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4岁少年一篇作文看哭全网,回应AI质疑:也算是另一种夸奖

一句“只是一层薄薄的土,人与人就再难相见了”,让无数网友泪目。这个秋天,一位湖南少年用最朴实的文字,唤醒了我们心中关于亲

一句“只是一层薄薄的土,人与人就再难相见了”,让无数网友泪目。这个秋天,一位湖南少年用最朴实的文字,唤醒了我们心中关于亲情的柔软记忆。

“龙睿熙,杀我不要用亲情刀!”湖南省娄底市一位语文老师批改作文时,被一篇学生作文感动得热泪盈眶。她没想到,自己随手分享到网络的这篇作文,竟在短短几天内引发全网共鸣,视频获赞超200万。这篇题为《藏在罐子里的爱》的作文,出自湖南娄底市第一中学附属星星中学14岁的初三学生龙睿熙之手。文章中,他回忆了十年前离世的奶奶,尤其是那个奶奶总用来装白砂糖的老罐子。

01 糖与盐的误会,承载最深沉的思念

“幸福从罐子里跑了出来,弥漫了整个屋子。”龙睿熙在作文中回忆,奶奶总会从罐子里舀一勺“糖”给他吃。直到后来进城读书,他在自家厨房看到类似罐子,欣喜地尝了一口,却发现是盐,那一刻他才明白“什么是糖,什么又是盐”。这个美丽的误会,成为整篇作文最打动人的细节之一。奶奶在世时,龙睿熙只有4岁,两人之间还隔着方言的障碍——他不会说娄底话,奶奶只会说方言,交流几乎无法进行。爱,从来不需要太多语言。奶奶通过那个装糖的罐子,默默表达着对孙子的疼爱。而这份看似微小却深厚的爱,在龙睿熙心中生根发芽,十年后长成了动人的文字。

02 爆红后的平静,14岁少年的清醒

作文走红后,龙睿熙的反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个短发、瘦小、戴着黑框眼镜的少年,面对铺天盖地的赞扬,首先关心的却是:“有没有恶评?”他对童老师说,想知道哪里可以改进,怕自己“被捧得太高”。这种超越年龄的清醒,让老师感慨不已。爆红带来的不仅是喜悦,更多的是压力。“第一反应是开心,大家都认可我的文字。但很快觉得太夸张了,我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好。”14岁的龙睿熙在喜悦之后,更多的是苦恼,担心被捧得太高,担心下次写不出这样好的文字。在同学眼中,龙睿熙不是爆火的网红,而是那个喜欢羽毛球、五子棋和跑步,成绩名列前茅的开朗少年。

03 应对质疑:面对AI写作猜测显格局

随着作文走红,也引来一些质疑:这样的文字,是否真的出自一位14岁少年之手?是否借鉴了AI?面对这些声音,龙睿熙却表现得异常平静:“我觉得这算另一种夸奖,他们没否定文章本身,只是怀疑是不是我写的。但文章表达了我的感情,这就够了。”语文老师童丽芳为学生的清白和才华辩护。在发布前她曾与龙睿熙反复确认,甚至将文字放到网上查重,还向孩子的父母核实了糖罐子的细节。“这不是他第一次写自己的奶奶。他有这样的文字表达能力。”童老师表示。

04 文字背后,一个家庭的记忆传承

龙睿熙对奶奶的记忆其实有限。奶奶去世时他仅4岁,父亲不愿多提逝去的母亲,奶奶的形象更多是经由妈妈的日常讲述而留存下来。妈妈总会念叨“奶奶是一个很好的人”,这些点滴的家庭记忆,让奶奶的形象在龙睿熙心中不断被重温与美化,最终被他用文字成功地“留住”了。这篇作文源于一次半命题练习——“藏在__里的爱”。龙睿熙选择写奶奶,是因为“我和爸妈弟弟交流很多,他们的爱不算藏起来的。所以想到了奶奶。”在谈到文章创作灵感时,龙睿熙在回忆奶奶时红了眼眶。可见,虽然相处时光短暂,但奶奶的爱深沉而持久。

05 为什么这篇作文能引发共鸣?

“今天乡下的月很圆,后山的土地和院子里的人沐浴着同样的月光。只是一层薄薄的土,人与人就再难相见了。”这句颇具文采又充满哲理的话,成为全文点睛之笔。龙睿熙的作文中,还巧妙引用了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显示出他不错的文学积淀。童老师表示,当她念到作文中这些句子时,“教室里陷入了久久的沉默”。“文字的力量太过伟大,看似悄无声息,却能带来震耳欲聋的心灵冲击。”这篇作文和童老师的分享很快引发了网友们的集体共鸣,无数人在评论区倾诉着自己对奶奶的思念。有网友说:“奶奶带大的孩子才懂”,简单的一句话道尽了无数人的心声。

龙睿熙的作文本身,就是最好的回答——“今天乡下的月很圆,后山的土地和院子里的人沐浴着同样的月光。只是一层薄薄的土,人与人就再难相见了。”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或许我们都需要停下脚步,珍惜眼前人,用心感受那些“藏在罐子里的爱”。你是否也有一个记忆中的“糖罐子”?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