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社交媒体上疯传的克什米尔战火视频竟是游戏画面?

那夜克什米尔上空的导弹还没落下,X上的战争就已然结束,屏幕前的人们一边刷着有着几百万播放量的爆炸视频,一边在键盘上帮着两

那夜克什米尔上空的导弹还没落下,X上的战争就已然结束,屏幕前的人们一边刷着有着几百万播放量的爆炸视频,一边在键盘上帮着两国算伤亡、掰胜负。

有人转发了一段画面,里面火光熊熊,烟雾一个劲地往上蹿,配文道:“巴军狠狠给印军基地来了这么一下”,这一下立刻收获不少点赞和激动的呼喊声,仿佛马上就要引发一场全面大战。

可事实核查的结果却很冷静,那并不是克什米尔。而是两年前加沙遭遇空袭时的旧视频,被人随手剪辑重发,加了一个新标题,就摇身一变成了所谓最新战况。

这还只是开胃菜,更魔幻的出现在另一条热帖里。画面中夜空被炮火划出一道道轨迹,解说声嘶力竭地高喊巴军摧毁印军旅部,看得人血脉偾张。却无人注意,那是上个月某个工厂爆炸的监控残片。

(社交媒体上疯传的虚假视频截图)

当战地游戏的玩家下线之后,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刚打过的那场虚拟空战,几个小时前已经在X上变成了所谓前线独家画面。游戏名叫战地叁,但在信息战里,它成了最廉价也最好用的战争素材库。

更高端的造假不只是满足于回收旧视频,人工智能也掺和进来了,有人用生成模型制作出一段空袭印度空军基地的高清画面,还配上带有煽动性的旁白,说着巴军怎样一雪前耻,这一切看似像模像样,却经不起最基本的卫星图和时间轴的对照。

在这信息的氛围里,最忙碌的并非前线的那些人,反而是一群情绪高涨的键盘侠,他们有的用着爱国的头像,有的披着媒体的外衣,但目标十分一致,不是去探寻真相,而是把点击量和转发率往更高处推。

对他们来说,真实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画面够不够炸裂,文案够不够愤怒。能不能让另一边看了气得跳脚,能不能让自己这边一片刷屏怒骂,算法要的正是这种可以无限循环的仇恨情绪。

X曾经被许多人视为全球舆论场,如今却越来越像一台巨大的情绪放大器。今天是克什米尔,昨天是某国大选,明天完全可能是围绕中国的某一场危机。从台海到南海,从涉疆到涉港,只需要几段经过剪辑的旧视频,就能在几小时内编出一个版本的所谓真相。

站在中国的立场看这一幕,真正令人警惕的不是某个国家的宣传机器,而是那块掌握在跨国资本手里的屏幕。它可以在没有任何程序正义的情况下,决定哪些画面被推上热搜,又把哪些声音悄无声息地埋进信息黑洞。

很多中国人可能会觉得,我们上X的人不多,似乎离这种信息风暴很远。但克什米尔的这场虚假战争已经说明,谣言可以从X起步,再流向别的社交平台和通讯软件。最后以所谓外媒报道的形式,绕一圈回到我们的手机里。

当我们在中文网络上讨论国际热点时,往往习惯性引用一句据外媒报道,却很少追问这些画面和数字最初是从哪来的。是在战场旁边的记者相机里,还是某个游戏玩家的电脑屏幕里,还是一台冷冰冰的人工智能服务器里。

克什米尔的例子给中国的启示是残酷的,在算法为王的平台时代,谁能掌握叙事,谁就能在战争尚未开打时,先赢下一场舆论战。如果我们只是被动地做全球信息流的观众,迟早有一天,轮到别人用剪辑好的画面来讲述关于中国的故事。

所以真正该学的,不是那些用假视频煽动民族主义的账号,而是如何在自己的语言里,建立起更强的事实核查能力和媒体素养。让中国网民在面对任何一段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时,都有本能的第二个问题,它从哪来,又是谁希望你看见它。

同样重要的是,中国要继续巩固对虚假信息特别是深度伪造的治理规则。一方面保护国内舆论空间不被外部操控,另一方面也把真实可靠的中国故事,更有组织地讲给世界听。减少别人用战争游戏和旧视频来替我们发声的空间。

克什米尔上空的火光终会熄灭,但网络上的那场虚拟战争不会自行停止,它会通过算法的方式,被复制到下一场危机中,对于中国来说,真正需要防范的不是远方的炮火,而是那些看似很震撼,却可能完全是虚构的信息流,在你毫无防备的时候,悄悄地就塑造了你对世界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