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香酥小烤馍:指尖捏出的烟火酥香

清晨的街巷里,若有一缕混合着麦香与芝麻的焦脆气息钻进鼻腔,多半是香酥小烤馍正在炉膛里完成它的蜕变。这种巴掌大的面食,以金

清晨的街巷里,若有一缕混合着麦香与芝麻的焦脆气息钻进鼻腔,多半是香酥小烤馍正在炉膛里完成它的蜕变。这种巴掌大的面食,以金黄的外衣、层层的酥皮和骨子里的香脆,成为许多人记忆里最熨帖的烟火味道。

香酥小烤馍的模样自带憨态,巴掌大小的圆饼上,常被指尖捏出五道均匀的褶子,像朵半开的菊花。烤得最妙的烤馍,边缘会微微翘起,形成焦脆的裙边,表面撒着的白芝麻在高温下泛出琥珀色,与麦黄的酥皮相映成趣。凑近看,能发现酥皮间藏着细密的气孔,那是面团发酵时与空气签下的契约,也是烘烤后酥松口感的秘密所在。刚出炉时托在手里,能感受到微微的烫意,饼身却轻得像片晒干的荷叶,稍一用力就怕捏碎了那层薄脆的外壳。

制作烤馍的过程,是面粉与油脂的共舞。选用蛋白质含量适中的中筋面粉,加温水和少许酵母揉成光滑的面团,要醒发至手指按下去能缓慢回弹才正好。最关键的酥层制作,需将猪油(或植物油)与面粉调成油酥,像给书本包书皮一样,用醒好的面团将油酥裹成方块,反复折叠擀开,如此三番,才能形成百层酥皮。

擀好的面皮切成小剂子,捏褶、蘸芝麻,排入刷过油的烤盘,还要用牙签在饼心扎几个小孔,让热气在烘烤时自由穿梭。烤箱预热至 200℃,烤馍在里面要经历 20 分钟的历练,前 10 分钟慢慢鼓起,后 10 分钟表皮逐渐焦化,满屋的香气便在这时开始霸道地蔓延。

掰开烤馍的瞬间,酥皮会簌簌落下,像撒了把碎金。最外一层薄如蝉翼,咬下去 “咔嚓” 一声,脆得直掉渣;往里则是层层叠叠的软酥,牙齿轻碾便能化开,带着淡淡的油香;最中心的部分稍显紧实,藏着麦子本身的清甜。空口吃时,芝麻的香、麦粉的甜、酥皮的脆在嘴里交响,越嚼越有滋味;若掰开来夹上一片酱牛肉,或是抹一勺蜂蜜,又能碰撞出全新的风味,前者咸香交织,后者甜脆相融,各有各的妙处。

在北方的早点摊或小吃铺里,香酥小烤馍总以亲民的姿态存在。清晨配碗豆腐脑,用烤馍蘸着卤汁吃,酥皮吸了汤汁变得软韧,内里却依然保持着香脆;午后当作茶点,配壶茉莉花茶,咸香与茶香相互中和,解腻又暖胃;出门远行时揣上两个,饿了掰一块,干嚼也觉得满足。它不像精致糕点那样讲究摆盘,却能在任何场景里恰到好处地出现,用朴实的味道熨帖着人们的胃袋。

这小小的烤馍,没有复杂的配料,全凭手艺与火候雕琢出层次分明的口感。它在炉膛里经历高温的考验,最终以一身酥香走进寻常日子,成为街头巷尾里,最容易让人想起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