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苍小生
“古有南郭先生,今知北郭教授。”一个高中生,在一所正规本科院校给工学博士生上了两年专业课,这种天方夜谭的事,竟在2025年的现实中发生了。

2025年9月,江苏科技大学收到郭伟涉嫌学术不端的举报并启动调查程序(注意:是收到举报,而不是自身察觉)。 11月,郭伟涉嫌学历造假、学术造假、侵占国家科研经费等问题被警方带走调查的消息引发关注。11月18日,江苏科技大学发布通报称经调查取证,认定郭伟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已按规定解聘,案件正在侦办。
以上是来自网上的公开资料。 谁能想到,在信息这么发达的现在,“高考状元”“首席科学家”“170余篇SCI”“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得主”“德国洪堡青年学者”“美国金属材料学会杰出科学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等堪称“天才”的标签竟然无人生疑,更离谱的是这些耀眼的履历,竟成为曾任江苏科技大学首席科学家的郭伟串联学界、商界的通行证。这时,不禁想起北岛的一句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对此,有网友表示,“不得不佩服,这个人的心态是真的强大,普通人如果是假履历,肯定会战战兢兢,而他还敢申报院士。”“他造假造了这么多年,可能连自己都信以为真了。”“怎么入职的?真是个值得膜拜的人才。”“高额安家费退了吗?”“说明在江苏科技大学,高中生就可以教书了。”“这是我见过的最靓的造假,没有之一,比造假币难度都大。”“该说不说,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一把刷简历,一把刷包装。”
有评论员表示“别再问骗子郭伟如何能当首席科学家,该问的是为何江苏科技大学甘愿被骗。”毕竟,江苏科技大学不是草台班子,而是一本院校,应该有成型且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怎么就没看出郭伟那些破绽百出的“学术神话”?而非要在收到举报后才发现。网友则表示,“高校招聘只看论文数量,忽视实际能力核查,系统漏洞让草包可以轻易混入,学术诚信堪忧啊。”“学术造假警示高校,严审人才履历,真才实学才是正道。”
图片来源:网络
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