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希望我的文字能够温暖你的心。记得点击“关注”我哦!

01贾雨村的背景
贾雨村出生于诗书仕宦之族,他并不是一个穷书生出身,父母祖父母也都是读书人。
只不过他出生于家族的末世,到父母这一代,祖宗基业已尽,只剩下他孤家寡人一个。
而他的目标就是进京考取功名,然后重整家业。
我们看到这里是不是想起一个人?
对,就是贾兰。
贾家被抄家之后,贾宝玉出家当了和尚,而贾兰自小就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考取功名,可他偏生于末世。
到了贾兰这里家族基业已尽,经济困难,最终便把考取功名振兴家族当成了唯一的念想。

贾兰见过家族兴旺时的样子,他即使穷迫潦倒,也依然保有一颗世家公子的自尊心:孤傲,高冷,不与混混同流合污。
而贾雨村正是如此。
他穷且益坚,进京赶考过程中因经济困难,暂住葫芦庙避难。
贾雨村是一个聪明人。
他虽性子孤傲,不好开口向他人求助,可他有脑子,选择在葫芦庙寄住以靠卖字画为生,显然是做了一番功课的。
因为葫芦庙紧挨着甄士隐家,而甄士隐是当地有名望的人,他又是一个性子恬静淡泊,善良宽厚的人。
他喜欢和读书人吟诗为乐,并资助落魄书生和寺庙僧道,在当地很有名。

尤其贾雨村居住的葫芦庙里的僧道对甄士隐的为人都十分了解,贾雨村只要稍微打听一下就知道甄士隐以后会成为自己的恩人。
所以贾雨村并不是平白无故居住在葫芦庙的,他是踩好了点故意居住在葫芦庙,以便自己日后与甄士隐交往。

02贾雨村沉得住气
贾雨村在甄士隐旁边的葫芦庙一住就是两年,这两年时间,他和甄士隐虽有交际,但并没有向他张口求助。
他和甄士隐的交际中,不时的透露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还有这些:
《中秋对月有怀口占一律》: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眸。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头。
贾雨村还有一首对月寓怀的七绝: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这些都是表达贾雨村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而这些诗词正是贾雨村算计甄士隐的工具,甄士隐正是通过这些诗词了解了贾雨村的心情和身世,提出要资助他进京赶考,并让下人拿出五十两银子和两套冬衣交给贾雨村。
贾雨村得到甄士隐的资助之后,当晚天不亮就上路了,他甚至没有来得及向甄士隐辞别。
之所以说贾雨村这两年时间是在算计甄士隐,是因为他对林如海也是这么做的。
贾雨村被人参本罢官之时,他也相当苦闷,可是他并没有气馁,反而蛰伏在林如海身边当林黛玉的家庭教师。
因为林如海的为人,贾雨村早已打听妥当,只等着有朝一日机遇的出现,那么他就可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了。
贾雨村的一生都在借力。

03旁观者门子
贾雨村重新当官之后,他的下手中有一个门子与其他人截然不同。
门子曾对贾雨村说:“老爷真是贵人多忘事,把出身之地竟忘了?不记当年葫芦庙里之事了?”
当年贾雨村在葫芦庙内的一举一动,门子比谁都清楚。
他就是走了贾雨村的老路。
贾雨村是通过才华打动了甄士隐,门子却是通过大火毁掉了甄家,趁机得到甄家财产,后来买房置地,甚至娶妻生子,日子慢慢过得红火。
那么贾雨村是否怀疑过门子的升官发财之路?
又或者是贾雨村是否怀疑过甄士隐家的大火就是门子故意而为之呢?
可以推算那是极有可能的。
尤其在判薛蟠杀人案的过程中,门子不仅显示自己的聪明与世故,还极力为贾雨村出主意。
一个人越是要显示自己的小聪明,那就越容易暴露自己的真面目,就越能够让旁观者看清楚他。
贾雨村就是通过这个案子看清门子的为人,怀疑门子曾对甄家不怀好意,便借机打发了他。
别说这个门子知道贾雨村穷书生的经历,就是他出的主意也让贾雨村看不惯,怀疑他是图谋不轨。

这样的人让贾雨村没有安全感。
贾雨村并不是一个善茬,他历经家族衰落和官场被罢官的经历,这些经历都都提示他门子不可用。
正是通过门子的一举一动,贾雨村看到了当年他“算计”甄士隐后门子又走了自己的老路导致甄家衰败。
当年他感激甄士隐的雪中送炭,如今他却恐惧门子的故技重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