶题诗也成了爱情的代词。

秋来红叶,你在上面想写什么呢?很多时候,它被做成书签,上面没有一个字。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