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工智能伴读,我们家长就能解脱了吗?”
“一直盯到起屏幕看,得不到亏眼睛,娃娃近视了啷个办?”
“仲要多加一门AI,学嘅嘢会唔会越嚟越多?”
“AI进入中小学”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我们收集了有关AI教育的公开报道和千余条社交媒体评论,并收集到一些真实案例,希望能够回应网友对这些问题的关切。

图片版权归我方所有,侵权必究
“请不要踩踏草坪。”在成都市某小学,如果你一不小心步入草坪区域,就会立刻听到这样的提示。发出语音提示的智能监控系统,这不是什么科幻场景,是该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AI技术完成的。
如今不少中小学都在思考:怎么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AI技术能让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变得更好。今年初,成都市首批遴选35所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学”试点。这项试点工作旨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并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形成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通过收集抖音上评论,我们发现许多网民对于AI进入中小学持不同的看法。
有网民对于AI进入中小学持担忧。
“咋能管住那些AI恶意,好比它瞎教坏咱家孩子,整得能耐挺大可心术不正呢?”
“这样的话,会不会出现差生越来越差,优等生越来越好呢?仅个人看法。”

图片版权归我方所有,侵权必究
也有一部分网民对AI教育充满了期待,甚至已经使用过了。
“AI还是不错,我们不会辅导的作业,孩子通过AI一下就秒懂。”
“笑死,娃自己追着学,AI简直是救妈神器。”
不过,在社交平台发声的网民大多表达比较情绪化。AI进中小学的实际效果,学校才更具说服力。
事实上,学校使用AI的效果是实打实的。陕西某中学春苗班,入学基础薄弱,本科上线率为0。但学校引入清大智学自适应学习系统后,春苗班的同学借助AI努力学习三年,,实现高考大翻身。其中某班一本上线率5%,二本上线率26%,本科上线上线率32%,低进高出创造出该校的教育奇迹。

图片版权归我方所有,侵权必究
面对人工智能的潮流,教育更需要一份“冷思考”。作为一个新兴教学领域,人工智能教育在从理念走向课堂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现实困难。老师、家长和学生们,以及网友们对AI教育的担忧,也很大程度是觉得AI技术那种说不准、摸不透的劲,谁也拿不准。
过去几年,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已取得一些成效,然而要实现AI+教育的基本普及,我们仍需不断探索。有人说,当AI点亮每个孩子心中的好奇火花,教育便找到了通往未来的钥匙。