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内蒙古:让旅游“冷资源”变成“热效应”

寒风掠过呼伦贝尔的林海,根河市敖鲁古雅使鹿部落的驯鹿踏雪而行,内蒙古长达五个月的冰雪旅游季便拉开了序幕。这场跨越14个盟

寒风掠过呼伦贝尔的林海,根河市敖鲁古雅使鹿部落的驯鹿踏雪而行,内蒙古长达五个月的冰雪旅游季便拉开了序幕。这场跨越14个盟市的冬日盛会,正在书写着“冷资源”变身“热效应”的北疆答卷。

11月7日,“歌游内蒙古·欢乐冰雪季”2025-2026内蒙古自治区冰雪旅游季暨呼伦贝尔冬季旅游启动仪式在“中国冷极”根河市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举行。人民网记者 张力洋摄

从政策引领到实践落地,内蒙古始终锚定冰雪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培育文旅消费新增长点的部署要求,自治区结合实际制定活动总体方案,以“坚持以人为本、深化融合发展、提振消费潜力、凸显文旅品牌、彰显冰雪特色、打造天天那达慕”为总要求,为冰雪旅游发展绘制了清晰蓝图。159项主题活动覆盖冰雪赛事、度假休闲、文化演艺、美食研学等多元领域,45条特色旅游线路串联起草原、森林、沙漠、温泉等独特资源,既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冬季文旅需求,也为冰雪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展现出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同频共振的良好态势。

“森林童话婚礼”等特色项目吸引大批游客互动参与。人民网记者 富丽娟摄

从资源禀赋到产业融合,内蒙古持续挖掘冰雪经济的深层价值。冰雪不是孤立的风景,而是可与多产业深度耦合的宝贵资源。在呼伦贝尔,冰雪那达慕将传统搏克、赛马与现代雪地摩托、汽车拉力赛相结合,让草原文化在冰雪中焕发新彩;在乌兰察布,乌兰哈达火山的独特地貌与“双火非遗”碰撞,打造出兼具视觉震撼与文化底蕴的冬季盛宴;在满洲里,中俄蒙国际冰雪节搭建起三国人文互鉴、产业联动的平台,让冰雪成为跨境合作的纽带。这种“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商贸”的融合发展模式,打破了单一业态的局限,让冰雪资源从“观赏品”变为“体验品”,从“季节性产品”向“全链条产业”延伸,实现了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有机统一。

乌兰哈达火山

从服务升级到品牌塑造,内蒙古不断夯实冰雪旅游的发展根基。发展冰雪经济,既要“引客来”,更要“留客住”;既要“聚人气”,更要“树口碑”。自治区在提升服务保障上精准发力,在活动场所设置取暖设施、提供热饮姜茶,增设防寒用品租赁处,完善通信信号覆盖,用“暖心服务”化解冬日严寒;在引客入蒙方面,主动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客源地推介,开通特色旅游专列,联动自驾俱乐部组织体验活动,让内蒙古冰雪旅游“走出去”;在品牌传播上,将“歌游内蒙古”等文旅IP融入冬季产品,借助主流媒体与新媒体平台形成宣传矩阵,让“内蒙古冰雪”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与满意度,更让内蒙古冰雪旅游从“一时热”走向“长久火”。

沪蒙合作签约仪式

从“冷资源”到“热效应”,内蒙古的实践深刻表明,只要找准资源禀赋与发展需求的结合点,就能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季节特色转化为产业特色。当前,冰雪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冬季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内蒙古作为冰雪资源大省,正以此次冰雪旅游季为契机,不断探索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未来,随着产业融合的不断深化、服务体系的持续完善、品牌影响力的逐步扩大,内蒙古的冰雪“冷资源”必将释放出更加强劲的发展“热效应”,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图片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