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晨阳刚回国,就面试了天盛科技的技术总监。
巧的是,这次面试由62岁的总裁顾长青亲自坐镇。
他扔出一份20亿项目失败的报告,质问叶晨阳为何要价月薪15万。
叶晨阳亮出优化方案,信誓旦旦能救项目。
顾长青冷笑,抛出难题:“水浒108将要裁一半,你留谁?”
叶晨阳分析得头头是道,会议室却安静得诡异……
01
2025年9月的海州市,秋风清爽,浦江区的科技大楼灯火通明。
叶晨阳,27岁的星华大学计算机博士,带着三年硅谷经验,来到天盛科技大厦25层,面试技术总监的职位。
天盛科技的“星辉系统”耗资20亿,却迟迟无法实现商业化,董事会下了最后通牒:四个月内必须见效,否则项目全盘终止。
叶晨阳提前40分钟到达,穿着剪裁得体的灰色西装,手提黑色公文包,显得沉稳又自信。
在等候区,他意外碰到一位前技术总监的旧同事小林,透露“星辉系统”失败的内幕:内部团队派系林立,资源分配严重不均。
叶晨阳暗自记下,决定在面试中保持中立,专注于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
HR总监周雨彤亲自迎接,这在天盛科技极为罕见,她低声提醒:“叶先生,这次面试很特别,顾总亲自坐镇,还有三位副总裁,你要做好准备。”
叶晨阳微微点头,心里清楚,天盛的处境比外界传闻更严峻。
电梯门打开,他被带进25层的VIP会议室,落地窗外清江波光粼粼,对岸老城区的灯光映入眼帘。
会议桌后坐着五位高管,正中央是天盛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顾长青,62岁,从一个小作坊起家,三十多年打造出市值千亿的科技帝国。
顾长青旁边是技术副总裁林泽昊、市场副总裁赵睿哲、运营副总裁孙静怡,财务总监钱志航坐在一旁,周雨彤则负责记录。
“叶晨阳,对吧?”顾长青抬头扫了一眼,没起身,语气平淡,“坐下吧。”
叶晨阳落座,简单介绍自己的背景:星华大学博士,谷歌三年,参与过核心AI算法优化。
林泽昊率先发问,语气带着审视:“叶晨阳,你的简历很亮眼,但你凭什么觉得自己能搞定我们‘星辉系统’的问题?”
叶晨阳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厚厚的报告,推到桌子中央,“林总,这是我对‘星辉系统’的分析,问题出在数据处理架构和模型训练效率上。”
他打开笔记本,现场运行一段优化代码,模拟环境中识别准确率从80%提升到86%,高管们屏住呼吸。
“我有信心在四个月内,把准确率从80%提升到96%,同时降低25%的运算成本。”叶晨阳语气坚定。
林泽昊翻阅报告,眉头紧锁,点点头:“方案有新意,但实现起来需要大量资源,你怎么保证成本可控?”
“我做过测算,”叶晨阳早有准备,“优化后的架构能减少30%的云端计算需求,具体细节在报告第12页。”
赵睿哲眼前一亮:“如果真能做到,这对商业化是大突破,但你开价月薪15万,这数字怎么来的?”
叶晨阳微微一笑:“赵总,基于我的方案,‘星辉系统’第一年能带来至少10亿营收,15万月薪只是个零头。”
会议室安静下来,高管们面面相觑,这种直白的自信他们还是头一回见。
孙静怡皱眉:“10亿营收是不是太乐观了?市场竞争这么激烈。”
“孙总,我花了三个月调研市场,”叶晨阳又拿出一份分析报告,“智慧交通、安防监控、工业自动化,任何一个领域的突破都是百亿市场,天盛缺的只是技术落地的关键一步。”
他走到白板前,画出“星辉系统”的技术框架:“数据预处理效率低、模型迭代慢、部署架构僵化,我的方案能同时解决这三个问题。”
钱志航推了推眼镜:“技术方案听起来不错,但你有管理50人团队的经验吗?”
“钱总,我在谷歌带过100人的跨国团队,涉及美国、印度、新加坡,项目零延误交付。”叶晨阳语气沉稳。
他顿了顿,补充道:“团队管理的核心不是人数,而是让每个人发挥最大价值,我相信自己能激活天盛的团队士气。”
林泽昊追问:“你这么自信?我们团队可是行业顶尖。”
“林总,我通过公开信息和业内朋友了解过‘星辉系统’团队,问题不是能力,而是方向跑偏了。”叶晨阳直言。
这话让林泽昊脸色一沉,像是被戳中痛点。
顾长青一直沉默观察,终于开口:“叶晨阳,你说方向跑偏了,具体怎么回事?”
“顾总,天盛团队技术底子很强,但在AI领域,过于追求稳定导致创新不足。”叶晨阳不避讳,“有时候,经验反而会限制思维。”
气氛有些紧张,周雨彤试图缓和:“叶先生,你对薪资有什么看法?15万月薪在行业里算很高了。”
“周总,我从不讨价还价,”叶晨阳直视众人,“15万是我的底线,如果天盛觉得不值,我完全理解。”
钱志航突然问:“如果我们给18万呢?”
叶晨阳笑了:“钱总,多3万不会让我干得更好,15万是我对自己价值的精准评估。”
这个回答让高管们愣住,第一次见有人拒绝更高薪资。
孙静怡忍不住问:“为什么这么确定15万就是你的价值?”
“我算过,”叶晨阳又拿出一份文件,“结合我的技术贡献、项目经验和市场预期,15万是最合理的。”
他看向顾长青:“我来天盛不是为了钱,而是想做出一款改变行业的产品,成就感比薪资更重要。”
顾长青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赏:“年轻人有想法,我喜欢。”
02
面试进入下半场,顾长青靠在椅背上,手指轻敲桌面:“技术聊得差不多了,我想看看你的管理能力。”
林泽昊和其他高管交换眼神,知道顾长青要出难题了。
“叶晨阳,假设你手下有两个骨干吵翻了,一个是老员工,技术稳但保守;一个是新人,想法多但经验少,你怎么处理?”顾长青目光如炬。
叶晨阳思考片刻:“我在谷歌遇到过类似情况,先单独跟他们聊,搞清楚矛盾根源,通常是风险判断的分歧。”
“具体怎么解决?”赵睿哲追问。
“让他们各带一个小模块,分别试验自己的方案,一个月后用数据说话,既给新人机会,也尊重老员工的经验。”叶晨阳回答。
顾长青点头:“不错,再问个难的,如果公司要裁员30%,你怎么选人?”
会议室气氛一紧,裁员对天盛来说并非空谈。
叶晨阳表情严肃:“我会从技术能力、协作性、学习能力和贡献度四个维度评估,确保留下的人能覆盖所有关键技能。”
“如果有人技术很强,但不合群呢?”孙静怡问。
“看情况,如果他是不可替代的,就给他独立模块;如果影响团队士气,就得忍痛割爱。”叶晨阳答得果断。
钱志航插话:“你怎么看团队文化?创新需要什么样的环境?”
“开放、包容、允许失败,”叶晨阳毫不犹豫,“创新就是试错,谷歌有句原则叫‘快速失败,快速学习’,我很认同。”
顾长青眼中闪过兴趣:“在中国,员工更求稳,怎么建这种文化?”
“从小型项目入手,逐步培养试错习惯,当团队看到失败带来的经验价值,就会接受这种文化。”叶晨阳解释。
林泽昊皱眉:“你觉得天盛的团队文化怎么样?”
叶晨阳斟酌道:“天盛执行力很强,但在鼓励创新上可以更开放,员工有点过于谨慎。”
这话让林泽昊脸色不太好看,但没发作。
顾长青继续问:“你觉得这种谨慎从哪来的?”
“两个原因,”叶晨阳直言,“一是失败容忍度低,二是决策层级多,创新想法容易被审批拖死。”
这话有点大胆,赵睿哲赶紧问:“有什么建议?”
“可以试试‘创新沙箱’模式,给项目组一定预算和自主权,控制风险的同时鼓励大胆尝试。”叶晨阳越说越起劲。
周雨彤点点头:“这想法有意思,但怎么评估效果?”
“不仅看成功率,还要看学习成果,一个失败的试验如果能总结经验,就是成功。”叶晨阳解释。
孙静怡感叹:“实施起来会不会太复杂?”
“变革总有阵痛,但AI竞争这么激烈,不变不行。”叶晨阳语气坚定。
顾长青突然换了个话题:“叶晨阳,你平时看古典小说吗?”
这问题让大家都愣了,从技术到文学,跨度太大。
叶晨阳稍一愣,回答:“看过一些,顾总,《水浒传》我最喜欢,108好汉各有特点,是个很好的管理案例。”
顾长青嘴角上扬:“哦?怎么说?”
“梁山是个复杂团队,性格、背景、能力各异,管理难度很大,宋江靠平衡各方凝聚了团队。”叶晨阳分析。
林泽昊插话:“宋江的管理你怎么评价?”
“宋江很会协调,但过于依赖个人魅力,缺乏制度保障。”叶晨阳谨慎回答。
顾长青突然问:“如果梁山108将是你团队,公司要裁员一半,你留谁?”
这个问题让全场一震,林泽昊皱眉,周雨彤屏息,钱志航的笔停在半空。
“顾总,这问题不好答。”钱志航忍不住说。
“别说话!”顾长青冷冷打断,目光锁住叶晨阳,“我问的是他。”
会议室安静得只剩空调的嗡鸣声。
03
叶晨阳沉默了40秒,空气仿佛凝固。
“顾总,这问题确实有挑战。”他缓缓开口。
“别废话,我要你的真实想法,不敢答就走人。”顾长青语气冰冷。
叶晨阳深吸一口气,站到白板前:“首先,得明确裁员的目的。”
“当然是省钱,保运营。”钱志航脱口而出。
“不对,”叶晨阳摇头,“裁员不只是省钱,而是要保持核心竞争力,否则团队再省也没用。”
顾长青点头:“继续。”
“问题就变成:哪54人能让梁山最强?”叶晨阳在白板上写下“核心竞争力”。
林泽昊皱眉:“不就是选最强的54人?”
“没那么简单,”叶晨阳画出组织图,“梁山的竞争力是系统工程,涉及指挥、情报、后勤、外交、管理、特殊技能,缺一不可。”
周雨彤问:“你是说要平衡岗位?”
“对,还要考虑团队化学反应。”叶晨阳解释,“有些人单独很强,但不适合协作;有些人能力一般,但能提升整体效果。”
他在白板上写下名字:“宋江统筹能力强,必须留;卢俊义武艺顶尖,但大局观弱;吴用智谋出众,但策略有时太复杂。”
顾长青问:“这三个人,你选谁?”
“如果只能选一个,我选宋江,统筹比个人技能更重要,但最好留宋江和吴用,卢俊义可以放弃。”叶晨阳果断回答。
“为什么?”赵睿哲不解,“卢俊义可是顶尖高手。”
“武力可以靠林冲、关胜补,差距不大,他们更忠诚,融入度更高。”叶晨阳分析。
孙静怡问:“那李逵呢?”
“李逵莽撞,但忠诚和执行力无可替代,可以留,但不能让他决策。”叶晨阳说。
林泽昊语气微妙:“你是说忠诚比能力重要?”
“特定情况下是的,但不能影响决策质量。”叶晨阳点头。
顾长青问:“武松呢?”
“武松必须留,个人能力、执行力、独立性都很强,是独当一面的典型。”叶晨阳毫不犹豫。
接下来的15分钟,叶晨阳详细分析了留下的54人,从团队结构、功能搭配、性格互补多维度考虑。
“总结一下,”他放下笔,“我选的54人能保证管理稳定、技能覆盖、性格平衡、忠诚优先。”
顾长青追问:“如果再裁一半,只剩27人呢?”
叶晨阳沉思良久:“那就不是优化,而是战略收缩。”
“什么意思?”顾长青问。
“27人不足以维持全面战略,必须聚焦核心业务,比如军事行动,保留宋江、吴用、林冲、武松等,放弃辅助角色。”叶晨阳答。
周雨彤问:“你会选哪个方向?”
“我选军事核心,因为乱世中武力是基础。”叶晨阳坚定。
顾长青沉思片刻:“你的分析有深度,但裁员压力大吗?”
“很大,”叶晨阳坦诚,“每个人都有家庭和梦想,但管理者必须基于客观分析做决定。”
“如果裁的是朋友呢?”顾长青追问。
“更痛苦,但公平第一,我在谷歌裁过好友,用透明标准和补偿方案赢得了团队信任。”叶晨阳声音沉重。
顾长青点点头,看了看表:“好了,面试差不多了,你有什么问题?”
叶晨阳问:“顾总,天盛对试错的容忍度是多少?如果我的方案失败,会怎样?”
顾长青露出难得的笑容:“我们允许聪明的失败,就是基于合理假设的失败,能带来经验教训。”
叶晨阳点头:“明白了,那您希望我四个月内达成什么?”
“简单,‘星辉系统’准确率到96%,拿出商业化方案。”顾长青语气严肃。
“如果做到呢?”叶晨阳问。
“你就是技术总监,年薪250万,外加分红。”顾长青说。
“做不到呢?”
“收拾东西走人,一分钱没有。”顾长青冷冷道。
叶晨阳站起身,伸出手:“顾总,我接受挑战。”
顾长青握手:“我欣赏你的勇气,但光有勇气不够,还得有智慧。”
“一周内给你答复。”周雨彤说。
叶晨阳收拾东西,走到门口,顾长青突然叫住他。
“叶晨阳,等等。”顾长青眼神深邃。
“顾总,还有什么?”叶晨阳转身。
“我刚才的水浒问题还有后续。”顾长青声音低沉。
全场愣住,面试不是结束了吗?
“你说了留54人,我想知道具体名单,尤其是你最不愿意留下的几个人,为什么?”顾长青问。
叶晨阳缓缓开口:“顾总,我留下的54人,您可能想不到……”
他的语气平静,像是学术分析:“从管理角度,梁山是个复杂样本,裁员的关键不是谁最强,而是……”
说到这,他声音变冷,看向顾长青:“而是谁对组织的忠诚有问题。”
“什么意思?”林泽昊忍不住问。
“很简单,”叶晨阳语气犀利,“我会裁掉表面服从、内心不服的人,比如关胜、呼延灼这些降将,能力强但心系朝廷,还有那些为钱而来、随时可能背叛的人。”
顾长青脸色微变。
叶晨阳继续:“最重要的是,我会裁掉拉帮结派、暗中搞小团体的人,他们表面团结,实则为私利积累势力,一旦时机成熟就会……”
会议室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